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无数的黑夜摁进黎明,穿越枪林弹雨。去睡你。

 冬不拉拉 2017-11-01

看过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也许脑子里什么都剩不下,唯一能留下的,就是女诗人余秀华一个人反反复复走在田间的那些画面。

从冬天,走到夏天,从麦子金黄,走到霜白遍地。她就一直这么摇摇晃晃地走着,一直一个人。

一个人,是余秀华在成名前的38年里,几乎唯一的状态。

2014年的10月份,余秀华的一首诗在网上火了,名字叫《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那之后的半年,出版社、电视台、乡镇领导把她的门槛踏破,爆得大名让她既兴奋又烦恼。

“家里的米都被记者吃光了”,余秀华的母亲说。

这名声的背后,是几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脑瘫患者农民女诗人

2015年底,余秀华的两本诗集陆续出版,速度快得让业内人士都惊叹。

读者们读过了她的诗,才知道余秀华的能耐远超过起一个肉欲味十足的题目(实际上,那个题目并不是她起的,而只是诗友群的一句玩笑话,她只是往下面填了词),她的诗真的能直戳到人心里面去,甚至超过了近十年我们读过的所有诗。

有作协人士说,她一出现,北岛就彻底丢掉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

锵锵三人行》第一次关注到余秀华的时候,许子东老师的一句话总结得好:文学在中国已经边缘化了,但网上时不时地有关于诗的讨论,但是网上走红的诗都是被当做奇葩的。但是到了余秀华,情形不一样了。”

实际上两年前大多数的人知道余秀华,是先听说《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读过了,发现是首好诗。再去读这位女诗人更多的诗;再来,才知道她是一个湖北的普通农民;再来,才知道,她是一个患有先天性脑瘫,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

这也许是残障人士能达到的成就里面最让人欣慰的一种吧。人们了解你,不是先从你的标签,而是先从你的作品。

有趣的是,这与余秀华自己对自己的定位,截然相反。

“我首先是个女人,然后是个农民,最后是诗人。”

也许崇拜余秀华,需要使用第一种顺序,而读懂余秀华,就不得不使用第二种顺序了。

《摇摇晃晃的人间》,就是这样做的。

“反正是背负着孤独,

耀眼的孤独,

义无反顾的孤独”

余秀华成名后,优酷找到了纪录片导演范俭,希望他来拍摄一部关于她的短片。说起来,可能还是因为范俭导演擅长表现普通人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作品《在城市里跳跃》《的哥》和反应汶川地震后再生育题材的《活着》都是如此。

于是,2015年,30分钟长的《一个女诗人的意外走红》上线了。

那之后,优酷与范俭决定,把这个短片扩展成记录长片。于是,就有了《摇摇晃晃的人间》。为了拍这两部片子,范俭几乎与余秀华共同生活了一年之久。

两部片子都看过后,三哥想说,对于余秀华,范俭的拍摄和制作手法产生过一次巨大的跨越,最表象的特征是,在《一个》里面无处不在的配乐,在《摇》里不见了踪影。

整部片子的背景完全静默,只有风声,水声,人声。直到最后,才加了一点点的配乐作为点缀。

我想,是因为范俭更懂得余秀华的孤独

余秀华的脑瘫——更精确地说是小脑功能不健全,是因为难产缺氧导致的。迷信的母亲把治病的主要手段放在了求神问佛上,想想也知道结局。

最后母亲又把这结局还给了神佛,说余秀华一定是上辈子做了坏事,所以这辈子受惩罚。

“所以整个童年我都觉得我是个坏人,那块石头压了很久”,余秀华说。

后面的事情,不需要更多着墨,我们每个人都能想象到。被欺负,被歧视,被侮辱的一生,余秀华就这么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她唯一能改变的,是努力地扔掉双拐,用自己的两腿走路。

这些,都没有出现在《摇》这部片子里面。

整部片子的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只是看着余秀华走来走去,喂喂鸡,喂喂猫,费力地收拾鱼,呆坐在田埂上。

有时候和父母,丈夫吵吵架,有时候,去一下大城市参加些活动。但那些更像是生活的插曲,就像片子里反复出现的被困在渔网里的鱼,扑腾两下到空中,好像是自由了,但更多时候,还是在干涸的世界里,等死。

鱼,就是余。

余秀华说,残疾对自己的摧毁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就算成了名,她这辈子也从来没有过真正体会过那种生命里的幸福感。

她就是孤独的,写诗只是一种安慰,不励志,不值得歌颂。

范俭用影像告诉我们,明白这点,是对余秀华的基本尊重。

“总是来不及爱,就已经深陷。

你的名字被我咬出血”

也许脑瘫患者最大的悲哀在于,她看上去是智力有问题的,实际上,她的智力没问题。

就像余秀华,看上去是一个绝不可能拥有爱情的女人,可她对爱情的执着,却超过了常人。

让余秀华成名的是《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可以说是冥冥中的安排了。余秀华的一生,跟“情”“欲”无法脱离。

她会给自己爱的诗人雷平阳哥哥写无数的诗,她会在半夜听情感电台,为那些美丽的声音里美丽的故事而哭泣。

在拍摄期间,她爱上了一个文人,但是遭到了拒绝,哭到吐血,范俭陪她哭了一晚上。

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时候,余秀华说:“女人一辈子得不到爱情是很失败的。我就很失败,切肤之爱也没有,灵魂之爱也没有。”

整部《摇》的故事,说起来,其实就是余秀华离婚的故事。

年仅19岁的时候,父母急于把余秀华嫁出去,那个时候她什么都不懂,稀里糊涂地就嫁给了大她不知道多少岁的男人。

男人爱喝酒,长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后来两个人见了面就是吵架,吵到分房睡不能碰面。

