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量子歆 八、2016帝国的边界 1999年,阿里宇宙的“奇点”。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什么都没有。毛主席说:“一张白纸,能画出最美的画。”果真,“奇点”过后,帝国的时空高速膨胀。仅仅18年,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与亚马逊比肩,经营规模更已相当于全球第21大经济体! 纵观人类社会史和商业史,与物理界一样,都遵循着“惯性定律”:在没有任何外在“作用力”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帝国都不会主动停止自身版图的扩张。更何况马云和阿里从一开始就有着开天辟地、星辰大海般的梦想。 只是,“真空”并不存在!阿里帝国的疆域上,在“市场规律”、“竞争”、“政策”等一系列外力的作用下,被框定出黑色的地平线——那里也许就是帝国永久的边界。 (一)帝国的人口:用户规模 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人口规模息息相关:从千万级人口的日不落英帝国,到亿级人口的美利坚帝国,再到形成中的十亿级人口的复兴中的中国。“人口规模”(用户数)是任何一个“帝国”实力的根本依托。商业史上也一样,股市上的大牛和长牛,大部分出自大消费领域,就是因为相比于深耕局部专业领域的公司,大消费类企业覆盖的客户数更多、客户群规模更大。 阿里虽然有强大的用户账户体系,如果没有账户规模、以及账户量的持续增长,帝国的扩张就会处于停滞的边缘。然而,坏消息是:中国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时代结束了。 虽然,这是一个不太科学严谨的表述,但无论是从市场客观数据还是从业内主观感受来说,这都是毫无争议的事实。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7.1亿,虽然从数据上看还有数量庞大的48.3%人口有待发展,现实却是网民增速已经连续下降至个位区间。2017年3月底,阿里巴巴年度活跃用户数为4.54亿,与上一季度的4.43亿只环比增长了2.5%,而与2016年3月底的4.23亿也只同比增长了7.3%。 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低成本高速扩张的结束,以及高成本激烈竞争的加剧。 (二)帝国的疆域:行业生命周期 地大才能物博。地大意味着生态的多样性和物产的丰富性,地大意味者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强抗风险能力。企业的主营疆域越集中,波动风险就越大。虽然阿里凭借账户体系的威力,一直走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但是不可否认,阿里帝国的疆域依然主要是线上电子商务。坏消息同样来了:线上电商的“盛年时期”,如同互联网人口红利一样,也结束了。 2012年12月,王健林与马云在“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现场,用1个亿下注,赌到2020年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能否达到50%。仅仅1年后,王首富就以电商形态演化、线上线下融合为由,找个台阶自己下了。其实,王首富的“胜率”并没有那么低: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万亿元,网络零售市场接近5万亿元,占比15.2%。2014年的这个数据是10.4%。按照这个速度,2020年谁输一个亿还真不好说。 线上电子商务,或者说纯电子商务,已经在高歌猛进的发展中,越过了自已生命周期的成长拐点,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虽然,阿里帝国依然拥有庞大的“剁手”姊妹团,但在生活中,更多的还是“走地”(线下)娘子军。 (三)帝国的军力:科技能力 军力对帝国的兴亡,科技对企业的盛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科技能力有两个纬度:一个是科技的研究能力,一个是科技的应用能力。马云对技术一窍不通,但是对科技的应用前景敏锐而深刻。所以,阿里是一家擅长商业模式创新,辅以科技应用促进的公司。 不得不佩服的是,“技术大白”马云,凭着对一项科技的应用前景的“相信”,支持一个叫王坚的,干出了一件领先于国内所有科技导向公司的事:云计算。这朵自主研发的阿里云,让阿里在数据时代、在国内,超前所有竞争对手,提前建成了新经济的“基础设施”。这件事的意义,相当于秦帝国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而且,不仅统一了标准,更进一步实现了: “字”(数据)都是按照阿里云的规范写的,而且都写在阿里提供的服务器上(阿里自然掌握了数据); “车”(服务器、计算能力)都是从阿里租来的,而且都跑在阿里的收费路上(托管中心)。 可是,没有任何因素可以保证,这灵光一闪似的奇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眷顾阿里帝国。要知道,当时马云支持王坚干阿里云,顶着阿里上上下下几乎全集团的反对。