分享

知行合一,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

 精有 2017-10-27 发布于新疆


1,中华民族的基础哲学。



基础哲学,是一个群体的基本方法论,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一种秩序的逻辑基础。

欧美的基础哲学,发源于古希腊。

中国的基础哲学,根源于周礼,经过春秋战国孔、孟、荀的传承,融合墨、法、纵横、名、兵、道(家)诸长,在大一统的中华第一帝国时期(秦-汉)成型。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学渗透到上下各阶层,成为民族的基础哲学。虽然“罢黜百家”,实际上,是“融合百家之长”,通过经学勃兴,儒学从一个学术分支成为了基础哲学。

三教并行(儒释道)的中华第二帝国时期(隋-唐),儒学显示了作为基础哲学的强大生命力,用创新的人才发掘体系(科举)和完善的政治管理体系(三省六部制),成就了文化和文明的大繁荣,成为中华民族第二个大自信期。

多元对峙的两宋和短暂的元,理学逐渐完善。

完善之后,也进入中华民族第三个大一统时代(明-清)。心学,就像汉代的经学一样,继续着融合各家之长、传承国人精神命脉的作用。王阳明先后沉溺于佛老两家,最终融合儒释道(教)三家之长,开创良知学。

如果简单的说,西方哲学是自然和人的关系;而中国哲学,一直是研究人与人、人和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哲学的根本,在人(仁,就是两个人,是人和人的关系)。

历史,有惯性;文化,也有传承。经学从两汉传承至隋唐,成就了大唐的辉煌;心学从明传承至今,必定能成就大中国的辉煌。

从经学、理学到心学,中国的儒学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我革新,从来没有停止过与时势融合。


2,民族自信,首先是文化自信。



以上所言,毫无疑问,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是“知行合一”之说,必定能够成为国人的基础哲学、共同崇尚的价值观。

复兴中华民族,不是一纸空文;也有许多前提。

政治体制成熟昌明,经济生活繁荣昌盛,都是前提;更加重要的是,也是更为紧迫的事情,是恢复国人的文化自信。

自西方的洋枪洋炮穿透中国人的胸膛之后,中国人的自信心,已经丢失了170年了。自信丢失,但学习能力还在。这170年,中国人就像当年,用儒学融合了佛教一样,将西方的科学技术、管理思维学了个遍。

是时候,重新确立儒学的中心领导地位了。

树立了儒学的中心领导地位,让天下中华儿女有“中”的大自信,是我辈的责任。

记得在贵州龙场与杨德俊老师交谈,杨老师提到蒋庆的“政治儒学”一说;我当时有点哑然——因为这个是一个常识。儒学和政治,2000年来没有分开过;儒学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来都是一体。


3,知行合一,简单、实用,可以德泽全球。


一种自信的文化,既能够让自己的百姓更加富足充实,也能有强大的文化渗透力;这种强大的文化渗透力,让政经更加清明。这种文化力,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就像大唐的时候一样,万邦来朝。朝的是什么?根本是文化,枝叶是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朝的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互为表里。

心学,理应成为当下中国人的基础哲学;知行合一,成为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每个国人的知行合一、文化自信开始。

知行合一,知是良知,强调了人的德性;行是外在表现,强调了社会的进步。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礼崩乐坏”的欧美,适用于亟待建立自信、进入美好生活的非洲,适用于曾经深受经学、理学影响的东亚和东南亚,适用于沉浸在过往未来不重当下的西亚北非。

知行合一,可以深入国人之心,也可纵横世界之林。

(根据艾庭在7月27日的发言整理,感谢何元禹老师对发言的重要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