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乡愁有个根

 梁园处士 2017-10-31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在很多人看来,乡愁的重点不是“乡”,而是“愁”。


那种植根于骨子和血脉里的“愁”,是所有人难解的心结,让你不自觉地想起老家门前的小溪,家乡的习俗,童年的记忆,以及山西的大槐树……


家在山西,根,却在河南。


河南是华夏文明开始的地方,正所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这里是华夏之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这里降生,奠定了中华,肇始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女娲在这里抟土造人,补天习地,让人类能够安心地建造自己的居易之园,男耕女织蒙惠化,蒙鸿初开降瑞元;三皇始祖,百王之先的伏羲,在这里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开辟混沌,化生万物……


 

这里是姓氏之根。形形色色的姓氏追根问祖,避不开河南。《新百家姓》中,73个姓氏都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海外甚至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所说。处于中原地区、河洛一带的河南,运用了母系氏族社会最繁荣的文化——仰韶文化,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居其四,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都与姓氏的开端、发展息息相关,从而催生了“大姓的故乡”,所以……拜祖寻根,揣着世界十数亿人的乡愁。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让乡愁有个根,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


重视乡土之情的中国人,依恋本源,而寻根祭祖,正是中华文化、民族血缘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故而,承载人们根亲祖迹记忆的古祠堂、旧村落,就能够轻易触碰到人们内心最柔弱的记忆。


黄帝统华夏,乡愁在这一拜中



轩辕黄帝,人文始祖。


《史记·五帝本纪》曰:姓公孙 ,名曰轩辕” ,其国号为“有熊”,他战蚩尤,统华夏,艺五种,推历法,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建古国体制,让人类真正开始文明的进程,故被十数亿华夏儿女称作始祖。


纵观黄帝一生,在河南的活动地点主要有这样几个地方。新郑,是其降生的地方,具茨山上发现的“具茨山天书”和“具茨山岩画”等,是其佐证。新安青要山,是其居住的地方,而灵宝的铸鼎原,则是其骑龙升天的地方。


新郑黄帝故里,是海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历年拜祖大典的现场。


这里古为有熊氏之国,黄帝降生于轩辕之丘。


如今的黄帝故里,始建于汉代,千百年来,经历了无数风雨沧桑,见证了历代王朝的沉沉浮浮。黄帝故里前门“秀”,祠殿“神”,鼎坛“雄”,轩辕丘“圣”,艺术苑“趣”,整体突出了“中华之根”的主题。


位于新郑西南辛店镇的具茨山,是黄帝当年的活动中心,郦道元《水经注》载:“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至今,还留有“具茨山天书”和“具茨山岩画”等历史遗迹。景区正在修建的黄帝大宗祠,将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东方麦加”。


《山海经·中次三经》云: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


“惟帝”,即轩辕黄帝,“密都”是黄帝巡游途中歇脚之处。


据说,涿鹿大战期间,蚩尤余部退守青要山据险抗争。“要人”部落武罗姑娘以柔克刚,帮助黄帝收服蚩尤。黄帝在这里促进沿黄蚩尤百战共和,使得各部落之间相互通婚,并在青要山结盟,形成了中化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


三门峡灵宝铸鼎原,则是轩辕黄帝统一华夏铸鼎铭功及驭龙升天之所。


据传,轩辕黄帝在此以铜铸成天、地、人三个大鼎。鼎成之日,玉皇大帝派一条黄龙来迎接黄帝。人们为了纪念黄帝,建起了陵冢,叫黄帝陵,在黄帝驭龙升天的地方建起了驭龙阁和黄帝庙。 


每年,都有数亿华夏儿女,前来这几处寻根拜祖,将浓浓的乡愁浸在那高高的一炷香以及深深地一拜中……


伏羲画卦,画出华夏

 


伏羲,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他教人织网捕鱼,让人们从最原始的狩猎状态到固定的畜牧生产。


他制定婚嫁制度,创造了历法,发明了乐器,教会人们制作和食用熟食,从而结束身披树叶、饮毛茹血的野蛮状态。


他创始了代表自然界天地水火山川雷电的秘密符号——八卦,开启东方哲学渊源,也是中国文字起源。


他创立中华民族统一的图腾——龙,从而让亿万华夏子孙有了个骄傲的称号——“龙的传人”。


河南有很多关于伏羲的传说和遗迹,周口淮阳太昊陵,新郑伏羲山大峡谷,驻马店画卦亭等。


太昊陵是伏羲定都和长眠的地方,被称作“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墓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


