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混大城市, 要么全力以赴?要么彻底放弃?

 黑猩猩表哥 2017-11-05


菲凡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6应届生互网公司与职位吸引力报告》显示:希望到北上广深工作的应届生比例,由3年前的51%下降至36%;同时,有44%的应届生希望在二线城市工作,较去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


以杭州、苏州、青岛成都武汉南京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迅速攀升。


一线城市吸引力为何减弱?对年轻人来说,房价高企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文中提到很多我生活在上海十年的感想,同时安利了上海这座一线城市。


有小伙伴留言说,你怎么不提上海的高房价和落户难?那是什么人都能承受,都可以去混的吗?!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房子。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事物。





1 
房子来钱快
入场券决定了你的玩法

我来到上海十年,结识了很多外地来上海打拼的小伙伴,大家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


前几天,我到上海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茜茜给我发信息说:


“亲爱的,我又换房了!”


“你家不是刚刚装修好吗?怎么又换了?”我问她。


“恩,我以房换房,买二套没钱,咱就倒腾房子,目前一个月还贷将近2万,不过我和我老公一致认为挺过这几年就好啦,我们打算继续换下去......”


确实,要在上海过上体面的生活,仅仅住两三百万的屌丝房那是远远不够的。哪怕你背负几百万贷款,资产在蹭蹭蹭地往上增值,即便工作没什么成就,那也是体面,也是成功。


况且,按照时间机械理论,和纽约,东京,香港等走在上海前面的城市相比,上海房价的上涨空间依然很大。


但凡是劝你不着急买房,房价会降的人,那和你都是有深仇大恨的,千万别信。 


茜茜老公家有点钱,正好赶上房价上涨之前买了一套屌丝房。我私下调侃茜茜:“你不怕房价下跌,你吃土啊?'


茜茜回复:“拼了。”


........


茜茜一家人把所有身价都押在房价持续上涨。这也是普通人突破阶级最直接暴力的方式。


我的另一个十年好友莎莎老家条件不错,二线城市有两套房。在东北算是家境殷实。


2012年莎莎结婚,老公家里条件一般,莎莎妈妈觉得首付应该男方家出,男方出不出女方也不出,买房的事情一直没有进展。


现在孩子已经3岁,2007年租的一室户房租是1200/月,现在换成了大两室,租金5800/月。


如果当年莎莎家里肯卖掉一套老家房子,凑40万付首付,可以买60平米总价120万左右的房子,现在那房子价值至少300万。


有了入场券,就可以像茜茜一样玩换房游戏。房租每年都在涨,房价每年都在涨,手里没有房产真的是双重打击啊。


也就是前两天,莎莎和我说,


“我打算单干,到新公司谈了合伙人,年薪高还有提成,虽然我没有单拉一条业务线,因为没经验,不过我这次拼了......”


平日大大咧咧的莎莎这次说的挺严肃的。


'孩子大了,实在不行,我就只能回老家了......'


作为普通人,不论你是不是手持入场券,在大城市想要有所突破,都在玩ALL IN 的游戏。






2 
没家底的普通孩子
靠自己买房已经不可能


我的老乡小峰,放弃了老家亲戚给介绍的好工作,一门心思想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小伙子能吃苦也肯干,谈了个高材生女朋友,喜欢的不得了,女孩父母嫌小峰家没钱,不能在上海全款买房。


其实小峰妈妈在老家给好几家企业做会计,给儿子攒了六十万首付。在老家,六十万足够小峰娶妻生子,走上人生巅峰了。但是这点钱在大上海的房价面前依旧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


小峰刚刚和女友谈朋友的时候,那是2015年,50万的首付还是可以买个200万以内的小房。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方的不同意,房价一路飙升,现在手里没有个100万现金,买房真的是遥遥无期。


“姐,房价涨的也太快了,我打算去昆山和嘉兴看看了......”


如此一个大好青年,被房子死死的困住了爱情和事业。


“你如果到昆山或嘉兴买房,那你工作怎么办?”


“可以做城际列车,很方便......”


我家先生家的远房弟弟和弟媳,分别是名校博士毕业和硕士毕业,弟弟在互联网公司做大数据相关工作,弟媳在大型国企技术部,两人每个月到手收入大概3万多。


这样的收入,在上海买房还是不!可!能!


好在大爷家底厚实,2015年给儿子入了一套300多万73平米房子,2017年新年之际,已经涨到500万。


名校博士加上个硕士,凭借自己能力攒钱买房的话,就算每个月存2万,一年也就24万,4-5年后两人手里有100多万,但是那时,手里有100万也买不到什么心仪的房子。


所以,家里有实力,就要在上海趁早买房。


普通工薪阶层的孩子,此时买不起,未来更加买不起。




3 
既然如此
我们是否要彻底放弃



做为10年前来上海发展的过来人,坦白讲,现在年轻人遇到的情况和我当年已经不一样。


这几年的工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房价增长速度。


当前人们还是把房子看作是你融入大城市的入场券,房子在国人眼里就是成功的象征。


如果你家境殷实,随便你来。


如果你对买房落户,无所谓,随便你来。


如果你是怀揣梦想的普通孩子,管理好你的期望,再来挥洒青春。




写到这里文章就结束了。但是感觉真的很悲凉。于是我分享给小伙伴以上内容,大家给我的反馈是:


未央:“我作为年轻人看到这篇文章,实话是,挺悲凉的,觉得很沉重。我可以这么理解“房子“,在中国大部分人的观念里已成为一种成功的标志和人生的追求,如果买不了房,就意味着失败。房子好像不仅是身体居住的地方更是心灵居住的地方。我们的心灵要居住在房子里才得以安稳,想来觉得是现代人的悲伤~   再大的社会价值观下,一个个体真的的很难突破这个点,悲凉的心情就来了, 这是我的一个感受。”


Jiang Bo:“现实总是残酷的,虽然难以接受,但是进步得从接受现实开始。我离开北京就是因为房价太高。”


石头:“大城市最好的地方就是让你彻底打消买房的念头,专心致志工作就好。”

 



4 
顺势而为
放弃房子,重拾理想



链家地产的调查报告中提到,租房方面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更多人开始愿意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租住的领域,也愿意接受长期租房。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从2013年到2016年,人们首次购房年龄从30岁推迟到34岁,每年推迟一岁。


也就是说,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用越来越长的时间停留在租房市场


一个坏消息是你大学毕业以后在大城市购买首套房的年龄将会接近40岁,而一个好消息就是大家都一样。


链家的数据显示接近八成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租客表示,如果品质足够好,租期足够稳定,一直租房住也无妨。


在大城市,租房就是未来的趋势,如果这样的趋势和价值观能够在近几年持续加固,那么可以预见,再过几年因为购房而放弃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少。


现阶段谈到房子话题就会让人分外焦虑。


这是时代造成的,我们处在信息时代和工业时代交替期,我们的传统价值观被不断冲击,打破,重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