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秦岭之尖 2017-11-03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人物简介

胡昂,男,江西南昌人,1990年1月生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作品曾获:

江西省第七届青年展优秀奖;

江西省首届篆刻展三等奖;

江西省第六届临帖展二等奖;

“临川之笔”全国书法篆刻展三等奖;

入展全国第七届篆刻展;

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百年西泠·金石弘源”西泠印社大型国际篆刻选拔赛,

第九届篆刻艺术评展,获奖。

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爱好篆刻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南昌却有一位“90后”篆刻家,他叫胡昂,是中国印坛上一颗闪亮的新星。

胡昂的父亲是中学校长,母亲是下岗职工,作为家中独子,他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儿时的成长经历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贪玩,我就是个野孩子,整天在网吧里泡着……”直到2008年考上大学,胡昂才离开了网吧。由于当时主修国画专业,他想找人给自己刻一枚印章,在市场上看了很多印章,却无一看上眼,价格也是不菲,遂萌发自学篆刻的念头。在友人引荐下,胡昂有幸认识了西安的青年篆刻家蔺云鹤先生。面对着陌生的古印谱,胡昂充满了好奇心,他置于案头每日临刻,从双沟、水印、上石、填墨再到刻印,享受着方寸间的汉印之美。

由于经常和石头、刻刀打交道,他的左手常常是旧伤未愈、新伤又来,而他总是把手上的血随便擦一擦,然后继续刻印。随着深入的学习,胡昂的刀法技艺显著提升。大约同时期,得师友举荐,跟随罗小平先生学习书法。近两年,又先后得谷松章、鞠稚儒、魏杰等诸位良师提点。

“笨功夫一定要下足。最疯狂的时候,一个月临了四五十方汉印,写掉了30多刀毛边纸。”胡昂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25岁之前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2013年,胡昂首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并入展,在全国篆刻界崭露头角,23岁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当年的一匹“黑马”,也是当年江西省最年轻的中书协会员。

“我生长在最好的信息时代,有幸在20多岁就能看到很多有关篆刻的专业书籍,而老一辈的篆刻家年轻时能看到的文献参考资料相对匮乏,所以是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代人。这是我的幸运。”虽在业界已有一定知名度,但胡昂没有忘记几位良师益友的教导,一方面,以谦虚的心态继续向老师讨教学习;另一方面,孜孜不倦地钻研书法和篆刻。如今,胡昂接触篆刻已有7年,7年间,他刻了3000多方印章;他左手大拇指和食指部位挨了至少50刀;他的审美和取法也一直在变化。

一个执刀如笔、视石如纸的篆刻家,如果其作品只是四平八稳、了无生机,也只能称“匠”。要研透汉家印法并非一日之功,胡昂一直在这条道路上摸索,他入古也出古,注重印外求印。随着审美的不断改变,胡昂对汉印也有了重新认识,他说:“我最早对汉印的感受是规规矩矩、四平八稳、横平竖直、干净整洁,不会刻意把某些细节在允许的条件下做出调整。今年夏天,我的作品略有改变,根据汉印规律,我给自己刻了一方‘胡昂印信’,方寸之间运用线条的曲直粗细与疏密来穿插布局,字与字之间都需要一些动作的配合,整体才能前后呼应。”胡昂善于运用文秀的线条表达汉印的高趣,他的作品就像他的性格一样,儒雅而灵动。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此意在人间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临摹王福庵先生的永受嘉福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子房辟谷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九闲斋(上)、胡昂印信(下)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良医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鸣泉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墨意静有琴声存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此心安处是吾乡

胡昂:方寸间寻找千年汉印之雅趣

横向自左上至右下:凡物皆有可观;羡长江之无穷;修辞明道;去年天气旧亭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