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冬 | 如果你还没有成为理想的自己,问问自己是内在的什么东西限制了你

 为什么73 2017-11-06



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淩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者也。




01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活在自己的心智模式中


《徐无鬼》中说:“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这句话是说那些善用智谋的人,要是没点儿东西让他思考,没点儿精神体操让他锻炼,他就嗨不起来;而那些善于辩论的人,如果没有旗鼓相当的辩论对手,他就兴奋不起来。


还有那些明察苛责的人,如果没人发现他的缺点,对他凌辱责骂一番,他也兴奋不起来。这些人,都局限在外物之中不可自拔。——“察士无淩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者也”


从现代脑科学的角度来说,以上这几句话特别深刻地说明我们是如何“囿于物”的。


“囿”是什么?外面是一个大大的“口”,里面是一个“有”,局限于物。怎么解释?


有一本书叫《现在,发现你的优势》(美国作家白金汉所著),书里讲到,盖洛普公司曾做过一个调查,他们发现地球上的人类有三十多种思维模型,这些模型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和能力在人群当中的优势。


这本书最独到的地方就是它不怕盗版,因为读完了这本书之后,你也会很想知道自己具备哪些优势。


而每本正版书都会有一张刮刮卡,里面有一个密码,提示你登录一个网站,输入密码成功登录后,就可以做测试题。


所以很多人为了知道自己的优势,都会选择买正版。


我常常觉得,“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人家不仅不怕盗版,而且还用这种方法一边赚钱一边收集数据,把数据收集回来之后还可以在后面的内容中迭代——因为你要填一些资料,比如出生年月日、所在地等等。


它还会把你性格里的一些特征,和你在人群当中所处的位置与性别鉴别进行综合比对,于是就会产生出很多新的洞察。


比如它会发现,从概率上来说,东亚人可能比西亚人拥有更多某种特质、中国的南方人比北方人拥有更多某种特点……


我举这本书的例子是想说,这本书的核心理论跟庄子讲的话很有关系。


一个人大概在七八岁以前,他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轴图连接基本完成了。我们大脑里的神经元,经常刺激的部分就会被连接,从而形成生物电的连接感应,形成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内在心智模型——也可以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业”。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生活在自己的心智模式里。比如我如果有三篇文章不讲到溜肥肠,我不习惯,你也不习惯,这就是我们的共业。


一个在深夜念念不忘溜肥肠的人,你要说他能把痛风治好,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一切的慢性病,不仅仅是医疗问题,它的本质是生活问题,是思维模式问题,是遗传问题。




02


一旦连接成型的东西,都会成为你的框架


庄子说:“我发现世界上的很多人,有各种奇怪的心智模式——有些人特别喜欢辩论、有些人特别喜欢找别人的缺点、有些人特别容易受伤害、有些人特别看不惯别人漂亮——吃那么多,腰还那么细,该长的肉全长出来了,不该长的肉一块都没有,太讨厌了。我天天喝水,腿还那么粗。


如果你接受就算了,可是你不仅不接受,你还生气,这就叫业。”


当我们意识到一个人的神经元之间的轴图连接在很小的时候大致定型了,就会理解儿童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帮他养成一种比较全面的连接。


有一种人,他的神经轴图的连接网络非常丰富,他不仅很容易在这个地方获得成就感,在那个地方获得快乐,而且还可以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建立关联。


据说爱因斯坦被激活的脑细胞是普通人的十倍,我不知道这数字是否确切。有一天晚上,我们中欧商学院的一帮同学聚餐,饭局上有一位专门研究儿童教育的学姐,就跟我们分析了很多她手上拿着的研究报告。


她说,大部分孩子的前半段成长主要是激活脑细胞,到了十来岁的时候主要是完成这些脑细胞之间的连接,一旦定型的话,这辈子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可能还会学一些新的东西,但效率会差很多。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观点能够很完美地解释我们之前提到的——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学会了在牛肉粉、路边摊、冰粉,还有不是很贵的卤煮里面获得快乐的话,其实就真的不需要挣太多钱,因为挣到很多钱之后你还是只能从这些事情上获得快乐。


学习也是一样。有些人早年语言天赋开发得很好,经常使用语言的那部分神经元,明白如何更有效地将概念表达为文字和声音,如何绘声绘色地表述,这些都是连接的结果。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这些东西甚至有可能不仅仅是在童年,甚至可能发生在先天。(从成为一个受精卵到出生前,在我看来也算是先天,出生以后叫后天。难道一个孩子在娘胎里面,他的大脑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就不会受到神经元的连接和发展的影响吗?)


