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该怎样对待孩子,旧的教育观念正在受到全面颠覆,大家普遍认可要尊重孩子,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给孩子爱是没错的,但是,我认为,应该给孩子的是爱和规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规矩,即便孩子在家里可以自由自在,不被规矩所束缚。但是,他们不可能永远呆在家里,呆在父母身边,他们总要出去同小朋友交往,要上幼儿园,要接触别的人,而别的人会用普遍的规矩来要求孩子。我们主张要给孩子尊重、平等、让孩子自己作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规矩。 一个没有规矩意识的孩子,在同别人的交往中,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会严重打击孩子的信心。一个没有规矩意识的孩子,其实他们也都存在交往困难。孩子对于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初接触到的东西,认可度最高。如果你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规矩是什么,孩子遵守起来,没有任何困难,如果你给他的只有自由,没有规矩,以后,你再给孩子树立规矩,孩子会同以前的生活做比较,他们会非常不适应,认为你的要求不一致,对你新给树立的规矩非常抵触。而且习惯养成了,再改变很困难。 权权,是家里几代单传的孙子,在家里的地位非常高,作为几代人关注的焦点,权权从小就是被捧在手心里的。他的妈妈对现代育儿理念非常认同,对孩子要快乐教育,要让孩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她说孩子是可以在环境中自我修复的。权权就这样无拘无束的长大了。在幼儿园里,权权遇到了困难,他没有纪律的概念,会在别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突然大吵大闹,要求别的小朋友同他玩,如果小朋友拒绝,他就拉着小朋友不松手。权权经常被老师罚站惩罚,有很多家长对权权干扰自己的孩子非常不放心,纷纷要求老师把自己的孩子调离权权的位子。权权的妈妈对老师也有意见,她认为老师不应该采取惩罚的办法,这样严重伤害了权权的自尊,权权的妈妈还认为,越淘气的孩子,越聪明,老师不应该压制孩子的顽皮的天性。她几次同老师沟通,要求老师改变策略,但老师坚持惩罚是必须的。权权依旧无法无天。权权的确聪明、活泼好动,但是一个不被纪律和规矩所约束的孩子,他所受到的教育一定是不完整的。童年缺乏太多的人,他日后的言行和生活必定一定程度上会是有缺失的! 而且,由于权权不能安静地上课,权权的课堂利用率并不高,如果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权权的学生生涯,可以预见的是,权权将难以成为出类拔萃的好学生。所以,权权妈妈认为的“淘小子出好的,淘姑娘出巧的”,本身是对的,但是,如果出了格,仅仅是纵容了孩子的淘气,而没有培养一个遵守规矩的良好习惯,那么聪明对孩子将没有任何意义。 教育有一个首要的责任就是要规束。给孩子指出一个正确的路标,让孩子沿着路标不断成长。从现代教育理念来说,给孩子足够的爱是没错的,给孩子以自由也是对的,针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孩子一直被看作是父母的延续,是没有自主地位的,从这个角度看,孩子需要给予自由。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极端,中国目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使父母放弃了严厉和专制,孩子有了很多的自由,这时候,如果还强调放任的、无约束的自由,而没有伴以规矩,最终,孩子就会养成任性、自私、不负责任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一定是我们父母不原意看到的。这样的性格在任何家庭,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受欢迎的,而这样的孩子,他也会面临更多的苦恼。给孩子规矩,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一个重要责任。 对于权权,家长一定要明确,规矩是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即便你允许孩子在家中可以无拘无束,但是社会中的规矩一定还要限制孩子的自由,与其到那时,孩子不适应,难以忍受,不如现在让孩子适应规矩,帮助孩子顺利进入群体生活。所以权权的妈妈应该告诉孩子,在具体的环境,具体的要求是什么,要做到不干扰别人,不能太自我。权权的妈妈应该帮助权权学会使用大家通用的规则,同别人进行交往。 现在有很多人在讨论80后现象,为什么会有80后、90后现象,而没有60后、70后现象呢,把问题归结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仅仅是一个浅层的思考,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因为孩子在生活中,没有体会到足够的规束,而责任感的养成正是在规矩中学会的。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很多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一次,我在给新员工做培训时,事先沟通,说:“由于上课时间比较紧,中间不休息了,如果有人想去卫生间,可以从后门出去。”上课时,有一个女孩子一直在自拍,然后,自己收拾东西,背上书包就要离开。我叫住她,她振振有词:“你不是说有事情可以离开吗,我现在不想去上厕所,我要去办事。”这样的年轻人不是孤立的个案,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承受不住纪律的约束,比较任性和自我。 宁宁的妈妈是我的朋友,她生病了,我去看望她。我和宁宁妈妈谈话时,宁宁一直在吵闹,她不停的打断我们的话,一会让我到这,看看这个,一会又让她妈妈去那,干干那个。对于她不断的骚扰,宁宁妈妈没有任何的劝阻或者责备,对宁宁言听计从。最后宁宁很严肃地说:你们能不能小点声说话,吵得我都没办法看电视了。宁宁的妈妈依然没说什么,宁宁姥姥呵斥宁宁,让她有点礼貌。宁宁大声同姥姥吵架:他们干扰我了,还不让我说吗,他们要说话到自己房间去说,现在这个时候我要看电视。我离开后,宁宁的妈妈发短信向我道歉,她说:“宁宁今天表现太不好了,她是因为同姥姥关系不好,所以同姥姥对着干,她对别人也挺横的,就对我百依百顺。”其实,根据我的观察,首先是因为妈妈对宁宁百依百顺,宁宁才不对妈妈发脾气。 