太昊陵位于淮阳,这里古称‘宛丘”和“陈”,居淮水之阳,故得名。


传说为“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旧都。


伏羲最重要的功绩是制嫁娶匹配夫妻。传说每年仲春之月,伏羲用“会”的形式,把青年男女召集到一块,中央摆放一块叫“窑空”的大石头,男女如果互相有意,就摸一摸,双方有意,就把婚配固定下来。


从此,人类结束了群婚和族内婚的历史。


太昊陵春二月庙会由此延续下来,后来逐步发展成朝祖进香的性质。人们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到太昊陵来求神拜祖,人称“人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


位于新郑的伏羲山大峡谷,传为伏羲女娲炼石补天留下的独特痕迹,形成记录嵩山地质变迁的峡谷奇观,被誉为天地之中大裂谷。


这里洁净光滑、平坦如镜的巨大岩石,据说是伏羲女娲补天剩下的五彩石,等着人们前来追根探古。


驻马店画卦亭,则是伏羲以蓍草画卦衍生东方最古老的八卦哲学思想的地方。


那一年蓍草丛生。


那一年蓍台还不叫蓍台。


那一年白龟从蔡水河畔悠悠然流过。


那一年一个身穿兽皮披头散发的男子在蔡水河边坐了下来。


那一年这个男子教会人们结网捕鱼,投矛狩猎,以楠木制成了瑟,在蔡水河畔迎风弹奏一曲《驾辨》。


龙头凤尾的蓍草随着曲子无风而摆。


蔡水里的白龟从河底悠悠地浮上来,游到他的脚边。


白龟神授,龟甲有纹。


男子停止鼓瑟,望着龟背。


若所思,若所想,折下旁边的蓍草,随手比划着。


一通道儿当阳,一断道儿当阴,一阳二阴,一阴二阳……


九九八十一天后,先天八卦而成。


这个男子叫做伏羲。


人们称他为王。


蓍草更盛了,因为伏羲曾经画了八卦,有王气,所以呈龙头凤尾。


高台建亭,是为画卦亭。


做王的人,都是懂政治的,可伏羲教给我们的,是认识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东西,在“乾、坤、震、艮、巽 、离、坎、兑”中,让我们知道了天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有冷暖寒暑……


“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


画卦亭,画的是无意识的纹案,却泽生出一种哲思。


地处中原腹地的历史名县孟津,滨临黄河坐落着一处人文圣迹——龙马负图寺。


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也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发现地,中国易学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


相传,伏羲氏带领部落在黄河一带繁衍生息,过着茹毛饮血,时序不辩,阴阳不分,结绳记事的生活。


其时,一巨龙头马身的怪兽,从黄河上踏波而来,兴风作浪。


伏羲在图河上降服龙马,后以龙马背负图点,仰观天象,俯察法地,以其纹创造了先天八卦,一画开天,辟浑噩之玄沌,剖清新之文明,阐天地之秘,立文字之祖。


女娲造人,造就人类美丽家园



女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


又有娲皇、风皇等称号,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


传说她人面蛇身,黄皮肤,黑眼睛,乌黑的披肩发,肩披风羽衣,脐下束以木叶裳,肤如凝脂,美丽无比。


她用黄土仿造自己的形象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


她炼石补天,创建了美丽的人类家园。


她制造了笙簧、瑟、埙等乐器,陶冶了人类心灵。


她替人类建立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自由婚配,繁衍后代,被称作婚姻女神。


她动辄有如飘风飞翔,宛若流云曼舞,不管飞舞到何处,口中常衔一、二片草木叶子,吹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


当她飞进山林时,各种鸟儿齐唱“百鸟朝凤”之歌。


她与三皇五帝并列,共称人文始祖。


拜女娲,去追寻人类的根源,就要去女娲的故乡,去女娲城,去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它们在济源小沟背,在周口女娲城,在驻马店的红石崖。


济源小沟背,遍布着大小不等的五色砾石,当地人称之为五彩石,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之说。


