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级教师龚敏:四个方法帮助孩子与绘本亲密接触

 ppcueha6749xao 2017-10-29



知道你分身乏术,贴心的小编帮你去参加了其中的几个工作坊,上次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医师与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忻怡老师携手主讲的《从医教结合视角看待儿童的言语发展》(孩子说话这件事,可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今天推送的是上海市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龚敏主讲的工作坊——《让孩子与绘本亲密接触》。


上海市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龚敏在工作坊现场


陪孩子读绘本这件事听上去似乎没什么难度,只要会认字、能讲话就可以读,但是究竟怎么读对孩子最有帮助?为什么读绘本时孩子常常表现出不理解、记不住?作为母亲和资深的幼教老师,龚敏老师结合典型的绘本与现场家长分享了她的观点和专业做法。


读绘本≠学认字,我们为什么读绘本?


工作坊开始,龚老师就和现场家长做了几个小调查,其中一个是读绘本有没有必要认字?很多家长通过举牌表示需要。


但在龚老师看来,读绘本最大的意义并非帮孩子学认字。读绘本时,读图比读文字更重要。她引用日本绘本作家松居直的话说:绘本中的图画有不可替代性,只是文字配上图原则上只是带插图的书;如果这本书孩子可以从图画本身读到很多内容,然后配上文字,这种书一般称为图画书,也叫绘本。


绘本的这一特点非常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活泼生动的画面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如果能将绘本用好,对幼儿的成长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首先,爸爸妈妈陪孩子读绘本可以增进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其次,读绘本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探究、理解、情感表达、感受体验、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能力;第三,通过读绘本帮助孩子喜欢上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四种有效的绘本阅读方法


如何读绘本?龚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家长分享了四种有效的绘本阅读方法以及使用这些方法时的小贴士。


01

朗读法:家长要心无旁骛


朗读是最常见的绘本阅读方法。首先,家长给孩子朗读的时候,最好能做到心无旁骛,心里不要有别的事情。 不然大人漫不经心的语气会让孩子觉得这个故事是乏味的。因为语言会经过这个通道进入孩子的耳朵里:输入——储存——加工——重新组合——输出。


其次,给孩子读的任何的书,自己先熟悉阅读内容,先“尝一尝”。把那些晦涩的、跟孩子经验不吻合的内容转化成孩子能理解的语言。


第三,家长一定要改变表述的方式,学着富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小年龄的孩子可能会要求多次重复读一本书,其实很正常,因为他非常喜爱,这种情感没有满足,所以让父母一遍遍的读。“有一天他的情感完全满足了,就不会缠着你读了。”龚老师说。


龚老师请家长现场分角色朗读绘本

 

02

游戏法:玩乐中帮助孩子理解


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提升阅读兴趣,也帮助孩子理解故事。龚老师以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为例,分享了如何用游戏帮助孩子理解绘本的内容。



故事梗概:高高的树上长着可爱的红苹果。鼠小弟好想吃。要是像鸟儿一样能飞,像猴子一样会爬树,像大象一样有长长的鼻子,像袋鼠妈妈跳得高……多好啊,看到其他的动物一个个使出自己的本领摘走苹果,鼠小弟羡慕地想。它学着袋鼠的样子跳,可是跳不高,学着犀牛的样子去撞树,结果碰了个鼻青脸肿。海狮虽然也没有其他动物那样的本领,可是,当它用顶球的绝活把鼠小弟抛到树上时,两个人就合作摘到了苹果。



龚老师说,前面的几个动物,比如小鸟会飞、猴子会爬树、大象长鼻子、长颈鹿有长脖子,孩子相对比较好理解,但是袋鼠跳起来摘苹果、犀牛通过撞树干摇落苹果,对孩子可能相对较难,这时可以使用游戏法来帮助孩子理解。


比如,袋鼠跳起来摘苹果这一页,爸爸或妈妈可以扮演大树,手里拿一个苹果高高举起来,让孩子试试跳起来够苹果。孩子跳起来时家长就把苹果放开,让孩子够到。

 

犀牛撞树干这一页也是一样,爸爸或妈妈来扮演大树,请孩子来扮演犀牛。孩子撞到爸爸妈妈的身体,“树干”摇晃,苹果掉下来;“爸爸妈妈一定要摇晃起来,不是说给他听他就会理解的。他会反反复复要和你玩这个游戏。”龚老师说。