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有过一段论述,他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父母迟早有一天会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孩子平素没有受过父母的拒绝,突然碰了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严格要求,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冲动,而很多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相当一部分出自娇生惯养的家庭。孩子是在表扬中强化自己的行为,在批评中逐步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长大成人的。所以,给孩子树立一定的规矩,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如果因为爱孩子,要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而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这会放纵孩子的错误行为,使孩子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也剥夺了孩子正确成长的机会。 给孩子太多的自由,没有规矩,还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父母最终失去对孩子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对孩子的很多行为后果,无能为力。 田老师是一个民主的妈妈,她什么事情都绝对尊重孩子的意见,从小让孩子自己决定一切,她希望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孩子。渐渐的孩子长大了,田老师发现她越来越没有权威性。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很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苦恼,她想为儿子提供建议,但是,儿子拒绝接受她的任何意见,儿子习惯性的要自己作主,不容许妈妈干涉自己的生活。儿子自作主张的很多决定,在田老师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她想同儿子沟通,不过儿子已经不习惯听她的意见了,慢慢的,儿子嫌她啰嗦,对田老师封锁一切消息。田老师对儿子的任何事情都不了解,有时只能从儿子同学那里探听个蛛丝马迹。(田老师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民主问题,我们在沟通中会继续探讨田老师现象。)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就是因为孩子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和行动力,他无力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需要父母来对孩子的成长和健康负责。给孩子规矩,实际上就是告诉孩子社会上普遍认可的行为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最终的后果就是可能被孤立,被边缘化。可是如果没有从小就养成遵守规矩的习惯,没有培养父母的权威或者地位,一切都听凭孩子作主,最终的结果就是从对孩子的疏于管教到对孩子无法管教。在孩子已经不习惯你的管教和规矩的时候,强把规矩和管教塞给孩子,不管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一件非常痛苦和难以完成的任务。 民主不是放任,给孩子以自由和平等是没错的,中国传统的父母就是过于严厉,而使很多孩子缺少独立性。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过度的平等和自由,就是使父母放弃了自己的权威。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必要的权威,就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而没有父母引导,完全靠自己成长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危险性的。而且,这样的家庭,他们的亲子关系,也一定存在潜在的问题。没有沟通就难以产生亲子间的信任,而没有信任就难以产生教育。所以,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规矩。 谈到了规矩,就要说到如何制定规矩,以及有了规矩后,相伴而来的惩罚。 关于规矩的制定,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自己的主张,但是,不管怎样,规矩一定要适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另外,规矩制定了就要严格遵守,并且父母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孩子在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特点,而且,每个孩子的个性各有不同,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家长给他制定规矩,让他在你忙碌的时候,安静地坐上半个小时,不许喊叫吵闹,不许捣乱,这明显是不现实的。所以规矩是要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的。最重要的,规矩制定了,大人就首先要遵守。曾经有一次,在我们一家人要外出游玩时,女儿哭闹,最后我告诉女儿,如果你还吵闹不停,就不许出去玩了。那时正是春节期间,女儿的姑姑、表姐都在,女儿依旧哭闹不停,最后,我决定在家陪女儿,其他人去玩。所有人都认为我太严厉了,吓唬吓唬就行了。但是如果制定了规矩,而不遵守,最后的结果就是从此家长不再有权威。小孩子会非常清楚,父母的话是否需要认真对待,他们是说说就算了,还是言出必行,对不同的人,他们本能的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我自己也不是从开始就认识到这点的,我以前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再怎样,就不要你了,或就把你扔出去,诸如此类的话,几次以后,我发现,我渐渐没有了威信,我的话对孩子就是耳边风。痛定思痛后,我反思,制定规矩时,不要威胁恐吓孩子,而且家长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做到。 关于家长也要遵守规矩,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能做到。我曾经见到一个妈妈抱怨孩子不专心,喜欢看动画片等。