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学霸分享高分秘笈

 无棋可悔 2017-11-07

文脉教育温馨提示

近日,冷空气来袭,全国各地大幅度降温,小伙伴们穿好秋衣秋裤再出门玩耍哦!


学霸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有法,这些方法就是其他学生拼命追求的秘笈。小编整理了清华学霸曾分享的高中学习方法,或许大家能从这些经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备战高考“利器”。


怎样考好高考数学?


首先,是上课问题。在传统课堂,老师的教学进度是要照顾到所有人的,所以肯定有一些你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的意见是,如果你确实能肯定自己有这个实力,比如能轻松秒杀比这些问题高两级三级的难度的问题,那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听这部分内容,切不可盲目模仿大神级学霸。


其次,作业的问题。做对你有帮助的部分。当然,大多数时候你自己对什么部分对你有帮助的界定是错误的,所以最好还是按照老师布置的来,大部分人还是没有老师厉害的,而你一般不是那小部分。


第三,考试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有些人学习还不错,但是不擅长考试。如果说你的真实实力是得分的基数,那么你的考试能力就是决定你实力能发挥出来多少的关键因素。所以,平时多关注自己考试技巧的提升或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论玩好语文的N种方法



字词

对于字词题,除了记和背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字词题的复习会成为大家高中语文学习中最颠三观的一部分。比如你以前或许从不知道“芝麻糊(hù)”原来读四声,“暗送秋波”原来也可以指暗中勾搭讨好,“归根结di”原来有三种写法。


病句


病句貌似是一种可以简单侮辱你智商也可以难得让你抓狂的题。首先有些基本的病句模板你们是必须要背住的,要学会区分主谓宾定状补,学会缩句,这样你自己判断时会比较有逻辑性。有时候可能就错在一个“了”、“对”之类的字上,一定要细心谨慎,培养语感。


科技文阅读


做科技文和做英语阅读很相似,先通览文章了解大概,然后按照题目关键词回原文索引,注意同义替换、范围扩大缩小、肯否语气之类的细节问题。做科技文阅读一定要耐心,不管那个话题有多么艰涩难懂,不管文章有多么的繁杂冗长,只要你能静下心来不急不躁地读,都是可以做对的。此外,勇于相信你的第一感觉,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语感是你的一大利器。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读不懂”。要解决这一点,得注意高质量地读,读高质量的文言文。把每个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常见的句法结构落实。读得越多,培养起的文言文语感越强,积累的实词含义和特殊句式越多,自然就能读懂考试时的文言文了。


要知道,高中阶段的特殊句式莫过于那些,主要的虚词也就那么12个,真正的无底洞其实是实词。实词掌握得越多,就好像你的英语词汇量越大,读起文章来也就更自如。实词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既有文言文“读不懂”的难题,也开始有现代文“手法分析”一类较为深入的品鉴,但其程度却又都未达到二者难度。古诗词“读不懂”的问题,我也曾遇到过。我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去读”,读专门的古代诗歌那本选修教材,读《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慢慢去领会古代人在写诗词时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否


然后,你需要总结各种常见的手法以及它们常见的作用,然后考试时直接套,如果能多套上几个就多套几个,结合着原文去说。诗词鉴赏两个题归根结底就是考内容情感和手法。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题永远那么花样百出,只有真正语文能力强的人才可能有稳定的成绩。语文能力不仅体现在你遣词造句的能力,还体现在你的待人接物,处世体察等等生活最细微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这种题都是毫无技巧可言的。有意识地看看别人在生活中是怎么交流,怎么反驳,怎么论述的,读读文学作品里怎样用音韵的和谐来构造美感的,这种积累和学习的过程不仅对你的高考有帮助,对你一生都是有益的。


作文


三段式最标准的写法就是开头引入(解释题目+提出论点+阐述论点,越文艺越好)然后分三个论点论证(分论点+举例论证),最后总结。当然有很多变体,但大体的写作思路都是这样的,毕竟这是能让阅卷老师最迅速地理解你文章主题和逻辑的方式。


总结一下考场作文的主题有哪几类,看看你的素材分别该归入哪个类别里,最后保证写每个主题时你都有那么一些固定的素材(乃至固定的分论点),这样的话考场上基本上写作除了对语言的打磨以外,基本上就是个无脑游戏,直接照着框架套就成了。


你们可能会觉得很不甘心,高中最后的语文作文竟然就变成了这种死板的八股文写作。你们甚至会觉得很愤怒,为什么不能写自己想些的文章?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能把舞跳得很好看是一种能力,能在刀刃上依旧把舞跳得很好看,是一种更强的能力。高考作文确实有很多必需的要求,但真正水平强的高手依旧能在种种限制中写出好文章。他们可能立意新,可能语言特别优美,可能逻辑特别清晰有说服力,可能举例非常恰当又不落俗套,凡此种种无一不需要强大的语文功底。


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单选:高考的单选题主要是考查语法、短语而很少涉及近义词辨析,所以对词汇量的要求明显会减少,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


语法的考查主要在于时态、语态、各类从句、虚拟语气等


考查短语的题型要求平时的积累足够多。


完形填空:快速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不需要读得太细致,可以尝试在不看选项的情况下试填。


重读并完成第一次选择,拿不准的题放心地空着,这一次阅读需要细致,勾画和选项的选择有联系的关键词,说不定勾到后面就发现前面空着的题可以选了。最后空着的题一般不会超过3个。


对第一次没有填的题再一次分析,如果到最后还是不能确定选什么(没有前后文暗示,没有潜在的语法规则,无法判断词语选择的优劣),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潜意识倾向的那一个选项,然后无论如何也不要改这一道题了。


