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9宝鸡日报
官波舟
者按:
在宝鸡,热爱书法的人很多,热衷研究汉字发展的人也不少,原宝鸡市博物馆书记、副研究馆员官波舟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在他眼中,与宝鸡关系密切的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有关中国汉文字的起源,郭沫若先生曾提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唐兰先生在逝世前的最后几年,发表了好几篇文章,倡言:中国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些先贤积一生对中国文明、文字研究的结晶,使中国汉字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注脚。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些符号中的一部分,结构复杂,已经超出了刻划符号可能的范围。如姜寨陶器上的一个符号,很像殷墟甲骨文的‘岳’字,恐怕不能指为简单的刻划符号。”宝鸡北首岭遗址中就出现了八个刻划符号。这些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史前遗址被发现。据半坡博物馆高耀成统计,不包括商周以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标本四百余件。主要集中发现于陕西、河南、甘肃、青海、上海、浙江等省市。
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经过110多年学界研究,已发现甲骨文十万多片,共四千多字,能识者达两千八百多字。殷商甲骨文大多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西周甲骨文基本都出土于宝鸡周原遗址。至此可知,中国汉字在初期刻划符号后,接着是甲骨文。
下来就是大量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又称大篆,还有的称籀文、金文。金文最早在宝鸡扶风县出土。公元前
58年,当时的扶风称美阳,美阳发现尸臣鼎,之后历朝历代都出土青铜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青铜器最多,现在达数百万件。据容庚《金文编》统计:金文字数
3722个,其中可识的 2420个。金文流行时一字多形、随意增省、偏旁部首无定,各诸侯国相异,自行字体。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小篆。小篆从哪里来?它的母体在哪里?宝鸡是周秦的发祥地,宝鸡石鼓文的出土,提供了佐证。对这一点,唐开元年间的书理家张怀瓘在其书法理论著作《书断》中,就明确指出,石鼓文是“仓颉之嗣、小篆之祖”。唐代人认为,大篆即“籀文”,为仓颉所作,故说石鼓文是继承仓颉的。石鼓文确是继承大篆的。石鼓文的字形已经定型,偏旁部首已经固定,这是只有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才有的现象,只有战国中期才有的现象。我研究认为,石鼓文制作于公元前
325年 5月的战国中期,之前和之后,都不具备这个特点。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即公元 1056至
1063年,雍城凤翔出土的《诅楚文》之一《巫咸文》;近现代以来,西安、咸阳等地出土的秦封泥……这些也都是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字体,但从结字、造型、风格、用笔、谋篇等方面比较,都不能同石鼓文同日而语。石鼓文从唐武德年间出土以来,再没有能代替其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地位的文物出土。石鼓文亦便成为小篆的最佳母体。
中国文字的发展,在小篆形成的过程中,隶书也应运而生,隶书之后为楷书,同时亦出现了行书和草书。当然草书又有行草、隶草、狂草、今草等。中国文字的发展可以表述为,刻划符号、甲骨文、大篆、石鼓文、小篆、隶书、楷书这样的发展过程。石鼓文拓片
都亚敏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