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设历史•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联合参谋学院 2017-11-04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很多国人都认为清朝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避免英吉利强盗的来袭。但是当我们翻开史料一看,就会发现整个过程中双方的战意其实都不高,战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英国并不一定要用暴力解决

在不少信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看来,英国在鸦片战争之前是没有摸清楚清国的底细的,不然不会扯皮这么久才开战。但是事实上,大清朝的底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就被摸得一干二净了。早在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曾派商船阿美士德号来开赴中国,侦查沿海炮台的结构,并考察了这个国家的防务组织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是以敌人的身份来到这里,整只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7年之后英军的战争表现很好得验证了这一判断。①

1841年英军登陆广州

所以,英国人早就知道清军不堪一击,只需要不大的兵力就能打进北京城。而之所以不这么做,关键还是在于英国人在能够谈判的前提下,一般喜欢谈判解决,并不喜欢选择上来就直接动武。

实际上,当时英国人对于是否派兵,犹豫万分。

在此之前,英国政府小心谨慎执行的是一项旨在以和平方式争取与满清政府建立平等、直接外交关系的长期政策。

对于鸦片本身,英国人的态度其实很坚定的:“女王陛下政府绝不怀疑中国政府有权禁止将鸦片输入中国,并且有权查获和没收那些外国人或中国臣民不顾适当制订的禁令而输入中国领土内的任何鸦片。”甚至于后来在战争开始后,英国政府给义律的训令还反复明确强调了这一点。也就是说英国人并非铁了心用暴力手段维护鸦片贩子。

另一方面,清朝虽然相对于英军面,其武力几乎等同于无,但是并非没有阻止战争的可能。②

九龙的中国堡垒

双方的三观不合导致谈判困难重重

和英国人一样,其实清朝方面也在极力避免战争。那么为何最后双方还是走下了谈判桌,选择在战场上刀兵相见呢?这其实和双方剧烈的三观冲突有关。

虽然同样是避免战争为终极目标,英国方面是出于建立国际秩序考虑,不喜欢一味蛮干。而清朝则是压根就不想多事。当时的清廷没有“国际观”,也不具备英国人那样的“知己知彼”的情报。直到在开战初期还把这事定性为传统的“边衅”。说穿了,清廷不想兵戎相见的本质是不想惹事,而非对和英国开战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有充分的了解。③

哪怕是林则徐在本质上也没有跳出当时人的认知框架

而英国人承认中国对鸦片有处置权,是为了获得道义上的支持,毕竟发动鸦片战争,在英国国内其实有着不小的反对力量,为了几个毒品贩子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放在英国人自己的“三观”里,也是件不光彩的事儿,而最后决定性的投票票数,同意战争和反对战争的人也相差无几。

而清朝禁绝鸦片却不是为了什么国民吸食鸦片伤害身心,而是担心因此而产生的大量白银外流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林则徐一句“无可征之银,无可用之兵”已经把清朝为何要禁烟的动机说尽了,完全是从朝廷角度出发的。

事实上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其实清朝早年在鸦片贸易中抽取了不少的间接税。④而在鸦片贸易已经势不可挡的前提下,想的其实也不是和英国人谈判,换取对禁止鸦片的权力(从英国人的表态看完全能做到),而是“以土御洋”。何谓“以土御洋”?说白了就是自己干起了卖鸦片的生意,把洋人的生意给抢走。

可见清朝当局更关心的是怎么抵制洋人从大清国里拿银子,而非后人想象的那样是为了国民健康。更要命的是,“以土御洋”政策也从法律上宣布种植鸦片是合法行为。于是,鸦片战争之后,鸦片种植业在全国以空前规模发展;仅1906年,中国产鸦片种植规模就达到了1871万亩,约占全国耕地的2%,个别省份甚至占了农田面积的75%。⑤

鸦片吸食者

除了对待主权和鸦片的态度外,清廷与英国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双方对贸易的看法。