而在阿里云的成长过程中,男儿王坚几度落泪、备受煎熬,员工队伍也如同长征的队伍一样,流失大半,在胜利到达“陕北”的时候,已经没有剩下多少出发时的队员。虽然历史不允许假设,但是,如果当时有个偶然因素,导致了马云的动摇,阿里就不会有今日的领先优势。 阿里帝国的军力,需要有持续领先的保障。而这个保障不应该系生死成败于马云一个人的“灵光一闪”上。 (四)帝国的竞争者:腾讯系 任何时候,一个帝国的边界,都不是自己划定的,而是由帝国的竞争者划定的。同样,每个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空间,都是由他的竞争对手来框定的。也许对手尚未涉足,所以独享;也许对手实力不济,所以占优;也许是对手犯了错误,所以领先。 马云喜欢说,在阿里眼里没有竞争对手。也许,好久之前,这是事实。放在当下,自欺欺人。 2017年9月,马云面对采访镜头,非常意外地高调宣称马化腾不像阿里,没有任何走向全球的经验,尤其是跨境电商。这架势,基本类同于山中猛虎咆哮着,向外来者宣誓领地主权。 可是,马云也就只“宣誓”了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领地主权。这是因为,在国内电商以及移动支付等阿里曾独霸的领地里,早就闯进了凶猛的“野蛮人”:腾讯系。 2014年至2016年,京东与天猫的销售额比,从0.34:1(0.26万亿:0.76万亿),到0.40:1(0.46万亿:1.14万亿),再到0.66:1(0.93万亿:1.41万亿)。(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 2014年至2016年,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比,从0.13:1(10.6%:82.8%),到0.30:1(20.6%:68.4%),再到0.67:1(37%:55%)。(艾瑞数据) (讲一个小插曲:2017年6月,艾瑞如期发布最新移动支付市场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艾瑞突然修改了指标口径,把“移动支付交易”界定为“有经济效益的移动支付交易”数据,踢除了“红包”、“转帐”类交易笔数。因为统计口径的改变,支付宝的市场份额狂飙到61.5%,微信支付则暴跌到26%。一个市场数据口径的变化,折射出什么?你可看懂阿里的心里是有多“恐惧”和“焦虑”?) 虽然“蛋糕”依然在变大,但领土实力对比却在发生汹涌的变化。如果阿里没有能力主动来界定腾讯的边界,那就只有让腾讯来框定自己的边界了。 (五)帝国的军队:未“成人”的队伍 阿里的队伍已超过5万人,奔着6万而去。 这是支承载着马云和阿里梦想的队伍,却经常给马云和阿里“添堵”。(详细参看《阿里未来简史-中》《阿里公关列传》等)这是支斗志昂扬、无畏创新的队伍,却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谦卑”和“敬畏”,这些成熟品质力量之宏大。 队伍没有成年,所以经常就有“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的感叹。每次阿里队伍中某个人、某个团队、某个板块搞出来的那些事,都是对马云个人和阿里企业品牌的减损。 对于这种情况,马云最喜欢的《道德经》上怎么说来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用在阿里这,这句话可以翻译成:马云和阿里的品牌被一次次减损,最后阿里就无事可干了,消亡了。) 当然,马云在干的是前无古人的事,没有孙猴子的精神是开不了局,也是干不成的。但是,就如马云喜欢的阴阳和合一样,阿里队伍的精神现状,就是阴阳失衡的。 (六)帝国的“天条”:监管软环境 之前说过,为了营造阿里良好的发展环境,避免因被称为“帝国”而横生障碍,马云创造了一个提法:建立“生态系统”。(再插科打诨下,这个野心更大。因为“建帝国当皇帝”,还是人力之所逮。建个“生态系统”那可是上帝创世的功力了。) 不过,不管是“帝国”还是“生态系统”,并没有真的脱离现实国家主体环境。淘宝做不了全球市场(假货问题)、支付宝在发达国家始终进展不理想(满足不了金融监管要求),充分证明了政策监管始终是发展的关键外部条件。松一些,发展空间大一些;紧一些,发展步伐和领域就需要收缩。 “政策红利期”高峰已过了。(详细看《阿里未来简史-中》)而2016年“网联”的成立和迅速推进是监管的又一次加码。 上述六条,马云,对此,清清楚楚! 九、 2017 重装上阵 2015、2016两年,阿里内外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独立而细碎,但在马云的心里,异常清晰地拼接出一副完整的帝国形势图: 内有忧:狂妄挑战基因、队伍尚未“成人”、科研能力短板。 外有患:政策监管趋严、市场空间饱和、全面竞争加剧。 (六条内容的具体含义,见“七、阿里帝国2015-2016”,“八、2016 帝国的边界”)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用说三个世纪,阿里是否能够健康地活到“三十而立”,都会存在问题。 马云就是马云,关键节点,重装上阵。 (一)拓展业务疆域 2016年10月13日,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正式宣布:从2017年开始,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一概念。