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的中药论治(二)从脏腑论治失眠

 水木年华138 2017-10-28 发布于北京


失眠的中药论治(二)从脏腑论治失眠

严石林等从心论治失眠,分为心 之实证、虚证两类。实证分邪热扰心、痰热扰心、瘀血内阻型, 分别采用栀子豉汤、温胆汤、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虚证有心 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等类型,分别采用安神定志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养心汤、甘麦大枣汤、天王补心丹等治 疗。贺思霞等用佛手养心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70例,佛手 养心汤由佛手散(当归、川芎)与天王补心丹组成,总有效率 94.29%。曹德岐认为肝受邪扰,亦可致心神不安而发为失 眠;肝脾不和,肝郁乘脾而脾失健运,可致气血化源不足,心神 失养亦致失眠。所以将失眠分为肝气郁滞和肝郁脾虚两型,分 别应用逍遥散、四逆散治疗。李丽等自拟和胃安神汤,治疗脾 胃不和型失眠78例。15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口 服和胃安神汤剂)和对照组78例(口服艾司唑仑片、谷维素片), 两组疗程均为15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06%,对照组为80.76%(P<0.05)。朱咏絮等用十味温胆 汤,治疗心胆气虚痰扰型失眠30例,总有效率90%,得出结论: 十味温胆汤能显著延长心胆气虚痰扰型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 疗效优于舒乐安定片,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伴随症状。

失眠的中药论治(二)从脏腑论治失眠

讨论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的治疗经验,但 论说纷杂,方药散漫。受限于医者论治水平与经验,疗效往往 难以确定。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研究日益深入而且治疗新药不断 出现,但是仍尚缺乏真正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笔者认 为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应该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不仅要辨证还 要辨病的类型,如辨属于入睡困难型失眠(初段失眠),还是睡 眠维持障碍型失眠(中段失眠),还是早醒(末段失眠)等。

失眠的中药论治(二)从脏腑论治失眠

这 样论治针对性更强,可以作为中医睡眠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在 研究中医药治疗失眠机制方面,除了寻找与睡眠有关的神经结 构及递质外,还应注意中医药对睡眠时相的影响,寻找中医理论与睡眠时相的结合点,可作为中医睡眠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 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中医药疗法的研究,在中、西医工 作者共同努力下,对本症的治疗必将取得满意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