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此惨烈的夺位,元世祖忽必烈如何登上大汗宝座?

 茂林之家 2017-11-02

忽必烈身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第四子,本无多少承嗣大汗帝王的希望。然而,在贵由汗猝然去世后,由于术赤家族和拖雷家族的联合,使得汗位转移到拖雷家族长子、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手里,自此,拖雷的几个儿子逐渐掌握了大蒙古国的兵权。

在此前,忽必烈几乎没有领军作战过,蒙哥成为大汗后,忽必烈得以开府金莲川,搜罗了大批各族精英为己用,成为其以后争横天下的重要资本。公元1252年,蒙哥汗认命忽必烈和名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为正副统帅,率大军绕道吐蕃、远征云南的大理国,以达到在战略上包抄南宋王朝的声势。由于部下英勇效命,忽必烈的这次处女远征大获成功,灭亡了大理政权,招抚了云南、吐蕃一带的番邦部落。然而,令人玩味的是,蒙哥汗之后却表现出了对忽必烈这个兄弟的明显不信任感,不但将征服领地全部交给副将的兀良合台镇守,并且在忽必烈率军班师途中就下令撤销了他的兵权,让其径自回归封地。

公元1256年,急于建立不世奇功的蒙哥汗下令三路大举伐宋,以幼弟阿里不哥和自己的长子玉龙答失留守和林,塔察儿王率左翼诸王及北方汉人世侯的军队进攻湖广;兀良合台率云南驻军配合进攻广西、湖南;自己率怯薛精锐及四川地区蒙、汉、探马赤军,直取四川。战事铺开后,塔察儿的左翼军进展缓慢,接连遭到了蒙哥汗的训斥,而恰好忽必烈又遣使前来请求从征,于是蒙哥汗顺水推舟,下诏让忽必烈代替塔察儿为左翼军统帅,务必控制湖广,以接应以后东出四川的大军。

1259年2月,忽必烈于邢州与军中诸王会面,并接受了手下谋士们稳扎稳打的建议。到7月12日,左翼军主力刚刚抵达淮河北岸,就传来了蒙哥汗死于合州钓鱼城下的消息。但忽必烈与心腹大将霸都鲁(木华黎国王之孙)商议后,认为是南宋军队散布的谣言,遂下令继续渡河南下,与南宋军激战于鄂州、江州一线。到9月1日,从蒙哥汗征战四川的穆哥,因与忽必烈交好,派来告知大汗死讯、并劝忽必烈赶紧北返以登汗位的使者到了军营,但忽必烈以为如果无功而返,将难以赢得汗位,于是依然坚持要进行鄂州会战,但直到11月,左翼诸军虽然在野战、水战中多次击溃宋军,却始终拿不下鄂州,且风闻宋军的援军正在集中前来,忽必烈的主要谋士郝经看出了危险,专门上了《班师议》,希望主公不要再顾忌太多,必须断然北返,这最终促成了忽必烈与宋军议和班师。

尽管忽必烈集团班师回到燕京的速度很快,但其竞争对手阿里不哥已经在和林做好了准备,不但漠北诸王及部落军队听命于他,连蒙哥的几个儿子及随征四川的多数将领也都支持阿里不哥,因此他邀请忽必烈等来和林奔丧,准备趁机拿获。忽必烈看出了端倪,遂于1260年3月,在拥护自己的东道诸王塔察儿、移相哥、呼剌忽儿、西道诸王合丹、阿只吉、穆哥等的要求下,在开平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尽管参与的宗王人数远远不是全部),正式宣布登上汗位。

阿里不哥闻讯后愤怒不已,于四月在和林城西也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在拥护自己的宗王簇拥下,也宣布登上汗位,大蒙古国第一次出现了两位大汗公开对峙的局面,解决之道也唯有战争了。

当时散布于关中和四川的原蒙哥汗从征诸军中,本来支持阿里不哥的占多数,但由于各不统属,有的如四川的紐璘与乞带不花等还有矛盾,故而未能形成有利的态势。相反,在忽必烈派出的使者廉希宪的联络下,刘黑马、汪惟正、汪良臣等迅速行动,诛杀了乞带不花、刘太平等,控制了东川诸军,而后配合诸王合丹的讨伐军进入关中,九月间在甘州以东的耀碑谷进行的会战中,阿里不哥集团在关中地区的大将阿兰答儿、浑都海皆大败阵亡,这意味着阿里不哥在中原地区仅有的势力趋于消亡。

与此同时,在北方战场上,阿里不哥军的统帅出术哈儿(旭烈兀之子)、哈喇察儿的军队,也被支持忽必烈的东道诸王移相哥(哈撒儿之子)的军队打败。该年冬,忽必烈以中原驻诸军北征和林,阿里不哥自知不敌,不战西退,忽必烈大军夺取和林,自此似乎大局已定。

