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作力荐】张星久:《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

 扫地僧一一 2017-11-01


编者按:本期编者推荐的是武汉大学张星久教授新作《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年出版)。本书围绕着国家政权这一核心或主题,尽可能地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加以准确的描述与诠释,并解释其发生的条件、原因,把握其演变的逻辑与规律,评价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历史上的地位。在基本的研究方法上,本书也力求贯彻“介入”与“超然”、“移情式理解”与“外部审视”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进入思想家的语境,认真理解其文本,然后站在今天的政治学知识平台上,进行外部审视,以理解前人思想的地位、价值。



本书作者:张星久,1956年生,山东菏泽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研究以及中西政治治理理念方面的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台湾政治风云》、《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述论》、《中国政治思想史》(近现代部分)、《新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在《政治学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学海》、《学习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关于政治合法性、君主专制政体类型分析、儒家思想的历史困境与现代价值以及中国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系列研究论文数十篇。酷爱政治学教学事业,执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

什么是“政治思想史”

以及“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为一门学科,政治思想史是介于政治学与历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以我们上面所说的“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但在时间范围上,它又是以研究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重点的。换句话说,“政治思想史”着眼于“政治思想”的变迁,是把“政治思想”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时间的维度上考察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及规律。


从“时间维度上的政治思想”概念出发,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的内涵应该包括这样一些基本内容:

●描述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即首先把历史上某一国家、民族的政治思想当作一种政治现象,对其基本内容、特点加以梳理、介绍和概括,告诉人们,那个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什么”,使人们“知其然”;

●解释政治思想的发生原因,追问思想家“问题意识”的形成,也就是尽可能地把握、呈现某种政治思想发生的条件、原因,“重建”思想家何以“如此思想”的“现场”,使人们“知其所以然”;

●分析、评价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即基于今人的立场,站在今天的认识水平上,把握政治思想演变的逻辑、趋势和规律,总结前人的思想成果在现代的价值和意义,并分析其存在什么缺陷,留下哪些教训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政治思想史”内涵只是就研究层次和研究深浅程度而言的;实际上,想要知道政治思想史研究什么,一部政治思想史教材究竟“讲什么”,还要进一步弄清,政治思想史的核心内容或主题是什么。只有大致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知道哪些古人的思想属于需要考察的“政治思想”,或者至少知道,古人的哪些思想是和“政治”高度相关的。


要回答什么是“政治的”思想史问题,又会追到什么是“政治”的问题。好在学术界尽管对“政治”有不同的定义,但在政治主要是以“国家政权为核心”这一点上,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因此,这里比较同意一些学者的“国家主题”说,主张政治思想史的核心内容是围绕着国家政权这个主题展开的,即研究和考察人们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理论化思考。


显而易见,作为政治思想史这一大的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治思想史则是研究和考察中国历史上政治思想的发生与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当然也围绕着国家政权这一主题,涉及上述几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或研究层次,即在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加以描述、介绍的基础上,解释其发生的条件、原因,把握其演变的逻辑与规律,评价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地位。


知识与智慧:

学习政治思想史的目的与意义

众所周知,在政治学领域中,有关“史”的内容(中外政治制度史、中外政治思想史)占有很大的分量,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是政治学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对于政治学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们如同水之源流,树之根本。一部政治思想史,集中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对政治的各种思考、探索,而政治制度史则是这种探索和思考付诸实施的结果。今天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就是在前人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基础上而形成的。削掉这些“史”的方面的内容,政治学就会残缺不缺,陷入“不能承受之轻”,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我们至少可以从“知识”和“智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把握“为什么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经历了几千年政治风云的激荡变迁,当然也经历过无数人对政治问题的艰难实践、不懈探索,乃至包含血泪的思考,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知识与政治智慧资源,可谓政治学研究的一座“富矿”。通过中国政治思想史这门课,系统地梳理、了解以往中国人对各种政治问题的思考、认识,掌握其特点和聚焦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别具历史的慧眼,看透今天的政治学知识与问题的来龙去脉,提高对政治的理解能力,同时使我们在政治学研究中多一些中国的经验、中国人的思考,也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政治学知识储备,完善我们的政治学知识体系。也就是说,大家要想成为一个在政治学方面训练有素的人,这“史”的方面的课是非学好不可的。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提升政治学研究的“智慧”或能力上,使我们对政治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感悟力,从而成为一个在政治学研究方面有智慧的人。一部中国政治思想史,包含了无数前贤对若干重大政治问题的艰苦探索,如对政治生活中的“人”的复杂性的思考,对国家和政治现象的起源、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政治与国家生活的目标与未来趋势的探究,对如何把握政治中的理智与信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等问题的追问,这些都可谓政治学研究中的“千古之问”。这些追问和思考,是我们向前迈进的起点和基础。通过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可以使我们和历史上哪些伟大的思想家进行对话,倾听他们对上述重大政治问题的思考,站在他们思想的高度上继续前行,或者至少可以使我们避免低水平重复,使我们的思考多一些视角,多一些选项。即使前人的思考存在局限性和误区,也可以给我们教训,让我们少走弯路。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总结和继承前人政治思想的成果的基础上,提高我们对政治学重大问题的洞察力和感悟力,进而贡献我们对政治问题的智慧与洞见。


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学习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还另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中国是个高度“政治化”的民族,街头巷尾随时可以遇到谈论国家大事、议论“政治”的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往往又对政治研究很不感兴趣,甚至谈之色变,视为畏途,导致大多数国人既不了解现代政治学的知识与与观念,又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十分隔膜,并带着很多对政治的误解和偏见来看待政治问题。通过学习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就会给我们一个自我反思和清理的机会,使我们认清本民族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发展历程、所达到的精神高度,积累了哪些成果,以及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和局限,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政治文明程度。


本书的突破与特点

●突出对古人思想“场景”的呈现:尽可能拉近今人和古人、读者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引导读者进入思想家的情境、处境去理解其文本中的政治思想;

●凸显政治思想史教材的“政治学”学科特色:从今天政治学的知识状况和概念体系出发,对前人的问题进行类型化、概念化工作,看其在当今政治学中属于哪一类问题,可用哪些相近的政治学概念加以表达、概括,进而评判其在政治观念的演进历程中处于何种地位;

●注重运用比较分析的视野:通过前后纵向的比较以及中西横向的比较,发现彼此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把握一种思想和观念在人类政治思维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贡献与缺憾;

●在介绍完每讲的内容之后,增加了“讨论”的内容,以便把读者引入更深、更为开放性的思考;

●内容尽量简明扼要,语言尽量轻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某些朝代(如唐朝)虽然强盛,却少有系统的政治理论,只好略写;有些观点重复前人旧说者,也只好一笔带过;在语言和语气上强调平等交流、轻松对话,语言尽量轻松活泼,以读者为谈心的朋友,多一点对话,少一点训话,对有些可能“深刻”、“沉重”的话题,尽量深入浅出地加以表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