龚老师现场还为大家示范了“蒙眼睛猜物品”的游戏,让孩子戴上眼罩,通过听、闻、触摸的方式来感受物体。“当蒙上眼睛,我们给孩子一个玩具,突然就能闻到它独一无二的气味。”她说。


龚敏老师与现场家长示范“蒙眼睛猜物品”游戏


03

联想法:通过合理联想来预测故事


有的家长陪孩子读绘本时喜欢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后讲给孩子,或者问孩子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龚老师不建议孩子完全天马行空的去想,最好可以结合绘本故事进行合理联想。


比如,对4-5岁的孩子,拿过来一本绘本,可以先看封面、封底,引导孩子去观察,推测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抓取封面上书名当中的关键词,先一起讨论一下。正文页也不一定要逐页去读,可以挑选一些有趣的画面先引导孩子观察、推测。


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封面为例示范引导孩子观察封面



以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为例示范引导孩子理解关键词“幸运”

 

04

交流法:平等的交换观点


家长常常担心孩子记不住,学不到,所以读完一本绘本迫不及待的提问、请孩子复述故事来了解孩子掌握了多少,如果孩子讲不出,爸爸妈妈还会着急。其实阅读是情感的载体,在读绘本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同样重要,龚老师说。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来加深他的感受和体验。比如,读完一本绘本,家长可以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对孩子说:这是我的感受,你来说说看你的感受。不过,家长一定要注意这种交流不是提问,而是平等的交换观点。


以国产情感绘本《团圆》为例为家长示范

故事梗概: 《团圆》讲的是中国人特有的过年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回家了,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故事中的“我”享受着爸爸特有的关爱,去高高的屋顶看龙灯,在汤圆里包入一枚好运硬币……


龚老师还提到,我们经常会读一些国外翻译的绘本,读这一类绘本时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所涉及的不同文化,借助绘本把世界带到孩子的眼前,她以绘本《我爸爸》为例为大家做了示范。


绘本《我爸爸》


如对五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可以先指着封面问他:你觉得这位爸爸帅吗?孩子一般会说:不帅。再问他:哪里你觉得不帅?孩子通常会说:他的眼睛是蓝色的;他的脸有点泛红……


这时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这位爸爸是英国人,是个白种人,而我们是黄种人。我们之间是有差异的。白皮肤的人容易泛红,白种人的眼珠可能是绿色的、咖啡色的,也可能是蓝色的……


互动环节,龚老师就家长共同关心的一些绘本阅读问题进行了解答:


Q&A

Q:如何为孩子挑选绘本?


A:最好是共同选择。孩子喜欢有意思的书,家长喜欢有意义的书。从小班开始家长就可以和宝宝一起去书店选书。很多家长选书是为了让宝宝明白一些道理,或了解一些知识,其实,书的文化性、趣味、美感都有它的意义。


Q:需不需要读英文绘本?


A:选择英文绘本的目的在哪里?如果只是为了学英语的话,就不叫绘本而是工具书了。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一些单词,绘本的文学性可能会缺失。所以如果背景不是英文家庭,不建议过早读英文绘本。


Q:需不需要用点读笔来读绘本?


A:点读笔的优势是可以帮孩子理解作品;缺点是必须要平放;机器的声音永远代替不了父母的声音,点读笔最好用在辅助阅读。


Q:读绘本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


A:读绘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喜欢上阅读、掌握阅读技巧、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时间并非越长越好,顺其自然,孩子不想读了就不读了。


Q:孩子依赖性非常强,看到一本书,一定要拉着妈妈一起读,如何帮助孩子走向自主阅读?


A:自主阅读不是一下子把孩子扔在那里,而要慢慢实现。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享受与父母的依恋,情感需求较多,需要时间会长一些。打个比方:有的孩子一岁半就可以自己吃饭了,那就完全不喂了吗?怎么喂能够既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又能让他学会自主阅读呢?而且即使学会了自主阅读,孩子有时会发嗲,也是正常的情感需求。


此外,龚老师还提到家长最好可以抱着或搂着孩子读绘本,有肢体接触;教孩子把绘本中的积极意义,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看过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一课后,与大家分享:幸福人生如同大饼,缺失了一块不要紧,太纠结了你会失去更多。


故事梗概: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小猪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小猪又问了很多其他动物,他们在饼上咬出的形状都不一样,饼也一点点变小了。


最后,龚老师为大家推荐了国家图书馆发布的《原创100——中国原创图画书核心书目》书单,希望家长们可以好好享受亲子阅读的过程,因为亲子阅读的效果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共同的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