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给你两份八年级期中试卷,很可能遇到考试原题

 小绵羊佩蕾书社 2017-10-28 发布于广东


今天物理君拿到两份八年级期中考试题,每道题都有详细解析,快来测试一下你能考多少分,里面可能藏着期中考题哦
获取全套A+B卷后台回复“八年级期中”即可

点击公众号首页左下方键盘图标,输入关键字“八年级期中”即可获取完整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期中考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  )

A.纳米 B.微米 C.毫米 D.厘米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解答】解:

头发丝的直径约70μm=70×10﹣6m.

故选:B.

【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对物理单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必要时进行单位换算.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2.寓言“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山 B.水中的剑 C.乘坐的船 D.江中的水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以河岸上的景物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而剑与运动的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故选:C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

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声现象.

【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

4.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解答】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色;声与能量.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正确;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是靠音色来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故B正确;

C、由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知: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最慢.故C错误;

D、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声音的一些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好题.

6.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错误的是(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3)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和0~15s内的速度相同,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再判断.

【解答】

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正确;

B、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正确;

C、由图象看出乙同学在10~2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乙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不是静止不动,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7.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求出每个人的速度,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比较运动时间长短.

【解答】解:由题意知,v小张=30km/h,v小王=5m/s=18km/h,v小李=0.6km/min=36km/h,

由于他们的路程s相同而小李的速度最大,

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统一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8.土星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小雨用望远镜看到土星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土星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土星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土星上现在的景象 D.土星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知道了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地球到土星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

【解答】解:

土星到地球的距离s=1.3×1012m,光速v=3×108m/s;

故小雨用望远镜看到土星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土星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和速度计算公式的了解与掌握.

9.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小孔成像

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①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解答】

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文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10.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  )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利用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和人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理论分析题目中描述的现象.

【解答】解:因为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而路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所以光线在路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远处物体的光经路面上空气传播,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由于错觉始终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看到“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故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正确理解光的折射、反射、直线传播现象,注意总结一些常见的与这些现象有关的例子,并试着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象,对解决此类题目有帮助.

1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B.放大镜把字放大

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D.城市里的一些高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D、城市里的一些高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属于镜面反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12.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考点】物理学方法.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

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猜想与假设.

故选A.

【点评】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会利用科学探究法探究物质的知识.

13.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考点】红外线.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

【解答】解: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故选:A.

【点评】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用途;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对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要知道.

二、填空题

三、作图与实验题

四、计算题

点击公众号首页左下方键盘图标,输入关键字“八年级期中”即可获取完整试题

好文推荐

知识点:

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质量与密度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内能电流电压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生活用电电与磁


学习法:

稳定心态安排时间逆袭故事学科学法复习细则励志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