此时在亚当斯密的影响下,英国彻底抛弃了重商主义转而拥抱自由主义。在这个思维的引导下,英国军队包括他们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都是为自由贸易服务保卫英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权和财产权。⑥今天我们都知道贸易不是一方给予一方以施舍,而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但是在当时这还是只属于欧洲国家的共识,清朝的思维在本质上还是希望安稳、不惹事的。而自由贸易意味着大量新鲜事物的进入,这会对国家的现状产生冲突。因此清朝在乾隆年间就定下了《防范外夷规条》,对外国商人进行一系列的限制。从事情前后清朝多数官员的态度来看,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一个“得过且过,祈祷洋人不闹”。清廷上下持这一态度的结果就是,只有广州一地英国能做生意,可以这点让英国非常不满。

更为要命的是随着欧洲的17和18世纪经济持续扩张,导致欧洲本土的贵金属需求大大增加,这迫使英国方面在1821年采取了新的黄金标准,同时铸造了4000万枚银币。⑦但是因为清朝的贸易壁垒导致“入超”,先后有大约2800万公斤的欧洲白银流出。不开放的政策导致的贵金属损失无疑激怒了很多英国政府官员,他们成为了日后战争的主要推手,而鸦片问题,只不过是他们推动战争的借口罢了。

东印度公司商船

但是,正如上文所说仅仅是意识冲突和贸易壁垒还没达到让英国动手的地步。毕竟这一切都是在“主权”的范围内的,是属于当时中国的国家内政。“入超”让英国很不满,但仅仅因为这点,两边还打不起来。

清朝倒霉在正好遇上了英国政府上台了一个铁血手段闻名的外交大臣--亨利·约翰·德普尔(HenryJohnTemple)。他是一位以侵略性外交政策和自由贸易倡导而闻名的政客,非常主张以军事手段强迫清朝开关。恰逢清朝宣布永久断绝与英国方面的贸易,而商船库茨号事件更是让双方直接交上了火。⑧虽然英国人表示不会阻止清朝对鸦片进行处理,但是绝不容忍英国商人和海军和清朝交上火的情况下依旧无动于衷。这会影响到英国的“国本”即保护公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维护海外贸易。因此在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发表演说,表示不会坐视英国公民的利益和王室的尊严受损。

虎门销烟一直被作为鸦片战争发生的标志

但是就算到了这一步,其实战争依旧是可以避免的,最终议会投票的结果是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而反对方激烈辩驳,同时指责这场战争是一场“OpiumWar”,这也是鸦片战争一词最早的来源。虽然他们不知道,他们坚守的道义在清朝皇帝看来无足轻重。如果这时候清朝表示愿意只禁止鸦片等违法物资,而保障英国商人的合法贸易权利和生命权的话,可以想象结果会是另一个结局。

1839年中英初战

英国人贩卖鸦片根本原因在于无法自由贸易。禁绝鸦片无疑会让英国商人损失惨重,但是远远达不到战争的标准。而在当时人们对“毒品”缺乏概念,远没有今天这么系统,涉及到跨国本身就是要对话的。但是在双方对话过程中,道光皇帝从来没有以平等姿态和维多利亚女王对话过。哪怕是林则徐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中也充满着“大皇帝”“天朝”等字眼,压根就没有近现代国际关系中国与国平等谈判的概念,可以其和之前的马尔戈尼访华时一样的傲慢。事实上,英国人所要求的开放通商本身是平等条约,但是在“战败”这个前提下才显得“不平等”。如果清朝主动要求开放同时把禁绝鸦片作为条约,英国人是不可能拒绝的。

清朝的贸易控制让英国商人有了开战的动机,清朝的擅自行动让英国方面有了必须动手的理由,又偏偏遇上了个强硬而铁血的外交大臣,所有的环节只需要有一个出问题战争就不会爆发。可惜清朝没有把握住哪怕其中一点。

时隔百年,鸦片战争的阴云早已消散,留给我们后人的是深深的思考。在国与国的关系中积极找寻对方的点达到平等才是要紧,尤其是对面比你强还愿意说理的前提下。

① 《中国丛报》第五卷

by Lydia H. Liu

③ 《林则徐书简》p50  

⑤《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457页

p162

p1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