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现代医学中的痛风性关节炎的明确概念,但这并不妨碍中医在于代谢病、慢性病防治方面独特优势的凸现。中医的很多证候及发病机制与痛风性关节炎有相通相似之处,对这些证候的经典中医方剂进行化裁,使之能够适用于痛风的治疗,对于丰富痛风患者的治疗手段有着重要意义。 中医经典方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等已经有诸多医家进行过论述,我们就不再赘述。接下来,我们单从痛风的治疗出发,对临床上常用的中医痛风方剂进行盘点,希望对风友能够有启发。 四妙散类 四妙散是由朱丹溪二妙丸(苍术、黄柏) 加牛膝、薏苡仁而成,出自清代张秉成的《成方便读》。方中苍术苦温,燥湿健脾为君药;黄柏苦寒入下焦而祛湿热毒邪;牛膝活血化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薏苡仁入阳明经,祛湿热而利筋络。 苍术挥发油所含的苍术素、桉叶醇等成分,具有改善脾虚、促进肝脏蛋白合成、抗炎的作用;黄柏可显著地抑制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小鼠血尿酸水平;牛膝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促进炎症吸收的功效;薏苡仁则有一定的促进尿酸排泄功效,同时也有温和的镇痛抗炎作用。 以上四味药材合用可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同时可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根据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的病症特点,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止痛,以四妙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为上佳选择, 中医临床广泛运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良好。 桂枝芍药知母汤 本方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药用:桂枝、白芍、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片、甘草等。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之功效,主治风寒湿外袭肌体,渐次化热伤阴所致关节肿痛。 方中附子与桂枝温经散寒、通阳宣痹,桂枝配防风、麻黄温散表湿,白术、附片助阳除湿,芍药、知母养阴清热,甘草和胃调中,诸药相合,表里兼顾,养阴而不碍阳,温散而不伤阴。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方能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表达,提高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血清IL-4的表达,降低血浆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 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于脾阳不足,阴雨天感觉寒湿、郁久化热而成的痛风患者关节炎急性发作有良效。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由金元医家张元素所创,全方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当归、人参、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甘草组成。具有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疏风清热利湿的作用,被称为治疗湿热疼痛之圣方。 方中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渗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而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胃,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 当归拈痛汤切中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相关研究表明,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以促进滑膜细胞凋亡,削弱炎性滑膜的破坏作用,降低炎症因子IL-6、ESR、CRP的水平。此外,本方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且无胃肠道不良反应,也无血常规异常、肝肾损害等明显毒副作用。对于湿热痹阻证痛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关节肿痛。 白虎桂枝汤 白虎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由生石膏、知母、桂枝、粳米、甘草等组成。方中生石膏为君,辛甘大寒以制阳明内盛之热,知母为臣,苦寒润燥以滋阴助石膏清肺胃之热,甘草、粳米益胃护津, 桂枝疏风通络,共奏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效,临床适宜治疗湿热型痛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病原因是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于风寒湿三邪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即成热痹。故以透解法,用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治疗取效颇佳。 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桂枝甘能护阴,辛能解肌通络,调和营卫之气,与石膏配伍,并在知母、黄柏的牵制下,不致辛热而其调和营卫的功效大助石膏清热透热。对于痛风证属热痹者(以邪实为主)有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