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龄的书最近火了。 也难怪,她的书叫《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陈美龄 上名校=人生赢家,这是咱们家长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逻辑(偷笑),何况还是斯坦福立方。 斯坦福大学 记得看体育频道的时候,但凡有运动队,比如中国女排,取得了令人震撼的好成绩,张斌老师一定会慈祥地说,“他们一定是做对了什么”。那么,就让我们慈祥地来看看,陈美龄做对了什么? 陈美龄1955年出生于香港,14岁就唱歌红了,17岁在日本出道,更是红极一时。后来转行去念书,因为爸爸说“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进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成为一生的宝物。” 陈美龄 偶像不当了,就这么干脆。她在多伦多大学拿到本科学位(社会儿童心理学专业),1985年结婚,86年生下大儿子,34岁那年去斯坦福念教育学博士,同年二儿子出生,39岁那年拿到博士学位,41岁时三儿子出生。 陈美龄与丈夫、三个儿子 大写的服。美国的研究生学习强度,真是一言难尽。她带着俩娃,还能如期毕业,还是斯坦福,估计小宇宙爆炸了好几年。 因为学教育嘛,所以她自然理论联系实践。令我感触最深的,除了那字里行间渗出的浓浓的爱,便是她在培养孩子能力时所花的心思,寓教于乐,家长得先会“乐”才行啊。 长大以后,我们会忘记怎么玩,对不对? 咱们经常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怎么玩游戏,所以就把手机直接塞给了孩子们(就是说你们呢,爸爸们!) 所以,快来和陈美龄学几招吧。 先来看专注力。解密、乐高、搭积木,是陈美龄经常和孩子们玩的游戏。这些都挺常见的嘛,关键是,正如陈美龄所说,“父母一同参与”。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孩子们真正感兴趣的事,即便是大家觉得“小孩子做不了吧”,她也会倾力陪伴。 她家大儿子喜欢做料理,就喜欢在厨房围着妈妈转。在他三岁的时候,陈美龄就会让他干一些简单的活,拣菜、切菜、称重量或者搅拌食物什么的,只要他喜欢。而炒一抄、烤一烤之类的动作,就需要集中精力来完成,不然就会烫到。陈美龄说,虽然她自己做的话会快很多,但是儿子感兴趣,她还是坚持两个人一块做,好吃的话再夸奖他,儿子高兴得很,就继续站在厨房的那张小凳子上,认认真真帮助她。 图片来自网络 陈美龄就这样,陪着孩子,一点一点帮他把兴趣坚持下去,不经意间就提高了孩子的专注力,真是有心而无痕哪。她说,“赶快好好学习呀”,哪怕说一万遍,也只是家长嘴干而已,而孩子一旦感受过一次集中于兴趣所获得的快乐,那么必要的时候,他就会自动开启专注模式。 对于孩子们的兴趣,她总是认真观察,小心呵护。 大儿子除了爱做饭,还爱钓鱼,她就和他一起玩假装钓鱼的游戏,钓到的假鱼,还会想想怎么吃,两个爱好无缝衔接,快乐成平方。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兴趣得到了鼓励,他家大儿子在五岁的时候就几乎读遍了所有鱼类的图鉴书。 再说学习力。在儿子们上学前,陈美龄为了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便开发了几种小游戏,边玩边记文字。 他们一家生活在日本,陈美龄教孩子认日文片假名。经常摊开报纸和杂志,然后找文字,谁先找到更多的“ア”字,就算赢。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找,孩子们好兴奋,还认识了更多的字。片假名、英语字母和汉字,陈美龄都是这样教的,孩子们学的又快又开心,原来学习这么有趣。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的所有问题,她都尽量回答,不会的话就承认妈妈也不是很清楚,然后一起去查答案。带三个孩子很辛苦,还要做家务,但即使是在做饭的时候,如果孩子问问题,陈美龄也会先关火,为他们找到答案之后,再继续炒菜。只要孩子问,她就仔细答。 晚餐是他们全家一天的美好时光,一定会关了电视机,边吃饭边互相报告每个人的行程(想起之前写米歇尔奥巴马,晚餐也是她家的重要时刻,这顿饭看来很重要啊)。可是,如果孩子不愿意说怎么办?陈美龄说,父母单方面问“今天过得怎么样”,孩子可能会说没什么,沟通的秘诀在于父母先开始汇报。 陈美龄与丈夫、孩子 “今天妈妈去电视台了,很好玩。” “今天我在校园里和打扫卫生的阿姨聊了天。” 陈美龄的这本书,“道”和“术”都有,因为也有讲道理的部分,所以例子不是很多。 我就琢磨,你玩的这些我学会啦,但是还能玩什么呀?于是我看到了这本书——《玩出学习力——提升孩子注意力的50个方法》。50个很多有没有!开始还担心如果把玩法都写下来,篇幅太长啦,但是我一看,发现,嗨,这里面的游戏,小时候都玩过呀! 你看: 怎么样?不难吧。玩法根本不用写,一看名字就明白啦。下次和孩子玩,没灵感的时候,就随便挑一个吧。 其实咱们都会玩,长大了,就丢了。让我们和孩子一块,再过一回童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