然阿里不哥之后施展缓兵之计,一面遣使悔罪,自称来年将亲自觐见忽必烈;一面加紧搜集军马。1261年秋,阿里不哥自认为羽翼已丰,遂突袭和林,留守的移相哥部毫无防备,被打得大败,阿里不哥重新夺回和林。到该年11月,忽必烈以诸王合丹为主将,于昔木土脑儿之地大败阿里不哥,斩杀其先锋合丹火儿赤。但在十天后的另一场会战中,双方激战一天均伤亡惨重、未分胜败。此后,因发生山东军阀李璮之乱,忽必烈不得不分军南下,北方战场遂陷入对峙、拉锯的局面。

由于阿里不哥统辖之地均贫瘠、苦寒,相持数年后渐渐不支,但其到处搜刮的恶行,最终使得原来的同盟者——察合台汗国统治者阿鲁忽决定背叛阿里不哥、投效忽必烈,于是阿里不哥被迫又展开了与察合台汗国的另一场战争。。。。到了公元1264年七月,面对众叛亲离、缺衣少食、东西受敌的绝望局面,阿里不哥只得承认争位失败、决定向忽必烈投降。

史书记载的两人见面时的景象十分有趣,忽必烈当时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我与你孰是孰非?”,阿里不哥也良久才回答道:“昔日我是,今日你是”。。。。最终,忽必烈宣布赦免阿里不哥争位的罪行,仅诛杀了其部下中最主要的十人,然阿里不哥仅仅一个月后即染病身亡,具体病因史书没有注明。

若有希望了解忽必烈、阿里不哥争位内战详细过程的读者,可参阅李治安先生著《忽必烈传》。

忽必烈汗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的关系,忽必烈是铁木真四子拖雷的三子。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也可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继任者,他完成了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心愿,也就是统一中原大地。忽必烈继承了他爷爷成吉思汗的遗志,未登位前灭了大理,登位后毁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是元朝世祖(也可以说是元朝始皇帝)。



元宪宗蒙哥在他即位的第八个年头(1258年)率兵攻宋,以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哈喇和林,命皇弟忽必烈进攻鄂州(湖北武汉市武昌)。但到了第二年七月,便病死于钓鱼城(四川合川东)。他原以为蒙古兵剽悍,天下无敌,南宋很快便会献璧出降,然后便可返筛北归,基于这个考虑,他对后事未作任何安排。天子既死,天下无主,有许多宗王想乘机攫取帝位,但最有竞争力的是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他们弟兄之间手足情笃,从无矛盾,但是为了争夺帝位,却是刀光剑影,拼了个你死我活。

蒙哥逝世后,究竟谁能继位,一时还看不出端倪,阿里不哥留守哈喇和林,这里是蒙古帝国都城,是根本之地,因而占有天时地利。忽必烈手握重兵,将士听命,人马强悍,可在军事上与阿里不哥一决雄雌。这样,双方都在采取对策,争取把帝位弄到手里。



忽必烈得知蒙哥已死的消息,便在鄂州城下召集智囊团会议。谋士郝经认为,知晓进退存亡并能立于不败之地者才是圣人。国家自从太宗六年(1234年)灭金,兵连祸结,战争从未停止过,如今已快三十年了。现在国内空虚,宗王之中窥伺帝位者甚多,如有一人捷足先登,抢先发难,局势就很难说了。况且阿里不哥已命令脱里察赤据有燕都(北京),收缴图籍,号令诸道,事实上已在行使皇帝职权了。

大王你平日威望甚高,手中又有军队,看来形势对你有利,可是如果阿里不哥宣称受有遗诏,强行即位,你还能够安然北归吗?忽必烈倒抽了一口气,急切地问:“你看现在该如何办才好?”郝经说:“为今之计,与南宋的战争不应再打下去,速和他们议和,你轻骑回到燕都,阿里不哥就无法施其技了。

然后你派人接回先皇灵柩,收回天子玉玺,遣使在哈喇和林召集诸王办理丧事事宜,派人安抚诸路,命王子真金镇守燕京。这样,就可万无一失,稳坐天下了。”这一席话说得忽必烈心花怒放,于是连忙与南宋议和,率兵返回北方去了。

正如郝经所料,阿里不哥果然活动频繁,在他的怂恿下,大将阿蓝答儿、浑都海、脱火思、脱里赤等四出活动,要拥立阿里不哥为帝。阿蓝答儿在漠北发兵,脱里赤则在漠南地区征集军队,阿蓝答儿拿着阿里不哥的符节四处调兵,离开平仅百余里。

忽必烈的妻子敏锐地觉察到这其中大有文章,忙派人责问说:“发兵是国家大事,开平是太祖曾孙真金驻哗之地,你们在这附近征兵,为什么不察报他?”阿蓝答儿自知理亏,不敢回答。不久,她又听说脱里赤已到燕京,派人密报给忽必烈,让他昼夜兼程,赶回燕京,密切注意事态发展。