远古时代,四极废,天宇下降,女娲断鳌四足以立四极,失足的鳌变成了山,即为小沟背。在小沟背的崖壁上,布满浅黄色直条状细砂岩,状若泥浆喷溅,形似随意挥洒,好像无数个光腚赤背的泥娃娃在攀岩嬉戏,即为女娲抟泥造人之处。


诸多传说都在这里找到佐证,故小沟背被称作女娲神话之乡。


同样拥有女娲炼石补天佐证的,还有驻马店的红石崖。


红石崖遍布的大小红石,据说是女娲补天剩余的石头。


红石崖位于驻马店遂平。


遂平古称”房“,相传为女娲封地。据说女娲部落迁徙到”房“地,在嵖岈山”千风躲“落地生根。


女娲在这里抟土造人、制作八卦、创造笙簧、教民渔猎等活动。


这里还保存着很多与女娲有关的遗迹和遗存。


千风躲,是风姓部落躲避灾难的地方,娘娘洞,是女娲居住的地方,风陵,是女娲的目的,千风寺,是女娲部落祭祀之地,大小风井是女娲洗衣处。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千风躲“附近的女娲庙会成为人们寻根拜祖的圣地。


而这里的娃娃保存的戴虎头风帽、穿红披风的丰富,就是为了纪念风姓女娲、祈求女娲保佑。


而在雨水不止、天不放晴的时候,遂平人扎”扫天娘娘“,一扫风住、二扫雨停、三扫日出、四扫太平的传统,也都与女娲文化中的祈晴习俗有关。


周口女娲城,女娲主要活动区域和唯一建都之地。


她在这里,教人们捕鱼、打猎、种庄稼;婚配、嫁娶、繁衍子孙后代;又教人们用木棍撑起搭盖棚子,代替穴居。


她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长宽各百丈,高八尺的居所——”城“,即“皇城”,又叫“女娲城”。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女娲城都有庙会,四方民众蜂拥而至,成为女娲祭祀观光的胜地。


鹤壁古灵山女娲宫则是《封神榜》故事中“殷纣王降香”之所。


古灵山因南北朝时期山上建灵山寺而古,因女娲在此炼石补天而得名。至今在西山的悬崖峭壁上,还有一个酷似仕女形象的女娲峰。女娲峰背南面北,神色端详,头上带有古代头饰,两手下垂,犹如女娲炼石补天。


与女娲峰正对的是女娲宫。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诞日,香火不断。宫内还供奉有一颗五彩石,上面的图像与女娲峰一模一样,是古灵山的镇山之宝。


每年农历七月七,古灵山都会举办七夕情人节,举办游泳比赛、鹊桥会等活动,共度中国情人节。


神农尝百草,五谷育后人

 


炎帝,烈山氏,又称赤帝,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


相传炎帝发明耒耜,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因此号神农氏。


他还发明制作了陶器,开辟集市,削木为弓,以威天下,与黄帝结盟,千年华夏并称炎黄子孙。


焦作沁阳神农山,被认定为炎帝神农氏的重要活动场所。


神农山是一个仰视为峰,俯视为岭,平视为墙的的奇特峰墙地貌,它三面绝壁,一面是开放的瓮谷地貌。悬沟、平底谷、障谷、隘谷等地质景观,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来到神农山,最先映入视野的,是一座雄关似的山门,门楼高悬牌匾,“神农山”三字格外醒目。广阔的神农文化广场上,神农坐像拔地而起,其头顶聚焦,手捧谷穗,俨然而望,庄重而慈祥。


坐像四周,有八尊青铜灵兽环而围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者,乃掌管东、西、南、北四方之兽也;余者名曰玄鸟、神牛、猛虎、骏马,皆神兽也。唯独神牛更不同凡响。


相传其曾为神农叨来草药,为民治病,其背上常落一透明之鸟,传为神农之女所生。神农令鸟叨食百草,每食一草,必观其在腑脏内之变化,终创《百草经》一书。


而神农谷,据说就是当年炎帝尝百草的地方。


一进神农谷,就可以闻见弥漫着整个天空的中草药的气息。在那峰峦叠嶂之上,沟谷纵横之间,植被茂密,草药繁多,沿途可见到柴胡、山参、鸡头参、土蓝、连翘、金银花等,这些都是可以入药的好东西,所以有“神农谷里走一遭,百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语。