后来我发现,这个妈妈只要在家就把电视打开,尤其到了吃饭的时候,习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于是孩子也养成了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或者看两眼电视,或者干点别的,总之不专心。而看动画片让妈妈意见大,是由于孩子同妈妈抢电视了。这个妈妈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就要看书做作业,做完了就睡觉,不许看电视,但是,她自己在看电视呀。她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要求孩子必须做到呢。所以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规则是家庭成员都要遵守的,因为规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和意愿的体现。 有规矩就可能会产生惩罚,目前,更多的家长认可要给孩子鼓励,但鼓励不能取代惩罚,鼓励也不是万能的灵药,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惩戒和鼓励任何时候都是教育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惩罚孩子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只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扩大化。如果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反复惩罚,抓住不放,那就不是惩罚,而是打击报复了。让孩子明白,因为什么而受到惩罚也很重要。孩子总会犯错误,而且孩子越小他越难以分清,大人对他的情感,与他的错误行为,以及惩罚之间的关系。他会认为是大人不喜欢他了,而心生恐惧。所以要让孩子明白,是因为他的错误行为而惩罚,不是因为不喜欢他了,如果他改正了错误,大人会更喜欢他,这样的惩罚效果会更好。 有效的惩罚还有几个重要的条件:1,明确地规矩。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明确的要求是什么,与孩子事先达成共识。如果孩子事先不清楚规则,家长突然惩罚,会让孩子非常委屈。2,惩罚之前需要对孩子提醒警告,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3,明确的原因,如果孩子不能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到惩罚,他就没办法改正。4,适度的惩罚。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脾气秉性,有些孩子可能只是批评一句就非常难受,有的孩子可能要严厉批评才能达到效果,所以对待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度。4,惩罚要及时。我经常听到家长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威胁说:你等着……这会让孩子不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反正以后再说,以后孩子忘了,大人也忘了;或者,孩子会非常恐惧,难以释怀,心里压力太大。所以,如果要惩罚就要及时惩罚。 此外,还有两点关于如何批评孩子,也是我们需要非常注意的。 第一,就事论事,指出孩子到底错在那里,而不是从感情上惩罚孩子。小孩子天生就是敏感的,他们非常在意父母的态度或者情绪,父母的不高兴对他们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尤其他们认为这是他们造成的时候,他们会非常的内疚。有很多的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喜欢让孩子自己认识到,是他们犯了错误而伤害了别人,于是,家长们会说,妈妈不高兴了,爸爸生气了。这样说的效果看起来也确实好,孩子会哭泣,请求原谅。但是,这时,让孩子伤心的,是父母态度的冷淡,而不是他们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而且,经常对孩子说,你这样做,我会高兴吗?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过于在意别人的情绪,以后,会以别人的情绪作为自己衡量事物的标准,从而失去自己的主见。所以,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后果会是什么。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改正效果也会更好。 第二,批评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改正,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对于小孩子,他们本身还不具备严密的思维和逻辑,他们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成长的。有很多时候,他们的错误是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所以,除了批评,必要的时候,还要帮助孩子,把改变状况的更好的方法教给他,这样可以避免他不断的犯错误。 卢梭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惩罚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成长。 全国自主教育联盟暨自主学习研究院“自主”微信征文活动 活动宗旨:以高效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搭自主平台助学校自由发展。 践行自主教育理念,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文章阐述学校贯彻全新教育理念的背景、条件和实施情况,以及对学校发展、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师成长规划以及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成果。 践行自主教育理念,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文章阐述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深入贯彻自己的自主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中转变教学模式,以及课堂创新举措和课堂效果。 学生自主投稿,或学校或教师或家长推荐“自主学生”标兵。文章阐述在推行自主教育理念过程中,学生在学校、课堂以及家庭生活中的改观,包括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