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法观察】改革创新推进法院工作新进步

 昵称45325183 2017-11-04

  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工作,笔者有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应当三力合发破解执行难题。二是建议继续加强地方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各项保障。三是建议增加对人民法院的转移支付。


  司法改革是去年全国法院全力抓好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周强院长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中,司法改革工作单独成篇,内容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一,成为今年法院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在中央精神的正确指引下,最高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尺度、标准和“牛鼻子”,统筹兼顾、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了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推进的巡回法庭建设、知识产权法院和跨行政区划法院的设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等等。这一批重大试点改革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改革的全面铺开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全国法院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促进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大大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彰显了全国法院敢于担当、敢于为先的锐气。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三位一体诉讼服务的安徽“合肥经验”;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涉军维权“鄂豫皖模式”;坚持调解先行、诉调对接的四川“眉山经验”;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陕西富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经验;保护青山秀水的江苏“劳役代偿”、“异地补植”做法,凝聚的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认真践行司法为民的智慧。北京、天津、河北建立的京津冀司法协作机制;辽宁、吉林、黑龙江服务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海南三亚、江西井冈山设立旅游法庭;广西、重庆创新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汇聚的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服务大局的司法磅礴力量。


  周强院长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今年要全面推开司法改革试点;突出破解执行难,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突出打造智慧法院,“力争到2017年底建成智慧法院”;突出队伍建设,推进法院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等等。


  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有赖于人大、政协、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工作,笔者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应当三力合发破解执行难题。执行难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执行难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说执行难,但是执行难的标准是什么,一直没有一个客观的界定。如果不认真分析界定,执行就会一直难下去,改革的方向也会模糊不清。如何界定执行难的标准,需要用数据来说话,以理性来分析,用科学的方式来判定。通过对执行案件的逐一分析,将所有相关的数据分类汇总,交叉比对,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执行难的标准进行界定。破解执行难题,从目前的司法实践看来,司法拘留、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媒体曝光、黑名单制度等等,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这些措施都必须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都需要司法的权威。因此,破解执行难题,必须要科学界定标准、出台强制执行法、建立执行总局三力合发。建议由全国人大牵头,在实证分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形成科学的执行难界定标准,并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广泛认同。同时,应加快强制执行法立法进程,在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执行总局,实行全国法院执行工作的统一领导。


  二是建议继续加强地方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各项保障。推进省级人财物统管是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人财物的省级统管与地方保障应当是统一的。从广东广州等地法院的人财物统管的做法来看,在统管改革后,人民法院的奖金、非编人员的支出、建设经费补贴等均由地方继续保障支持。省级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合力保障支持,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建议中央推广广州等地的好做法,解决统管改革后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


  三是建议增加对人民法院的转移支付。当前,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持续大幅攀升,法院现在的年办案数已是十年前的数倍。以安徽法院为例,2015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78万余件,在十年前仅受理20余万件。目前,对法院转移支付的规划仍在沿用多年前的编制标准和计算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执法办案、司法为民等工作的需要。转移支付预算管理、分配使用等应当根据案件增长、法院的执法办案实际进行调整和优化。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 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