(此言一出,眼镜跌碎飞满天!)马云继续说:“电子商务”只是一条摆渡的船,把阿里从此岸,载向更广阔的彼岸新天地。(这让那些真把“电子商务”当船的,昏厥无数!) 接着,马云再次发挥出他的上乘“心法”功力,“五新”概念横空出世。那个广阔的彼岸新天地,就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 “五新”的提出,大大深化并拓展了阿里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零售、金融是阿里现在的主要业务领域,制造、技术、资源则是新的市场领域。 2017年7月11日,把“五新”战略落实到组织架构上,成立“五新执行委员会”,统筹阿里集团、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阿里生态体系内的所有力量,全力推进“五新”的建设。 (十分有意思的是,2016年6月,阿里正式成立“大文娱板块”;2017年9月,更设立游戏事业群。但在“五新”里,马云没有加个“新娱乐”,凑成“六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2008年马云曾经公开说:“我坚定地认为游戏不能改变中国,孩子都玩游戏,国家怎么办?所以我们一分钱也不投给游戏,这是我们的一个原则。”现在做了,但不能大张旗鼓,尤其不能放进“五新”。那么,马云为什么自己打脸了呢?还不是被小马给闹的。详细参看《阿里如何偷偷为腾讯“输血”》) (二)顺应新监管 2017年元月。一天,马云突然带着一众集团高管,造访蚂蚁金服,召集金服高管开会。会上,他提出了一个新名词“Techfin”,并重新定位蚂蚁金服。从“Fintech”到“Techfin”,蚂蚁金服由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变为服务金融的科技公司。按照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的阐释,Techfin就是致力于用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提效率、降成本,更重要的是重构金融服务的触达方式。蚂蚁金服由“挖金矿”的企业,一夜之间转型为“为挖矿企业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的公司。(不过这个说法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因为蚂蚁金服作为集团架构,自身体系内仍有众多直接从事金融业务的子公司,如天弘基金、阿里网络银行、小贷、保理等金融企业。) 除了宏观上公司定位的调整,阿里还主动调整蚂蚁金服体系内金融子公司的业务细节。5月27日,蚂蚁金服旗下的明星产品余额宝,在没有任何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将个人余额宝封顶额度下调至25万元。后,又于8月14日,再次下调至10万元。 马云的这些调整,估计当时绝大部分人都看不明、猜不透,尤其是当这些调整从业务角度来看,明显不利于蚂蚁金服的估值。 但是,答案很快就揭晓了。 2017年7月14-15日,中央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由党中央开会专门讨论金融工作,上一次是5年前的2012年。这次会议的核心精神就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会议前后,金融领域可谓是“波涛汹涌”:依靠钻营监管缝隙、享受监管宽松红利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乱象被下重手治理整顿。阿里则以抢先的主动调整,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潜在的治理风险,为自己赢得了有利、主动的发展空间。 (三)扩张人口覆盖 2017年1月26日,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向美国结算服务公司速汇金提出8.8亿美元的收购要约。(由于美国政府的顾虑,以及出现其他竞购者,此项收购尚未落定。)速汇金主要从事个人间的环球快速汇款收款业务。如果这笔收购能够成功,阿里将具有为全球用户提供汇款、汇兑服务的能力,助力阿里电子商务与支付包支付服务的全球化。 这是阿里既定的“国际化”战略的又一个注脚。这笔投资得金额能够排在近三年的前三。其他的两大投资:一是2015年9月,6.8亿美元,成为印度最大移动支付钱包Paytm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二是2016年4月,约10亿美元,控股东南亚最大的网上销售及购物平台Lazada。 阿里的这些投资,果断勇猛、势大力沉,沿着自身电商、支付等核心业务,找准区域龙头下注,买的是企业,圈的则是市场和用户,在国内互联网红利消失的背景下,迅速为帝国拓展了的人口规模。 但是,阿里的全球投资并不都像这样战果辉煌。在发达国家市场,不仅阿里自身的业务发展乏善可陈,而且投资的公司也基本没有出色表现。其中的道理,就如同中国的国际战略空间,主要还是在广大亚非拉世界一样。一是因为发达国家是其他巨头的老巢和天下(Amazon,Paypal等);二是因为监管要求和宽严不同;三是因为东西方文化、消费习惯等差异导致不同市场的需求和经营路径各不相同。