我儿子曾经发生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还在娘胎里的时候,我们家经常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他出生之后有一次哭得很厉害,因为母奶不够,家里几个大人担心,就给他喂牛奶。但当时他不爱喝牛奶,于是用残暴的方式把他的嘴撬开,往里灌。


他一开始还反抗,后来也不反抗了,就让你灌呗,好不容易灌满一嘴之后他给吐出来,然后看着你笑。后来再灌的时候他就哭。


有一天,我偶然放起了《心经》,他居然瞬间就安静了,好像找到了遥远的救世主。


我想他最幸福的时刻,可能就是在娘胎里,不需要被喂牛奶、不需要做作业、不会被吵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醒就醒,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处于睡还是醒的过程当中。那种全然的舒服自在,构成了他幸福的最底层,那个时候《心经》的诵读声,变成了他的某种条件反射。


确实是这样,因为《心经》诵读声播放完以后他马上又继续哭。后来我做了几次实验,还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采访了基因科学家尹烨先生,他说:“有些信息也许可以透过父亲和母亲的DNA被刻录了之后,隐隐地成为孩子的情绪、性格、能力、禀赋的基础,它构成了最开始的大脑神经网络的一部分。我们出生以后,直到十四岁以前,可能大部分人就定型了。”


我讲的这些都是在回应前面庄子讲的那些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


有些人就是不能有领导的,谁做他的领导谁就会被他克得心脏病突发;有些人就是不能有男朋友,因为只要她跟了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就一定会劈腿,因为她有各种方法逼这个男人劈腿;还有一些人是不会有温柔的女朋友的,因为碰见事儿的时候他就把女人推出去解决问题,你想这个女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温柔的女人,她早就被锻炼成女汉子了……


这些不同的人格,都是庄子说的“囿于物”。“囿”就是已经连接成型的东西,一旦成为你有的东西,就会成为你的框架、你的范式、你的口径。




03


内在的什么东西限制了你


有一部电影叫《超体》,讲的是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超凡入圣的地步,就要透过某种方法激活那些由于没有被连接而慢慢萎缩的部分——没有被用到的脑神经元。当一个人能够用到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岁的时候,他就全然了。


什么叫“全然”?“全然”的本质就是到哪儿,哪儿都能回路。


互联网的发展不就是这样吗?当年美国军方为了防止信息被截断,所以发展出了一套信息的网状传播结构,这就是互联网的前身。假设从A点到B点,在两点中间设定一个网,把这一条线截停了,它还是可以通过另外一条线汇聚。所以互联网诞生的第一天就充满了一种水银泻地的感觉。


如今很多暗网其实就是没有被主流网络所抓取,没有被搜索引擎所发现的那一些网络。据说暗网占据超过整个互联网信息世界的一半空间,如果这些暗网一旦被调用出来,它的价值就很大。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APP“飞常准”,很有意思。


大家都知道,以前航班准不准这些信息你很难收集,因为有一部分是民航局内部使用的。当然你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去统计它过往的准点率。


而现在,当我们把这些信息拿出来结构化,交给民间使用,每个人都可以分享时,它就从暗网变成明网了。于是人类的智慧因为这部分被开启,就变得更加聪明,我们的大脑里面有类似的情景。


庄子用上述这几个例子,特别深刻地表达了两个观点:


第一,每个人都是被困在自己童年形成的心智模式里面,这个“童年”包括先天、DNA。


所以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我们对情绪的表达,总是有某种惯性。


第二,庄子提出来的很多性格里面的东西,它是显现的。


而对我们来说,大部分的东西是没有显现的,所以就需要觉察,就是要透过各种返观内视去了解。包括你和他人的对比,见贤思齐,透过读书,去发现那些隐秘的、藏在你内在深处的范式,它是你今天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限制你成为一个更完美的自我的主要桎梏。


曾经,有些把做企业做到十个亿、二十个亿的朋友向一位做管理咨询的人问“我该怎么办”的时候,这位咨询师总会问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想做到一百个亿吗?”


那些人说:“想啊。”“好,为什么你没有做到,你认为你内在的什么恐惧、什么习惯、什么爱好、什么样的隐秘的思考方式阻碍了你做不到一百个亿?”


小梁并不是说把市值做得很大、赚很多钱是唯一的人生方向,我只是说:如果你想成为这样的人,你得问自己是内在的什么东西限制了你?


如果你很想睡觉,睡很好的觉,那又是什么东西隐隐地让你放不下?


小时候,

你学会了在哪些事物中,

获得快乐?

现在再去体验,

是否依然能让你感到快乐呢?


——好文推荐——

每一个睡不好觉的人,

都有不能接受的世界

和不能接受的自己


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但要有心法和做法




去“梁友圈”说说你那里的天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