“他看到我写诗就烦,我看他坐在那里也烦。”

成名之后,余秀华终于感到自己手里有了那么一点点力量, 她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离婚。为了离婚,她支付给男人15万元,花钱让人滚蛋,这让她很爽。

男人说,这下,你可以随便了。

余秀华说,你错了。以前我可以随便,现在却不能。

在余秀华的婚姻和性里,她没有找到过爱情。所以她对爱情的追逐,也与婚姻和性无关。

离婚前她会疯狂地追求男人,甚至做出格的事情。离婚后,她照样对坐在身边的诗人发起温柔的攻击,让人哭笑不得。

她抱着对爱情的最后向往,抱了40年,没有等到结果,但她还是抱着,紧紧抱着,每个夜晚独坐在那里,从身上取出那还明艳的一部分。

她把这一切,交付给了。丈夫这个词,在余秀华的字典里,犹如草芥一般。

“我就是荡妇,怎么着了?”

余秀华穿着通红的连衣裙,大剌剌地说。

“不知道命运把自己往那个方向推

推的这么高,会不会突然摔下来,

会不会粉身碎骨”

这不是余秀华的诗句,成名之后,她再也没有写过诗了。

成名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本应是件战战兢兢的事情,但余秀华却像是一个早已成名的大家,对此看得很清楚。

清楚到,甚至要用调侃的态度来对待。

去北京参加活动之前,母亲要余秀华身上带点钱,她说:“给我二百五,二百五最好。”

接受记者的采访,当记者用东北腔虚头巴脑地问:“你心中还有什么美好的向往之类的东西吗?

余秀华逗道:“有,但我不告诉你,因为你问的问题都太差了。

有残疾人公益组织来捧她,要她为残障人士做点贡献,她说:“等我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才会做。现在我还没有。”

去北京,去上海,去香港,看到那些湖北农村人一辈子不曾见过的景象,她也会趴在玻璃上瞪大了眼睛。

在各种颁奖礼的后台,她也会兴奋得像个小孩子,但是一上台,几道光刷刷地打到她身上,她竟像个见惯大场面的人,从容不迫,妙语连珠。

看《摇》的时候,不得不一次次地感叹,余秀华太牛逼了。

其实,她只是太清醒了。

只有在范俭面前,她才会流露出自己的清醒:“虽然外面沸沸扬扬的,我觉得很惶恐,不知道命运把自己往那个方向推。推的这么高,会不会突然摔下来,会不会粉身碎骨。但是说真的,就算粉身碎骨我还真的不怕。”

对于一个从世界谷底走出的人来说,一切地方都是高地,那也就无所谓高了。

没有高,还怕什么摔呢?

我们健全人,从来都觉得那些残障人士获得了关心和瞩目,要么感激涕零,要么诚惶诚恐,但我们从来只是从健全人的角度去想问题。

其实余秀华们的心里,清楚地很。用一句老话来说:“这一切都会结束。”

跳起总会结束,落下才是永恒。

如果没有这点智慧,余秀华很快就会死掉的。女人,农民,诗人,这是她赖以生存的顺序。

所以我们看她上综艺,上访谈,上《锵锵三人行》,像个学者一样,或者说就是一个学者,安静而智慧的样子,那是我们这辈子不可能企及的高度。

“难道还有明天?

可惜,还有明天”

老版的《一个女诗人的意外走红》里,结尾的语句是:“无论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自己还是有很多思考。我还是觉得很平静,很淡然。”

新版的《摇摇晃晃的人间》里,结尾的诗句是:“难道还有明天?可惜,还有明天。

范俭变悲观了。

转念想想,这也许也并不是悲观。而是作为一个纪录片的导演,终于找回了拍摄纪录片的意义。

如果往一个真实的人生命力添加那么多的意义,何不去拍一部电影?平不平静,淡不淡然,这是我们外人能够猜透的吗?

纪录片的意义,就在于这生命是残忍的,那就把这残忍剖开了,给你们看。

就像我们之于余秀华,我们来的时候给了她多少的拥抱,多少的赞美,我们离去的时候,就留下了多少的空虚,和多少的痛苦。潮来潮去,日子照样地过。

余秀华成名前一定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明天。所以,难道。

而作为诗人的智慧,她也一定第一时间明白了,自己还会回去一样的昨天。所以,可惜。

写这篇影评的时候,三哥喝了一点酒,想了一点自己。

有人把余秀华比作艾米莉·狄金森,虽然她本人对此不以为然,但艾米莉那句闻名于世的诗,套在她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余秀华,就是一个被困在了错误身份里的灵魂,如果从没见过太阳,那也活个干脆。但是见过了太阳,她的生命里就只剩下痛苦。

不要嘲笑这种痛苦,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在经历一样的事情,只是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那些怀志不遇的怨恨,那些生不逢时的感慨,那些艳羡外国的眼睛,那些鄙夷母亲的神情。我们身体是健全,但又能健全到哪去呢?

谁没见过太阳?谁又不是活在黑暗里?

我们都觉得自己是被关在错误身体里的灵魂。只是很少有人像余秀华这样,找到了和那灵魂共处的方式。

余秀华对我们的意义,用励志两个字就玷污了,也许用接受两个字更好。接受困住自己灵魂的身体,但同时,也接受不愿意被困住的灵魂。

用淡定的态度摇摇晃晃地走在这人间,喂鸡,喂狗,收拾鱼,喂饱这个身体,但也要有一个方式,馈飨自己的灵魂。

不要指望别人的拯救,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光明。

把无数的黑夜摁进黎明,穿越枪林弹雨。

去睡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