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063】胆石症与胆囊炎

 zskyteacher 2017-11-06


1.病理与临床

    胆石症主要因胆汁淤滞,胆红素与胆固醇代谢障碍,胆道感染,使胆固醇浓度增加、钙质沉淀而形成结石。胆结石分为胆固醇性、胆色素性和混合性胆结石。石位于胆囊者称为胆囊结石,位于胆管者则称为胆管结石,统称为胆石症(cholelithiasis)。胆囊炎和胆石症往往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疾病,胆囊或胆管内的结石引起胆汁淤滞,并继发胆囊、胆道梗阻和感染,继而又促进结石形成和发展。

    急性胆囊炎表现以右上腹痛为主,早期为持续性胀痛,稍后表现为阵发性绞痛,还可有腹膜炎表现,伴有畏寒、高烧、呕吐。检查右上腹压痛,墨非(Murphy)征阳性。

    胆结石和慢性胆囊炎以女性多见,平时临床表现可不典型,病人可无特殊不适,偶有剑突下隐痛及轻度消化道症状,饱餐特别是大量脂肪餐疲劳时可诱发急性发作,与急性胆囊炎临床表现相同。

2.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平片可发现胆囊阳性结石,胆囊结石仅10%20%为阳性结石,表现为胆囊区大小不等、边缘高密度中间低密度的环形、菱形、多角形影,大量结石在胆囊内聚集形似石榴籽,可随膈肌运动上下移动。阴性结石平片不能显示。PTC或ERCP可见胆管或胆囊内结石的充盈缺损,结石引起胆道狭窄或梗阻并梗阻以上胆管扩张。

    (2)CT表现:可见胆囊或胆管内单发或多发的柱状、圆形、多边形、泥沙状高密度影,其位置可随体位变换而改变,可与占位病变鉴别。CT上胆囊内结石定位更为准确,结石显示更为特征。胆总管结石可见上部胆管扩张,扩张的胆总管直径>1.0cm。结石部位的层面,扩张的胆管突然消失,同时见到高密度或等密度结石呈“靶征”或“半月征”。合并急性胆囊炎则胆囊增大,其横径大于5cm,胆囊壁弥漫性、向心性增厚,壁厚>3mm,并有明显均匀强化,且持续时间长,胆囊周围有环形低密度水肿带或液体潴留。慢性胆囊炎则表现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可有钙化,胆囊壁钙化是慢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增强扫描囊壁有强化。

胆囊多发结石CT图像

两例分别可见边缘稍高密度中间低密度石榴籽样结石(a)及高密度结石(b)

胆总管下段结石CT图像

CT平扫显示胆总管下段高密度结石(a)和等密度结石(b)

    (3)MRI表现:胆囊或胆管结石在T1WI、T2WI上均无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上,高信号的胆囊及胆管内可清楚显示低信号的充盈缺损。MRCP可更好地显示低信号的结石及其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等,又能清晰显示胆管扩张及其程度。象CT与超声一样,MR也只能借助于形态学改变来诊断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炎也表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因水肿而出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胆管结石MRCP图像

显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结石以上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阻塞端呈“杯口样”低信号充盈缺损

3.诊断与鉴别诊断

    X线平片仅能显示少数胆系阳性结石,超声简便易行,可靠性高,为胆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它也有一定限度,且超声检查受医生水平影响较大。CT显示胆管结石优于超声。诊断有困难的胆石症,如阴性结石,可行MRI及MRCP检查进一步确诊。PTC或ERCP因其为有创检查,现已逐渐被MRCP所代替。胆结石超声检查出现结石的三大特征或CT发现胆囊内多角形、圆形、边缘高密度中间低密度影,即可诊断。当结石合并胆囊增大或缩小,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并明显强化,则支持胆囊炎的诊断。胆结石或炎症引起胆道梗阻,需与胆管肿瘤等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