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好一篇散文

 陈农 2017-10-30

“人的一生只能是一部回忆录,是一篇长长的散文”

 

2017-02-08 / 微观历史学

 

    这自然不是一个教学文,也不会是纵横对比,只是我第一次读完王鼎钧的散文后,充沛的冷静与清醒弥留总想要做一些什么。散文的不像记叙文,需要时间人物地点,还需要情节。散文不强求用华丽词藻丰盈,反倒是是在细节处通过动词的不同突出情感,还有作家的灵魂。我想一篇好的散文让人称道的就是情感真挚,又能把事情说的一清二白。

    首先什么是散文?散文之所以是散文,是和骈文与古文是平行而论的。散文不重视音韵,也不受字数的束缚,从结构到全文的形态全由作者随心所欲的安排与计划,因而从古至今就颇受推崇,我很爱的两篇散文分别是欧阳修的《秋声赋》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秋声赋》的高明是在实写秋声,欧阳修在反复与童子交流秋声在夜里的特点延伸到了悲秋,原来兵器和肃杀萧条属于秋,原来万物都会有衰亡而悲伤之音来源于秋。欧阳修在记叙中延伸立意,在议论中升华主题,使得秋声不再是简单来自西南方的簌簌之声。《项脊轩志》亦如此,归有光慢悠悠的介绍这座书房的由来,借着这座屋子里发生的日常与琐事交待了,母子、兄弟和夫妻之情,三世变迁、物在人亡,虽全文无一情字,可处处言有尽而意无穷,全文语言清丽,节奏张弛有度,全文没有特别的高潮与铺陈,反倒是在情绪的不断迂回里,节制内敛的在一处沆瀣一气,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散文区别于骈文的魅力,在形式上的不受限给了更大的空间表现。

    再者是题材的选择,究竟散文适应何种题材?汪曾祺写过昆明的山水和对西南联大旧人的留恋;龙应台和苏伟贞则把对幼子与亡夫的爱,加以铿锵的语调或是绵延;也有纯净自然如归有光一般,短短数字叙事抵过万卷书,题材千万万,情感却始终留在一处。所以好像那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随着题材的不同,作家的视角不同,自然培育的孩子不同,可每个作家的味道都那么的独特,一眼就能分辨个大概。这就是种瓜得瓜的缘故在不同的作家眼中的散文有着明确的目标受众和叙事立意。王鼎钧的受众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他渴望唤起共鸣。王鼎钧记载之事大多数静态,也不复杂。记载于《昨天的云》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平静的,却又处在一个动荡年代,让这一切回忆都变得不再有戾气和敌意。记载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一章中,从开篇校长测试学力的《满江红》起,几处提及诗歌,通过不同年代里的诗歌,把不同诗歌的气氛与小学老师们的教育相互衬托:有校长唤起《满江红》的慷慨激昂;有苏老师私下借阅《文心》一书手不释卷的得心;五姑卓越的音体天赋;王印和老师在痛斥近百年的国耻;靳耀南老师和田雪峰老师演出新编的京戏,全章没有一字提到对待战争的态度,却从不同的诗歌与老师间的互动里看见憎恨无处不在。《昨天的云》在我看来,全书都在围绕抗战态度,而学校里的教育只是一角。折腰大地一章在聊兰陵人的日常生活,从自己家人亲属读诗开始谈起,落脚处却是割麦子的手势和烙单饼的步骤,折腰大地处处写农村的自然悠闲,写着琐碎低微到了地土的劳作,却要在枪炮前的嘈杂里消失。这样可惜又让人悲怆的回忆岂不是对战争的憎恶?

    也会好奇的问道,究竟什么样的笔触写散文才最为恰当?汪曾祺的散文行云流水犹如丝弦声一般悠扬而绵延;简嫃散文则多了温柔和反省;朱自清散文充满零零散散的烟雾能在清丽和墨色里击中人心;王鼎钧的散文则更多冷酷犹如心中闷着一口气,那是感同身受的一口气。于是王鼎钧在《昨天的云》写了这么一段话,“人的一生只能是一部回忆录,是长长的散文”。王鼎钧把追求的散文落脚在了纪实,王鼎钧纪实地在写自己年轻时候的山东,在大大小小事面前,这一家子姓王的人日常生活,从家国大义到耕作止息一应俱全,写的越细碎越醍醐灌顶,发掘生活无小事这万千世界和万物生灵涂炭都有着自己的难处。我突然发现我很爱台湾的那些作家。苏伟贞、龙应台、张大春,王鼎钧,这一个个如数家珍的名字竟全然异于那一方多元又朴素的地土。台湾培育的作家真的细腻度一个比一个更活灵活现,王鼎钧的笔触极其冷静。我总感觉这不是一个年过60的老人写出来的回忆录,我会怀疑这是他从小开始的日记摘要,又或是有台时光机让他回到过去,观看自己。但我想这大概也就是王鼎钧能写出回忆录的原因吧,因为感情都还在,付出的感情都还在。付出过感情的事情大概都很难忘,即便记忆走了样,回忆录还能向着自己希望的样子抵达最接近的真相,最终构筑起那个把人感动涕零的三百多页的三十年岁月,这就是大师能成为大师的原因吧。

    再一个我发现读多了国外作品,不论小说还是诗歌,却很难发现国外作家除去情节的铺陈和结局翻转的讽刺,也可能和真相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总之,国外是很少有叙事类的散文出现,往往让我们看见一个不同的人生。而台湾的作家更偏爱写札记甚至是杂文,不求叙事清楚,但要说清楚自己的感情。中国人,尤其是台湾人写出来的那些文章,不见情字,读完后心情难以平复大概是那份情也共鸣进到心中。这份共鸣如同之上所言,总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标,龙应台给儿子的文章让我体会到作父亲的五味陈杂;俞平伯和朱自清《桨声灯影的秦淮河》在秦淮河夜游的泛舟里彼此较艺斗法为了慰藉对方的友情;汪曾祺把昆明的雨写出了立体声环绕的声效让人也怀念自己心中的那个家,台湾人的情便如同王鼎钧在少年时期回忆起家人的种种,即便提及母亲的一二,却记载的全是类似

    『母亲说:"弯着腰的工作难做,老天保佑,你,还有你的弟弟妹妹,将来都能直着腰做事。"』

    所以我爱散文,也很想写好散文。王鼎钧给写散文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先成为一个有情之人才能著作有情之文。这个世界,易求有价宝,难得有情郎,我也想要作个有情人,深情的活在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