不过,只要能够团结发展好“亚非拉”,已经足够为阿里帝国覆盖起新的庞大人口群体。 当然,在实施“国际化”化战略的同时,阿里的另一条战略是国内农村市场。但是,从实际来看,“雷声大、雨点小”。 (四)冲刺一流科技 2017年3月9日,阿里集团召开首届技术大会,正式启动“NASA”计划。马云宣布,阿里将面向未来20年组建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机制,为新经济储备核心、颠覆性新科技。2017年10月11日,马云所说的研发部门揭开面纱,名为“达摩院”。 3年投入1000亿;十人学术咨询委员会,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达摩院”研究内容覆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如此大的投入,如此高的起点,如此广的领域,马云把阿里的使命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阿里的发展打开了想象的空间。 不过,马云很清醒,阿里始终是一个依靠商业模式驱动、而不是依靠科技驱动的创新公司和经济体。从阿里的角度来看,科技的意义始终是服务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成长与成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领先、合适的“武器”。 (五)与基因“和解” 2017年3月27日,马云参加湖畔大学第三期开学典礼。在典礼上,马云说:“微信红包确实打得我们满地找牙,不过冷静下来想,社交媒体可能真的不会为公司带来价值,能带来价值的还是数据。” 马云说这番话,针对的是2016年11月,阿里刚经历的“支付宝社交圈事件”。这次事件,阿里不仅输了市场,更输了舆论。但阿里内部对社交的纠结,仍然没有平息。经过几个月的思考,马云利用开学典礼的场合,承认了阿里在“社交”领域与腾讯交锋中的失败,事实上宣布阿里放弃“社交”领域,斩断“社交焦虑症”,要求全集团聚焦自身基因决定的优势领域。至此,阿里人终于在自身的“基因”面前低下了头。此所谓:“知天命”! 马云的话虽然说得硬气,但毕竟心里还是不爽,带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情绪。因为,既然“数据”有价值,“社交媒体”可是源源不断产生着“数据”啊?怎么不会为公司带来价值呢? 其实,也许马云想说的意思是这样的:少了社交数据对阿里没有太大影响。因为,阿里现有的数据来源、数据广度和深度,已经足够对用户进行画像、对商户进行指导、对合作伙伴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了。在这点上,没错,马云完全正确。(参见《DT时代的贪与癫》) 放下执念,顺着自己的“基因”生长,这样的阿里可能百年! (六)寄望“成人” 2017年9月8日,阿里召开2017年会。经过抽签决定的4万多名幸运员工,从世界各地赶来,齐聚杭州黄龙体育场。2017年阿里成立18周年。18岁,对一个孩子是成人的日子。马云期望把2017年会,开成阿里集团的“成人”盛典。 那天晚上,马云骑着哈雷摩托登上年会舞台(按照中国的交通管理法规,公民年满18岁才能申请摩托车驾照),开始了他心目中可能是18年最关键、最重要的“脱口秀”。 与任何一场年会一样,马云骄傲地回顾了阿里18年的辉煌成绩,并宣布了未来更高、更大的发展目标。同时,马云要求全体阿里人,感恩时代、保持理想、勇于担当。这些内容,前半部分,是讲给阿里人听的,更是讲给阿里外部、讲给社会听的。而后半部分,马云基本各种场合都会讲。 这次,马云真正只想对阿里人说的,而且是第一次说的掏心话,也许在群情激昂的黄龙体育场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马云说:“我最难过的是在外面听见阿里人现在骄横了,阿里人现在自大了,阿里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了。我们必须明白,也必须拥有一颗谦卑的心。阿里巴巴要成为一家了不起的企业,我们的员工必须是谦卑的。” “谦卑”是一个人和企业真正成熟的标志,“谦卑”是知短而知止、知敬而知畏。 如果阿里人真正能够听进马爸爸的话,乃阿里之幸、马云之幸。可惜,成人典礼的效果暂时来看并不太好。隔转才一个月,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财富平台,就不顾合作方意见、鄙夷穷人没钱、突破监管要求,拿着卖理财的广告文案来扎用户的心了。马云和阿里品牌再次被损、打折。 但是,无论如何,马云的重装上阵,得到了市场的肯定。2014年9月,阿里在美国上市时,市值曾超过2300亿美元,而亚马逊当时的市值在1500亿美元左右。此后的阿里,经历了2015-16不平静的2年。在漫长的下跌、反弹后,阿里股价终于在2017年进入加速上涨期。10月10日,阿里市值盘中超4700亿美元,再次反超亚马逊,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虽然马云不愿意被这么定义)。 又是一次辉煌的登顶!站在全球之巅,放眼望去,云山雾海中,可见阿里怎样的未来?阿里未来简史(下)--终结篇,敬请期待。。。。 (本文由作者授权独家发表,如需转载请和聂某人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