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山海关之战”简析

 liuhuirong 2017-10-31

  很多朋友对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很不以为然,甚至以为李自成领导的起义破坏了明朝的抗清事业,以为没有李自成,关宁防线就不会被放弃,清军就不会入关。认为李自成的农民军在清军面前根本是不堪一击的。在这里,在下不想说忠贞营的英雄事迹,不想说茅麓山的悲壮,只说说被引为李自成军事无能的山海关之战。

一、战役经过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在收到吴三桂拒绝归顺并占领山海关,击走李自成的接收部队后,亲自率领大顺军精锐讨伐吴三桂(李自成亲率兵力的人数历史界说法不一,本人比较信服解放军出版社的《中国军事史》说法,李自成亲率兵力六万),同时命令降将唐通经九门口出长城迂回至关外的一片石(今天辽宁绥中李家台)以切断吴三桂的退路。十七日李自成抵达永平(今天的河北卢龙),二十一日清晨赶到石河(山海关西10里处)。此时,直接处于山海关战场的各路大顺军约八万,,总共动员兵力20万。吴三桂的部队以关宁铁骑为核心,兵力为五到六万人。二十一日双方激战半日,吴三桂战败退入山海关。多尔衮率领清军主力计十四万人于二十一日夜抵达一片石并击溃唐通所部。由于怀疑吴三桂诈降,多尔衮未敢立即入关,而是于二十二日晨停在离山海关关城仅二里的威远堡。吴三桂见情势紧急不得已亲赴清营剃发称臣,多尔衮才同意清军入关,阿济格率清军左翼入北水门,多铎率右翼入南水门,由于当时狂风大作,沙尘漫天,清军入关十分隐蔽。

  二十二日李自成鉴于山海关城池坚固,遂在石河西岸列阵,意欲在野外与吴三桂决战。其时山海关方面的主帅已经换为多尔衮,多尔衮在详细观察大顺军的阵势后,决定由吴三桂军主力攻击大顺军右翼,清军暂不出击。大顺军与吴军在龙王庙接战,双方战斗激烈,连杀数十阵。到中午,吴军渐渐支持不住,大顺军三面围住吴军,战鼓声震百里,全歼吴军在望。此时,多尔衮趁东北风大起之时,派阿济格和多铎率领两万精锐骑兵自角山迂回至大顺军左翼侧背发起突袭,事起仓促,大顺军根本没有防备,阵脚大乱。当时李自成在附近的高地上观战指挥,清军初战,李自成本来准备调集预备队火速增援,但很快发现新来之敌竟然是清军,李自成当即下令撤退。二十三日,再战永平红花店,大顺军再败,李自成遂撤回北京,山海关之战结束。

二、战役评价

  山海关一战大顺军损失数万战士,十五员大将,失去主动权,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退却,说大顺军战败是一点问题也没有。问题是,大顺军的失败是战略失败,而不是战术失败,在这场战役里,从李自成到每一个普通战士,都已经尽力了,大顺军也显示了相当的战斗力。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李自成在不知道清军参战的情况下,率领八万人进攻山海关,从二十一日的战斗来看,是有把握的,在二十二日,李自成敢于和关宁铁骑野战决胜,足见大顺军的战斗力非同一般,而二十二日战斗也显示,如果没有清军,吴三桂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因此,战役前期李自成的指挥是成功的。然而,清军的加入,彻底改变了力量对比,十四万清军加上吴三桂军总兵力在二十万以上,且以骑兵为主,以逸待劳,以有备击无备。反观大顺军,远道而来,连续作战,胜利在望又突遭强击,战败并不奇怪。李自成在发现清军后的立即撤退,不少人感到可惜,不少人以此指责李自成胆小畏敌,但是在下以为李自成的选择是当时最好的选择,虽然刚刚加入的清军总数不多,大顺军的预备队也数量不少,然而既然清军参战,且如此处心积虑,就必然是倾巢出动,做好了与大顺军决战的准备。此时全力出战,正中多尔衮的下怀,可能会损失更多,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处于不利态势的情况下,只有暂时退却,等待反攻时机。

  山海关一战败在战略上,从全局来看,在关中根据地并不稳固,关宁一线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主力进攻北京,这一做法有待商榷。退一步说,即使当时情况下进攻北京是最好打算,那就必须考虑清朝的战略动向。虽然站在当时来看,清朝皇太极去世,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激烈,而吴三桂又号称清朝的死敌。因此占领北京前后清朝不出兵和招降吴三桂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作为一名以统一全国为志向的统帅,李自成应该对清军进攻,吴三桂拒不投降,甚至是双方联合有所认识,使全军上下做好最坏的准备,尽一切可能拉拢吴三桂,尽一切可能收集清军的动态情报。以之前李自成的战略指导来看,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之所以没有达到,在李自己是骄傲轻敌,在牛金星、刘宗敏等人是一心揽权夺利,不但没有心思去分析当前形势,反而反对李岩的正确建议。而且,清军在皇帝去世不久就出击和联合吴三桂在当时人来说也是近乎天方夜谭的事。

  总之,山海关一战的失败以至于大顺军的最终失败是战略上的失败,主要的,是在战略上缺乏全局观点,这主要是李自成的不足和责任。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也没有必要拿着用历史结果反推的种种战略来苛求古人。正如《中国军事史》的说法“李自成虽然失败了,但是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对历史前进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战争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指挥艺术,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为我国军事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