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式生活丨舌尖上的古城小巷,老苏州也未必全都了解

 智斗小魔头 2017-11-01

  苏小乐,一个誓要走遍苏州大街小巷的伪文青。小舟,一个为拍美图不择手段的摄影师,他们决定用镜头与文字来记录苏州,为大家提供最新鲜好玩的苏州旅游情报。

  也许是一个有名的景点,也可能是一条街、一碗面、一家店、一条河、一座桥……

  每周三,苏小乐和小舟带你一起品味地道的苏式生活。



第一百一十五趟旅行
苏州小巷寻味之旅



察院场观前街一带向来是苏州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无论什么时候来这里,都是一派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与之仅一墙之隔的几条巷子里,却又是另一番光景。巷子里也有人声,但却是细细碎碎的吴侬软语;巷子里也有店铺,但却是柴米油盐的家常味道;巷子里也有景点,但却是鲜为人知的遗世小园。


这些遗落在繁华地带的姑苏小巷,是真正的大隐隐于市,是鲜活的苏式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走进姑苏寻常百姓家。



本次旅行路线

路线范庄前—王天井巷—和平里书场—城隍庙—永定寺弄—曲园—马医科—怡园—过云楼


交通:苏州轨交4号线至察院场站,步行至范庄前


用时:一天


门票:怡园门票15元



从察院场地铁站出来,向北走一小段,就到了范庄前。



巷子口的几家早饭摊子正散发着清晨最诱人的香味。饥肠辘辘的上班族步履匆匆,路过这里便停下脚步买一个热腾腾的苏式蛋饼,然后随着人流涌进地铁站……这就是许多人一天生活的开始。



范庄前,这条巷子唐时名芝草营巷,后因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范氏义庄建于此地,而得名“范庄前”。


范庄前历史悠久,有众多的古建筑分布在小巷东西两侧。刚入小巷,就能看到五路财神殿戏楼。



往里走,两侧小店林立,满满的生活气息。看到一家老字号“秦福兴”,和老爷爷聊天才知道,这家店开了有百余年了。在如今的苏州古城中,这样的箍桶店已经很难再见到了。现在,使用传统手工艺来制作箍桶的小作坊在苏城也只剩下这最后一家了。



范庄前有一口八角古井,虽年份不详,但从井边的绳痕推测,这口井至少有好几百年历史了。旧时苏州人的生活离不开井。水井边上也总是热热闹闹围满了附近的居民。妇女们在井边洗衣淘米汏菜,张家长、李家短的流言蜚语于此起源交汇。




走过石板路,车来车往,老式的理发店让人怀念。



再往前就是景范中学了,学校所在地就是范仲淹所建“义庄”、“义学”的旧址。学校取名景范中学,也表达了苏州人对范仲淹的景仰之情。



范庄前走到底,就到了王天井巷。苏州的退休老人都喜欢来这里,因为巷子里有一个爷爷奶奶们的休闲娱乐聚所——和平里书场。



和平里书场原是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曾出土过石炮弹、铁地雷、太平天国军刀之类的兵器。而如今,历史的硝烟已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喝茶听曲的悠闲退休生活。



居住在附近的老人们每天定点过来,坐在书场的院子里晒晒太阳,唠唠家常,下棋打牌搓麻将,消磨消磨时光。每天下午1点半,这里都有评弹演出,票价只要5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这里感受下苏州评弹的魅力。




王天井巷有很多地道的苏州小吃,苏州人的早餐标配豆浆油条,不够的话再来一碗豆腐花。加了紫菜虾皮榨菜香菜的豆腐花,趁热喝下,好吃又暖胃。



巷子口还有名气响当当的湘城人和园麻饼店。一块大大的麻饼,咬一口,松仁枣泥馅甜而不腻,满口留香,不愧是苏州最好吃的麻饼之一。



接着,走到了景德路上,景德路上好玩的地方也很多,往西走有环秀山庄和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往东走则是城隍庙。



苏州民间历来有句“城隍赐福”的俗语,指的就是景德路上城隍庙内奉祀的府城隍。他护城佑民,惩恶扬善,祛除灾厄,并且还赐人福寿。



每年春节,这里都会举办“迎新春城隍赐福、送财、保平安”、“安太岁”等民俗宗教活动。偷偷告诉你,来到城隍庙,还可以拜月老求个好姻缘哦!



