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喉咙与喉头(一)

 娱尔 2017-10-28

1、 喉咙是咽喉和嗓子的统称,也叫喉咽腔,它包括咽和喉两个部分。医学上,咽是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状体,也叫咽管,由于它上端连接鼻腔,中段连接口腔,下端连接喉咙,所以又有鼻咽、口咽和喉咽之分。声乐上,小舌头下面的那个洞洞里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咽腔,小舌头是口腔与咽腔的分界处。


2、  咽腔与气管之间的软骨叫喉。喉有软骨作支架,上有会厌软骨,中有甲状软骨,下有环状软骨。其中,甲状软骨最大,突显在脖子前部,称为喉头或喉结,通常,男性突出,女性扁平;男中音十分突出,女中音略有突出。如果一个男高音或一个女高音的喉结明显突出了,可能意味着他/她具有与众不同的嗓音条件。


3、  喉咙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声器官,上连舌根,下接喉头和气管,与咽相通。在喉腔内上方有两片假声带,但不参与发声。在下方后面的喉结里有两片真声带,是发声的振源体。两片真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


4、 喉头长在舌根后下方的气管内,也称“声匣子”(voice box),是声带的附着器和固定器,声带居于其中,是声源的核心。喉头的位置高低、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其他发声器官的状态,音质、音色、音量以及歌唱技巧的发挥都受其影响。


5、  医学上把喉头的大小变化从0-3,分为4度。在变声前,95%的人为0度。在变声后1-2年内,多数人能达到3。由于外观上,男声的喉头明显,女声不明显,所以女声提喉头歌唱的情况就更多,因为不易引起注意。


6、  人声的声源系统在喉咙,上接咽部,通鼻腔和口腔;下接气管,通肺部。由于喉咙是气息的管状通道,它就具备了向四周扩张的能力,同时又具有下拉力,这就为打开喉咙、建立声道、形成歌唱状态,创造了条件。喉结本身不起发声作用,只起调节气息和腔体的作用。喉结越低、越稳定越好,说明训练得法。


7、 意大利人的语言习惯使他们的喉结天生就相对稳定,所以他们在歌唱教学中很少谈什么喉结。而我国的学唱者由于平常说话多提着喉结,所以喉结的位置稳定就成为声乐教学中绕不过的课题,若不能保持其相对稳定,不仅唱不了有规格的美声,民歌也难以唱好。好的通俗歌手,喉结也是相对稳定的。


8、    喉咙是指舌根下、喉头上端这段的咽喉部位。喉咙的本能并不是为了发声,只是为防止异物进入气管。但歌唱时,对这些小肌肉、软骨和韧带的要求,却远远超出了它们的本能。所以,只有充分打开喉咙,才能实现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胸腔、腹腔和头腔的全腔体贯通和调节。


9、      喉咙是声音和气息运行的必由之路。在美声歌唱的要求中,“通”是第一位的。会厌是弯曲的软骨,它盖在喉咙上,是喉咙的大门,呼吸、说话、唱歌时会自动打开,吃喝吞咽时会自动关闭。


10、    歌唱中的喉咙通道一刻都不能形成阻碍,它应该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里外都没有什么感觉的,要在这样的状态下,保持它的扩张或支撑,体会声带的闭合调节及音色暗亮。意大利人说:“横膈膜是气息的发电站,喉是总开关。”


11、  只有放下喉头,气息与声音才可能得到良好的配合,嗓音才会有丰富的泛音和专业的强弱变化。在唱高低不同的乐音时,喉头的位置要保持基本稳定。在唱上行音时,口腔连带喉咙要开得再大一些,这样喉头就会自然下降一些,喉咽腔的空间会增大一些。


12、初级训练,首先要打开喉咙,找到喉头下面三角窝处的音源点,要先把嗓子眼碰响。气泡音有助找到音源点,这是声带振动发声的最初阶段,是加强中声区能力的好方法,还可按摩声带、解除用声疲劳,也是喉炎和声带小结患者的康复手段。.


13、  喉咙在吸气时,腹背部要有扩张用力的感觉,而不是喉颈部加劲,要在呼气时要保持这种感觉,要用最少的气,发出最多的声,只要喉咙打开了,这感觉会很舒服。用低喉头和平放的舌身去唱“白”而“开”的 a,有助于男声找到音源点,而女声可用i协助,在这基础上要用各种方法把这个点的共鸣声音在咽腔扩大。


14、  进一步训练,要把这个点下移至胸部,所以就有了“音源点在胸部”的说法,这也是众专家们所说的“声音支点在胸部的第二纽扣处。”其实,这是当年基诺·贝吉在我国讲学时,针对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以打开喉咙,摆脱喉咙和声带意识的训练方法。不期,专家们把这当成了训练的结果。真正的意大利美声唱法是要把这个点(气声支点)降至横膈膜,使声音反射向上,否则胸声太多,通道受到阻碍,就得不到丰满的头腔共鸣了。


15、  由于受民族唱法的影响,我国多数美声学唱者的喉咙是没打开的,即使他们的喉头是放下的,声音也难免会过于明亮,这就是外国人所说的“中国美声”也是我们自己所说的“不民不美”。而真正的民族唱法,因歌唱风格对音色的要求不同,歌者的喉咙不需要开得很好,气声支点也不需要很深,放在胸部就很好了。至于通俗唱法,歌手们大多没有喉咙打开与喉结放下的意识和训练。

(本章未完待续)


友情提示:您若有专业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咨询,可发送邮件至以下邮箱,笔者会及时与您回复。

邮箱地址:chunyujinzhang@163.com   sxiang1982@126.com

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