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坚持使用免疫抑制剂?

 老炼奶 2017-11-03
尔维课堂

几乎所有的风湿免疫病患者都需要长期、规律性地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是很多患者在疾病初期能够坚持用药,一旦疾病缓解,就很难坚持用药了。

有很多患者,无论我们多么的苦口婆心的劝导要规律用药,他们始终不相信: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好了,吃药既花钱、又会有那么多副作用,于是就自行减量或者停药,然而往往到最后,又总是后悔莫及。



下面介绍我接诊过的两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希望他们的经验教训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先简单科普下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最多发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75%是女性。多数患者为缓慢发病,起初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疲乏、不适或伴有全身肌肉疼痛。随后出现关节症状,如晨僵、关节痛或肿胀。疾病后期导致了关节的损坏,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伤害。



案例一


第一位是一个女性病人,56岁,某学校退休教师,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3年,左膝关节置换半年,这次入院,是因为背部疼痛难以忍受,无法平卧休息。

入院后询问病情:患者10年前,自觉关节症状好转,于是,她就觉得没事了,自己将药停了。中途多次复发关节疼痛,入院治疗后,回家又总是自行减量,或停药。比如羟氯喹,本来该吃5片,她自行减量到2片。

终于,1年前出现左膝关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疼痛难忍,无法弯曲。入院检查发现,左膝关节间隙狭窄、几乎消失,于是医生在无奈之下,给她行了左膝关节置换术。但是,她仍然没有能够按照医生的嘱咐继续治疗,于是全身由于多个关节发炎了,这次入院一检查,医生几乎不敢相信,她的双手多个关节不但有压痛,而且出现严重的畸形,左手腕关节强直,双足多个关节、畸形。

入院医生给予治疗后,虽然背部疼痛症状缓解。但是右膝关节无法弯曲,最后又进行右膝关节置换术。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和病人慢慢熟悉了,也就聊得多了,她每次都说,总觉得自己关节不痛了,就不用吃药了,或者可以少次几片药了,于是自己就自作主张给停药或者减量了,没想到这样停药会有这么大的危害。

现在每每谈起这事她总问我们:“大夫,我要是现在坚持吃药,关节能不痛,能活动么?”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只能说:“现在吃药,关节破坏能够控制,不再进展”。也不知道,我们的话,她听进去没有,希望她以后能够坚持吃药,控制好关节炎,尽早摆脱疼痛的折磨。



 案例二


另一位病人也是女性,52岁,某国企员工,类风湿病史8年,这次入院因为服用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后自觉恶心呕吐,转氨酶增高,因此入院调整用药。

医生检查发现,左手食指和中指的近端指间关节压痛,右手中指和无名指指间关节压痛,其余关节均能正常活动,无压痛。问病史:病人未曾使用昂贵的药物,仅仅靠甲氨蝶呤和羟氯喹维持治疗,但是患者有一条做得很好,医生告诉她怎么吃药她就坚持怎么吃,从来不自行改药,一但有任何不适就门诊随访就医,她的治疗我就不在详述。最后调整好用药后5天出院。

 

其实这是很好的两个例子,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年龄差不多,都患了类风湿关节炎,但是结局有天壤之别,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类风湿关节和很多风湿免疫病一样,长期、规律服用免疫抑制剂,就能够有效控制。但是很多时候,病人的自作主张,往往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如何正确认识和用好免疫抑制剂呢?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清除自身废物的重要器官。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甚至容易长肿瘤。但是免疫超常也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如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因为自身免疫力表达异常,把机体正常组织当作攻击对象,造成机体的损害。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把过强的免疫功能降低至正常水平。但是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因此使用这类药物需要很小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需要定期抽血检查。

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常常用到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免疫抑制剂,作为患者需要知道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有什么不良反应,当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时需要立即找医生处理,以下是几种常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甲氨蝶呤: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口腔发炎、口唇溃疡、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若症状较轻,可以继续坚持使用或减量使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因此服用甲氨蝶呤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若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排黑便等情况,需要立即就诊;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或出现血尿、泡沫尿、少尿等症状,因此服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则禁止使用;还会出现脱发、皮肤发炎、长斑等症状,症状轻微者可继续使用;该药有致畸胎的作用,因此孕妇禁用,若有生育要求,一般停药半年后可安全妊娠。

 2、柳氮磺吡啶: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药疹、发热、关节及肌肉疼痛等,对磺胺过敏患者禁用;可致血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若出现发热、出血、皮肤、眼睛变黄、血尿等虽立刻就诊;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头痛、乏力等,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尔会出现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若出现精神错乱、幻觉、异常兴奋或抑郁等神经系统反应,需立即停药;可使男性精子减少或致不育,孕妇禁用。

3、来氟米特(爱若华):可致白细胞下降、肝酶增高,停药后可恢复,用药期间需要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严重肝功能损害和明确乙肝或丙肝患者禁用;可出现高血压、乏力、腹痛、腹泻、脱发、皮疹等,症状轻微者可继续使用;准备生育的男女应中断服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4、抗疟药(羟氯喹和氯喹):该药在免疫抑制剂中副作用最少,但可能导致眼损害,因此在使用这类药前需行眼科检查,之后定期每3个月检查一次,若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失、怕光等症状,需要立即就诊;G-6-PD缺乏症(蚕豆病)患者慎用;可致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肝病患者慎用;可致头发变白、脱发、皮肤瘙痒、皮疹、色斑等,症状轻微者可继续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5、霉酚酸酯(晓悉):最大的优点是无明显肝肾毒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通过调整剂量即可减轻;可致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多为轻度,通常在用药1到4月时出现,大部分可在停药1周后得到缓解;因免疫功能受抑制,感染的机会轻度的增加、可诱发肿瘤,但在常规用量下使用,该不良反应出现率不高;有一定的致畸作用,因此用药期间注意避孕。

6、环磷酰胺:可致白细胞减少,影响肝功能,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出现皮肤变黄、出血时应立刻就诊,肝功能不良者慎用;该药对膀胱、尿道刺激较大,可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甚至排尿困难,使用前应多饮水;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脱发等症状,症状轻微者可继续使用;影响生育,孕妇慎用。

7、白芍总苷(帕夫林):植物药制剂,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等,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8、雷公藤:为植物药制剂,可导致男性不育和女性闭经;可出现皮疹、色斑、脱发、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轻微者可继续用药;可致血细胞减少、肝酶升高、肌酐升高,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使用免疫抑制剂虽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副作用,但是它疗效确切,已有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仍是非常安全的。

希望大家能够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用好免疫抑制剂,控制好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幸福快乐。

*欲了解孙尔维医生更多出诊信息,请联系小编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