这年的闰十一月,忽必烈满身征尘抵达燕京,忽然见脱里赤正在民间征兵,百姓叫苦不迭。忽必烈问他征兵何用,脱里赤说这是宪宗蒙哥临终遗命,他只是奉命行事。忽必烈见他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便知道包藏祸心,下令将军队解散,允许百姓回家,这一措施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忽必烈驻蹿燕京,因阿里不哥擅自调发人丁、征收赋税,便派人去责问他。当时阿蓝答儿已回哈喇和林,脱里赤仍在燕京,忽必烈让他派一名那可儿同使臣一起前往。脱里赤却暗中派一名那可儿去奏告阿里不哥说:“忽必烈似乎已经知道了你的图谋,现在最好由你派一个万夫长和急使们一起带着海东青去见忽必烈,以解除他的疑虑。”

阿里不哥派人带了五头海东青作为礼物前往,并指示他们同脱里赤一起,向忽必烈说些甜言蜜语,使他感到安全,很快放下心来。忽必烈雍容大度,他说:“既然你们解释了这些无谓的谣言,那就一切都太平无事了。”便把他们放走了。

脱里赤回去见了阿里不哥,说明事情原委,阿里不哥说:“既然忽必烈对我们的计谋已有所闻,最好把宗王、将领们召集起来,找一处偏僻的地方,把即位问题解决了。”于是他们便向各方面派出急使,但是来的宗王不多。阿里不哥再次与将领们商议,最好再派急使到忽必烈处去,用假话骗住他,让他放心无虑。

于是便派脱里赤带着人前去通知忽必烈,为了举行蒙哥的葬礼,务请忽必烈和全体宗王出席。他们企图在这些人来时,把他们全部抓住,一网打尽。通知下达后,全体宗王都说:“参加葬礼是件大事,必须而且应当去,但我们刚从前线回来,我们先回家去,从那里出发赴会,然后聚在一起。”脱里赤派人把这一情况报告给阿里不哥,他自己则随着忽必烈到了开平。

当脱里赤的那可儿到阿里不哥处复命后,全体宗王一致说:“要等什么时候人才能聚齐?”当下达成协议,立阿里不哥为汗。这些人有哈喇旭烈兀的妻子兀鲁忽乃,蒙哥的儿子阿速带、玉龙答失,察合台的侄子阿鲁忽等。他们派人向蒙古帝国的各个地区颁布了诏效,宣谕说:“旭烈兀汗、别儿哥和宗王们已同意并宣布我为大汗,你们不要听忽必烈的话,也不要服从他的命令。”

忽必烈的一些将领截获了急使和诏救,送到了忽必烈处,他深信阿里不哥已经叛乱。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亲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刺忽儿等率东道诸王相会于开平。他们一致认为,旭烈兀远征在波斯,术赤、察合台两系后王因道途辽远未能范会,现在形势危急,忽必烈应马上即位。忽必烈照例再三逊让,才正式登位,就是元世祖。这年,他四十六岁。为了庆祝登基,一连八天进行了宴乐活动,满载金银布帛的车辆,赏赐给了他的部下和故旧,整座开平城都沉浸在了欢乐的气氛里。

忽必烈即位后,阿里不哥不服,互相之间又攻打了好几年。至元元年(1264年),阿里不哥进退失据,无力与忽必烈抗衡,只好向忽必烈投降。他在忽必烈的大帐里叩头请罪后,木然立在那里。忽必烈手足情深,见他惶惶不安,不禁流出了眼泪,间阿里不哥:“我与你谁是谁非?”阿里不哥说:“以前我是,今日你是。”

宗王脱合察儿说:“今日弟兄相聚,不应追究往事。”又问忽必烈:“阿里不哥站立已久,应坐于何处?"忽必烈让他坐在自己儿子行列里,未追究他叛乱之事。第二天,忽必烈逮捕了阿里不哥的部下,并组织法庭审讯。阿里不哥说叛乱是自己的主意,与手下人无干。

忽必烈说:“过去有人口头反对蒙哥称帝,还要受到惩罚,你们杀害宗王,屠戮士卒,哪能无罪?”阿里不哥只得据实供出是阿蓝答儿的主意,但此人已死,无从追究,有十名将领被判处死刑。至于阿里不哥之罪须待旭烈兀、别儿哥、阿鲁忽三个势力最强的宗王开会决定。三人表示同意大汗对此事的决定。忽必烈决定释放阿里不哥,允许他进帐朝见。过了一个多月阿里不哥便病死了。

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西北地区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纷纷自立,此时常在西亚进行西征的旭烈兀也准备自帝一方,不论忽必烈还是阿里不哥都只得到一部分宗王支持,没有召开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嫡系后裔参加的大忽里台,忽必烈不被广泛承认,于是,忽必烈将大汗在西亚的直辖地(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封给旭烈兀换取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其实旭烈兀留在西亚忽必烈也没办法,但忽必烈给了旭烈兀统治的合法性)。忽必烈将大汗在中亚的直辖地(阿尔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农耕和城郭地区)封给察合台汗阿鲁忽换取阿鲁忽的支持。而钦察汗国早在元定宗贵由和元宪宗蒙哥统治时期已经取得实际上基本独立的地位。 因为大蒙古国 (蒙古帝国)的分裂,忽必烈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仅止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吐蕃地区(包括今青海、西藏等地)、蒙古草原全境,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以及今新疆东半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