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08:48
2015年11月27日凤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司大云老师向我推荐凤庆的古墨。当时我没细问,只记住了这充满文化气息的地名。及至在鲁史古镇“四方香”食府饭桌上,一位导游讲起古墨说那里只是有一些水磨、石碓,我一时蒙了。 29日结束鲁史古镇游,搭过路班车到诗礼乡,嘈杂拥挤的乡街上,古墨客栈年轻的美女老板娘(鲁史四方香主人介绍的微信新朋友),凭微信图片认出了我,搭她家顺风车入住古墨客栈。午饭后太阳顶光,正是摄影人午休的时候。四点出门,湍急的溪流,石板路周边错落有致的木桥(石桥),磨坊、碾子房、榨油房掩映在百年老核桃树之中。大股的水流冲起白色的水花,从磨坊一侧轰然喷涌而下。路边专门有一面墙上镶嵌着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的标志和简介:古墨石磨房群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水磨房27间,其中可以使用的21间,水磨房遗址3间,碾子房遗址3间。榨油房2间,石桥9座,直径30公分的古核桃树90多棵。箐沟里的磨区有通两边山村寨的古道。这些磨坊墙体一律就地取材用片石干磊而成,屋顶全部铺的是採自附近不远处的青石板,古朴甚至于原始。在一处榨油房门口,一块青黑的薄片石板上红油漆写着:铁核桃油86元一市斤。我问路人,榨油房门前的木门、石门楼有什么意思?答拍电影《红茶镇》时搭的。一女游客在一座磨坊门口探头,进去一看,外间是主人的伙房、杂物间,里间磨坊门外一影友架了三脚架在拍磨面。拍一次每人20元。主人姓杨60多岁,先收钱后拍照。征得同意,我躲进磨坊里角观看,一个大石磨足有一米多直径,磨上一个盛玉米的袋子,磨盘外圈木制方框盛磨出来的面粉。整个水磨沟区,利用落差顺流建筑引水分流渠道及闸阀,激流冲击下,木制的水轮带动立轴转动石磨。我想起曾经在古籍《齐民要术》还是《天工开物》上见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水能利用,明末清初在边远的“南蛮”边地能如此大规模地开发的确彰显出中原文化的巨大影响。 影友拍完轮我上,光照严重不足,又不宜用闪光。换上奥林巴斯定焦头按动快门……顺便拍了一段视频,付了20元。主人领我到磨坊背后看水渠闸门,他说:“最好的水磨,一天能加工800斤,现在才200斤,要图多,可以窜,但质量不好”。路上,他反复推销石磨玉米面,说面细腻,口感好,还问蜂蜜和铁核桃油要不要……出门人不便携带,婉言谢绝了。 返程路上,路过一家规模和建筑格局都气派的“古墨居”客栈,门口挂着古墨旅游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社的招牌,天井右侧别出心裁地从高处引来一股清泉,水流两米多高,不断流落到大石缸里。出来一女孩迎客,她告诉我,客栈是五家人合股经营,轮流值班,房价标间80元。客栈房屋是政府盖的,合作的五家负责内部设施购置。我问有WIFI吗?答:还没有。现在主要是政府接待。今天你们客栈一个客人不见呀!答:是。我告诉他,今晚古墨客栈一楼客满。据说除了我住的古墨客栈和这古墨居,村里还有第三一家客栈 有的磨坊顶还架设了卫星天线锅盖,有的磨坊招牌、窗户美术设计和用料设色显然出自行家。 古磨群所用的盖房磊墙和打造石磨的石材全部就地取材,我在沟边一块地里看到村民正在挖石开凿石板,小伙子告诉我这里的石头非常坚硬耐磨。 我发现,在古磨群里仅有的一座石砌坟墓,主人姓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去世的老磨工。也许听惯了潺潺流水和石磨转动的声响,逝者愿意古磨区是他永世的家园。 古墨古磨群的确是缸“好酒”,“酒好不怕巷子深”它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游客,特别是摄影和考古爱好者,民俗文化学者及观光休闲游客,也可以与鲁史古镇景点串联起来作旅游线路推广。古墨农家十分好客,见面都客气地招呼客人。用古墨的土鸡,非配合饲料喂的猪和无公害蔬菜做的菜味道格外可口。 看得出当地政府“扶上马”的痕迹,目前还有再“送一程”的需要。旅游宣传,景点推介、旅游商品销售和景点网络营销都需要培训指导。旅游接待盈利与古墨村民利益的关系处理也值得探讨。 眼下从诗礼乡到古墨11公里的短途尚没有固定班车,分明是古墨旅游业的短板。 入夜,村里20多位村民络绎来到古墨客栈串门 第二天一早,月儿还挂在西天,我已经在古磨旁架起了三脚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