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视”针刀来了,经过5年研制已发展为第三代技术

 万宝全书 2017-11-02

作者:刘洵

32年来,他一直在康复、疼痛领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目前担任全国一流的疼痛诊疗中心主任,其本人以针刀、脊柱微创为主攻方向,并实现了针刀的“可视化”,为针刀技术的腾飞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他就是“超微细针刀镜可视系统”专利发明人——乔晋琳主任。

“可视”针刀来了,经过5年研制已发展为第三代技术

针刀“大咖”背后的故事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乔晋琳主任在行医路上一步一个脚窝,一个脚窝一首歌……

1986年乔主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海军总医院,最初从事的是针灸,自1999年起历任海军总医院理疗科主任、康复理疗科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现任该院疼痛诊疗中心主任。

说起海总的疼痛诊疗中心,乔主任充满自豪地说,在2005年我们就由当时的康复医学科牵头联合骨科、麻醉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等8大科室建立疼痛诊疗中心,经过12年的发展,迄今,已形成实力雄厚的的专科,拥有完备的人才梯队,老中青三代共21名医生,100多项疼痛治疗技术,业务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回顾过去的经历,乔主任说无论是从事理疗、康复、还是疼痛专业,临床面对的主要是疼痛患者,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实际情况“倒逼”着自己学习各种疼痛治疗技术,像臭氧、射频等,包括后来引进的椎间孔镜技术,他都学习实践了;从过去到现在凡是科里引进的每一项技术,每一台设备他自己都得做,终于练就了一身本领,成为疼痛康复全能专家。

如果把乔主任所掌握的全部技术比喻成一座金字塔,塔尖上的就是针刀,他是针刀界的“大咖”,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他与针刀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开始是以针刀打开进入疼痛科的大门,而他现在所领导的疼痛中心也以针刀治疗为特色之一。

“可视”针刀来了,经过5年研制已发展为第三代技术

“可视”针刀解密

乔晋琳主任由于长期从事针刀治疗,始终以患者需要为导向,通过不断临床摸索,他终于成功研制了超微细针刀镜可视系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据乔主任介绍,超微细针刀镜可视系统它不仅仅是孔镜,而是一个诊疗系统,包含孔镜、 刨削、钳取等多种功能。操作时只需要在皮肤切0.5cm的小口把针刀孔镜穿进去,借助X光、C型臂等现代化影像设备观察孔镜是否到达手术部位,然后通过孔镜光源把病灶投射到视屏上,病灶被放大20-30倍,使操作医生非常清晰地对病灶定位定向,在完全直视的条件下进行切割、松解,对增生组织刨削、消融,还能把病理组织取出来化验。像肱二头肌肌腱炎的炎症反应是看不见的,而针刀镜可视系统对于是否存在炎症、断裂就能一目了然,具有镜下诊断价值。该技术的问世进一步发展了针刀的作用,实现了针刀的可视化、现代化。

而普通针刀则依赖医生的诊断、经验,在盲视下完全凭感觉和对解剖部位的熟悉程度来操作,这存在一定的医源性损伤隐患,且普通针刀只能松解、不能取出任何组织。

所以与普通针刀相比,超微细针刀镜可视系统具有更安全、更精确、直视、可控、高效、多功能等优势。

凡掌握一定的外科基础,有一定的针刀操作技能的医生,有手术室的医院都能开展该项技术。

据了解,超微细针刀镜可视系统专利技术已花了5年多的研发时间,一直在很小的范围内做技术实验,并不断改进,目前已经是第三代技术了,不久将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让“可视”针刀造福更多的患者。

“可视”针刀来了,经过5年研制已发展为第三代技术

后记

见到乔主任的那一天是下午两点,本来他的门诊时间是当天上午,下午停诊,但下午有几位慕名而来的患者找到他,他只好加班出诊,看病、做治疗,从2点忙到3点半,等他从诊室回到办公室稍作休息后,4:30又去参加他指导的一位研究生的课题答辩会,指导完学生后已近晚上6:00,此时华灯初上,他又步履匆匆地赶回办公室处理公务,眼下虽是深秋时节,但他的白大褂却在夜色中散发出一种温暖的光,闪耀着一名军医、儒医、大医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可视”针刀来了,经过5年研制已发展为第三代技术

“可视”针刀来了,经过5年研制已发展为第三代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