阅读:这里我就提供一个独门秘籍,亲测适合绝大多数阅读题,可以帮英语考试时间不足或很紧的同学节约很多时间但不会降低正确率。


看阅读题的第一个小问,然后看阅读题的第一段或者一二段,如果你能明确地找到答案,注意,是明确!那么基本上这篇阅读就是逻辑清晰简单型,选了第一题答案,然后看第二题,接着读下面的段落,找到答案选了然后下一题……以此类推,然后这种简单题的阅读速度可以采取一般情况的2到3倍,一篇阅读快的话可以在1分钟左右解决掉,完全避免了花费大量时间认认真真读完一篇阅读却发现题目简单无比的情况。


如果读了第一题却发现第一段或者一二段不能选出该题答案,那么就放弃读题到原文找答案的想法吧,因为这已经不现实了。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把全文通读一遍后读题,回原文勾画,选答案。


除了阅读方法,大家还需要做的就是隔三差五做两篇阅读保持感觉,放心,没有必要自己主动去刷,负责任的老师一定会布置作业的!


改错:相信诸位的老师已经向大家多次总结,反复强调了错误类型。大家只需要谨记答题原则:同类错误在同一篇改错中一般不会出现两次,然后隔三差五做两篇改错保持感觉就OK啦!


作文:

1、把书写写好。

2、另外,写作的技巧方面,记忆优秀语句。写作要点:开头总述清晰不漏要点;内容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过渡自然;结尾简洁有力。


生物学习小经验



A.错题集


错题是最适合你的复习资料,每一科都是如此。有些同学不太重视生物的错题,因为感觉生物除了背还是背,没必要收集那么多题。但我觉得,我们做错的每一道生物题,总能或多或少反映出自己在知识框架或细节上的理解漏洞。而这种整理的过程本身,也会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宏观。


B.熟习教材


生物相比于其他理科,有更多需要你在意的细节。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拎起骨架,再去看细节。另一方面,平时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一定要多翻教材。翻教材相比只订正答案,印象会深刻很多。而且,翻教材的时候,你还可以同时看看相关的知识点,这会让你对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C.关于做题


生物要背要记,但也需要大量的练习。因为现在的高考生物题总是很灵活,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大题里总有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信息,同时又会出现一些让你感到莫名其妙的填空题,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在练习中慢慢“找感觉”。


关于做题,可能除了之前所提到的错题处理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时间的把握。在理综考试里,我比较适应的生物答题时间是30分钟到35分钟。理综的时间分配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分给生物的时间千万不能太少——因为审清并理解题干中的每一个细节很重要,而过于仓促的时间内很难你很难静下心来做到这一点。


政治


不是万能的,但不背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政治。高三下半期之前,我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基本都在背书,平时抽空一章一章背,考前一本书拉通了背,如果大考前复习时间充裕最好背两遍,到后期考试频繁考察范围又广就这次重点背经济下次重点背文化。同时把每章的结构和知识点都用树状图进行梳理。


,这里的“看”神似刷题又不完全是刷题。高三老师应该会发一堆一堆的真题啊专题卷啊,我反正是做不完的,所以前期一般都是类似的问题认真答几道,重复的次数多了笔头上就只列知识点和关键术语。


最后的升华部分自然是总结。除了上文提到的教材知识框架外,建议从二轮复习开始就要多花点时间进行典型例题和专题总结了。


历史


历史的学习,个人觉得还是要回归教材。3本必修2本选修,背起来确实是个浩大的工程,因此从高二开始就要打好基础。

再说说答题技巧

1. 读大题材料时勾关键词。

2. 答原因意义类题时多角度分析。

3. 点明重点历史事件、人物、文献。

4. 分条作答。

5. 总结答题模板。

6. 不要划答案!

地理


自然地理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而地图则是自然地理的灵魂。准备一些空白地图,没事儿拿出来画一画洋流、板块或者气候分布,多画几次这些知识就会深深烙印在脑海里,想忘都忘不了了。此外,像地球运动、大气环流这类以理解为主的知识点,掌握一定要透彻。


区域地理就更离不开地图了。


人文地理是我个人觉得真正的难点所在,刚开始学必修二那会儿感觉各种答案简直匪夷所思。熟悉教材是必需的,把必修二仔仔细细看几遍,用类似政治的方法进行知识框架整理,做到这些你的基础应该已经很扎实了,虽然此时你可能依然觉得各种答案匪夷所思——很多人文地理题其实偏经验型,只能在刷题中慢慢积累。

注意总结答题模式。

高中物理学习


在高一高二时我们追求用多种方法解题,但到了高三复习,我们追求的是对一类题目固定下来自己的方法。可以说到了高三,学习和练习就是为了形成条件反射。我认为这一学习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逐渐摸索高考是在考什么。摸索出题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研究了近几年本省高考题后你就能把握命题规律了。还有一件事特别重要——看物理教材。看物理教材不必像看生物教材那样逐段逐句地背诵,主要是看教材中的那些“有趣的故事”。看教材的意义不仅能让你信心满满地面对物理选择第一题和难以捉摸的实验题,还能让你在高三复习中,在书本中发现以前未曾留意的细节。在繁重的重复训练中,一点点新的收获也足以让人愉悦。


影响物理成绩的期望值的最主要因素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影响成绩的方差的最主要因素应当就是应试心态了。


不要因题目的难易而感到沮丧或高兴,不要因为看到一道熟悉的题目就心中窃喜,心情的波动很容易让人分心。专注是解题效率的保证。最后的自信我认为尤其重要。但是怎么才能有自信呢?我自己的方法是在平时每一次作业和单元考试中每道题都只计算一遍,完成后也不检查,看看自己的一次正确率有多高。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一本涂书团队整理,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