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失控扩展试验

 yeshuheng 2017-10-27 发布于北京

   前次的课程,给我感受最深的部分,其实是热失控扩展试验。在客车《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里面体现之后,未来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要求》也会以一个更广的形式来体现。

锂离子电池包或系统进行热失控扩展试验

  • 如果未发生热失控,试验通过。用三种触发方法(加热、针刺和过充),不会发生热失控扩展

  • 对于锂离子电池包或系统,热事故信号发出后5分钟内没有发生外部起火或爆炸,试验通过

这个试验要求,其实是从机理上做了很多的不同考虑,之前是尽量通过各种安全方法来避免出现单体热失控(单体制造、电池系统管控)

    现在面临鼓励新能源汽车,让更多的新车企和电池企业来做这个产业,这种对于车企和电池企业需要训练有素,严格防范的目的为导向的并不是那么适用。所以釜底抽薪,把比较坏的情况假定复现出来。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电池系统本身来抗5分钟

这是会议的两家单位的比较核心的内容

这是两家做的一些实验,这个实验实际操作起来也是很费劲的,以方形模式为例,两家都是在第一颗电芯处拆开加入加热板

如果是中间的电芯,往两边扩展的话,整个过程可能更快一些

这里面如两家谈的那样,最主要的手段,是热量的隔离,包括

  • BMS热安全报警策略:主要是任意一个单体热失控的时候,需要看布置温度探测的点的响应时间

  • 热传导消散设计 :单体热量出来,较快的启动应急的散热策略

  • 材料抗高温形变设计 :防止隔热的材料一高温就变形,传热过程变成了直接传导

  • 阻燃材料性能:如胡总写的那样,阻燃等级应达到GB/T 2408—2008规定的水平燃烧HB 级,垂直燃烧V—0级

     这个实验的设计,在不同类型的单体,和不同的位置可能都有值得探索的空间(按照在UN上面的陈述,不同的电池包在配置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些比较大的偏差),想要做成这个实验可能不难,但是真正达到这个实验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测试方法和相应的设计安全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芳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标准法规与 研发性测试评价

  2. 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及产品测试验证

  3. 杨重科 面向整车应用的动力电池系统 测试开发及关键性能评价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