从城隍庙出来,穿过景德路,来到马路对面的永定寺弄。我们在弄堂口一家小小的苏帮菜馆里,吃了一顿特别美味的午餐。


在菜单上,我们惊奇地发现了“白什盘”三个字。这道几乎濒临失传的苏州特色菜,竟然出现在了寻常巷弄不起眼的小菜馆里。



白什盘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一盘不用任何调色的白炒什锦菜,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滋味,但是用料却是超乎想象的丰富。这盘菜融合了海参、蹄筋、虾仁、鸡胗、鱼片、香菇、木耳、毛豆等多种食材,那味道,真是想不鲜都难!


不一会儿,一大盘白什盘就被我和小舟吃完了,白汤白炒原汁原味,却也让人回味无穷。当然啦,店里的其他苏帮菜也都不错,可以来试一试!



吃完午餐,我们的行程继续。沿着永定寺弄一直往前,就到了马医科菜市场了。



这里的生活烟火味很浓,去菜场里逛一圈,即便没什么要买的,就看看老奶奶剥鸡头米,看看摊子上整齐摆放着的“水八仙”,逗一逗路边的小猫小狗,也觉得颇有乐趣。



恍惚间,有种自己就住在这里的错觉,一切都是熟络而亲切的样子。



从菜场门口拐进马医科这条巷子,曲园就安静地坐落在巷子口。



曲园即俞樾故居。俞樾亲自规划了这个园子,构屋三十余楹,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在居住区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便将小园取名“曲园”。



曲园与菜市场仅一墙之隔,偶尔能听到深巷中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电动车的喇叭声,而就是这些很生活化的声音让曲园显得更加的静谧。



曲园还是苏州市文艺家协会联络站,有幸在这里看老爷爷们意气风发,吟诗品字,颇有意趣。



逛完了曲园,接着沿马医科往东边走。路过一家烧饼店,据说早上的生意非常好,附近很多居民都会过来买早饭吃。可惜来的不是时候,烧饼都卖完了,下次可要赶早来尝一尝。



马医科38号是清代书画家、藏书家潘亦隽的故居,朱红色的门窗还保留着旧时的样子。



一直走到头,又回到了人民路上。小巷子走完了,但还有两个闹中取静的地方,想带大家去看一看。


坐落在人民路上的怡园,门外喧闹一片,门内则怡然宁静。



怡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因建园较晚,吸收了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



和拙政园、狮子林这些名园相比,怡园的游客少了很多。这里没有喧嚣和繁杂,反倒能让人在一片恬静之中,用心体会粉墙黛瓦、绿树浓荫和假山奇石,来细细品味苏州园林真正的美。




最后,走到人民路与干将路的交汇处,在乐桥边,有一座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过云楼。



如今的过云楼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过云楼建于清同治年间,是顾氏祖孙四代珍藏书画、古籍、金石之处,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美誉。



书画之于人,子瞻氏目为烟云过眼者也。这是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对于书画鉴藏的理解。喜欢书画和古籍的朋友,可以挑一个悠闲的日子,来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藏书楼里,一睹“烟云过眼”的魅力。




这一路,跟着小乐和小舟游走在苏州小巷里,品尝了最熟悉的生活味道,也探访了鲜为人知的小众景点和历史古迹。是不是觉得收获还不错?


好了,本期的苏式生活就到这儿,如果您有想要去的地方,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会专门为您跑一次路,打探实情,如果你热爱旅行和摄影,那么约个时间,我们也可以结伴而行。


  清晨老街的石板路、午后唱着评弹昆曲的小茶馆、日落湖边的夕阳……每周,苏小乐和小舟都会尽心打探苏州好吃好玩的好去处。

  不管你是熟识苏州的人、或者还未与苏州谋面,我想能在这里遇到,都对苏州有着满满的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