高高的紫金顶就是神农祭天的场所。


紫金顶,俗称“北顶”,是神农山主峰,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傲立群山之巅,巍峨挺拔,直插云霄,号称“中天玉柱”。


从紫金顶向北望去,只见一道峻拔的山岭像是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跌宕不驯,朝着太行山的层峦群峰深处直奔而去。


山体,是由大自然之手以石灰岩构成,可看上去,却像是人工建起的长城,那就是“龙脊长城”。


人母嫘祖,织出华夏第一块遮羞布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


嫘祖出生在上古时期的西陵,即现在的西平县城西师灵镇一带,是西陵氏的女儿,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正妃。


嫘祖发明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和黄帝一道开创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


她与黄帝结合繁衍了华夏子孙,其后裔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被誉为“人文女祖”。


对于华夏儿女而言,嫘祖不仅仅是最先开始育桑养蚕,抽丝织巾,肇造衣饰,让我们有衣遮体避寒,更大的意义是,她给予她的故乡一个美丽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


且看《水经注》记载:“西平县故柏国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 故曰西平。”


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看到人母嫘祖从浓密的蕨类植物的叶上摘下雪白的茧子,抽茧为丝,纺丝为衣,华丽的布片,化为人类最初的族类第一块遮羞布。


遮住的羞,却开启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第一步。


可是,西平的人母嫘祖却是丰富的,具有立体感的。


在西平浏览有关嫘祖的文字的时候,看到了清人董蠡舟所写的有关嫘祖的一首诗:孙言昨返自前村,闻村夫子谈蚕神。神为天驷配嫘祖,或祀菀窳寓氏主。九宫仙嫔马鸣王,众说纷纭难悉数。翁云何用知许事?但愿神欢乞神庇。年年收取十二分,神福散来谋一醉。


老家河南,家在中原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华大地出现了“寻根热”。


其中,姓氏寻根是各种文化寻根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得尤其活跃。


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根,绝大部分在中原。


河南省姓氏学专家谢钧祥著《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考察了前100家大姓中根源全部在河南或部分在河南的共73姓。


濮阳张姓。张姓起源于濮阳,始祖是张挥,即黄帝之孙、颛顼之弟。张挥因发明弓箭而被封为弓长,后来被赐姓为张,是张姓的始祖。濮阳张挥公园就是为纪念他而建。每年清明节期间,海内外张姓都要来此举办寻根谒祖祭祀活动。


新乡林姓。林姓,起源于新乡。林姓第一人是比干之子林坚。后来东汉末、三国时期,林氏遭受政治迫害,被迫大批南迁。比干是林姓太始祖, 其夫人妫氏又作陈氏,也被称为陈姓的姑婆,陈林半天下,颇受客家人的尊崇。


荥阳郑姓。郑氏族人兴于荥阳,遍及世界,有“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郑氏客家人的门额上一般都写有“荥阳衍派”的字样,而有宗祠的都会写上“荥阳堂”。自1990年来,海内外宗亲1.6万多人先后到荥阳寻根谒祖。


平顶山刘姓。中国第四大姓刘姓的发祥地是鲁山。刘累因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纹样,孔甲帝命其养龙,龙死之后,刘累将龙献于孔甲帝,因为味道独特,就命刘累再献,刘累怕龙死的事情暴露就迁到了现在的鲁山县昭平湖地区,后来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


信阳黄姓。黄姓的发祥地是黄国,即信阳潢川。黄氏大约在商末周初在河南潢川建立了黄国。自黄国诞生的那天起,便以国为姓。现在的黄国故城位于潢川县西六公里处,是黄姓祭祖地。


周口陈氏。“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已成为陈姓人的共识。陈氏的始祖是虞舜的后裔陈胡公。他死后,周武王以国赐姓,称他为陈胡公。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陈胡公陵园,位于淮阳县风景秀丽的龙湖岸边,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陈姓后裔前来祭祀先祖。


商丘宋氏。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宋姓的始祖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微子。微子名启,因封于微,故称微子,是商纣王的大哥。宋姓的发源地是商丘,这里也是宋氏的祖居地。(本篇图文来自河南旅游文化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