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要讲起由来,太极拳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它是从《易经》、《道德经》中传下来的,先有的道理,再有的太极这种行,太极就是阴阳二气,行就是打拳。我觉得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最好的东西。 采访嘉宾 ▲马成起 马成起老师自幼喜爱武术,17岁拜京城醉鬼张三的徒弟剪刀贾为师,学习形意拳。青年时期跟随崇范文习张氏拳,向田秀臣学陈氏拳。退休后更是一心扑在研究内功养生太极拳上。曾跟随杨瑞老师学习太极推手,并先后从师杨氏内功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李和生老师、朱春煊老师学习杨氏拳。马成起老师还长期练习王培生三十七式吴氏拳。 他对拳谱、拳论以及太极拳经典著作更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养份,广采博收。经过三四十年的潜心研究,虚心求教,集各家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盘拳走架中神气内敛、蓄而不露、轻灵圆活、中正安舒,达到了内功拳空虚无滞、阴阳相济、动中求静的境界。跟老师揉手时,老师的手总是松、空、虚的让人有如坠深渊的感觉,此时身体仿佛被无形的能量控制,任其发落。 马老师教拳时常嘱咐:不憋气、不拿式子、不使劲,把心气放松,气沉丹田、自然舒适,打舒服了就是拳,这叫道法自然。 马老师还一再强调养生拳不能存发人之心,神、意、气宜内含,不要外散。要动静相宜、阴阳相济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修炼太极拳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修养之道。 马老师的听劲令人惊叹。喂手时,我们稍有不对,他马上能指出你的问题出在哪里,是哪里紧了;而有时我们做对了,但哪怕微弱的我们自己也难以觉察,他会高兴地说:对!对!要找的就是这东西!所谓“千招易得,一法难求”,太极明师可贵啊! 马老师对太极拳的热爱近乎痴迷,他常说太极拳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要把我们老祖宗的遗产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体悟太极拳的精奥,传承太极拳的真谛,让更多的炎黄子孙受益太极拳,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 中医家 VS 马成起老师 身在江湖倾心太极 中医家记者: 现代很多人对武术都是比较好奇的,因为大家都很羡慕武侠剧里那些练武术还飞檐走壁的人,小时候也会去做一些练绝世武功的美梦,或者拿个木棍比比划划,想象自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公园里也经常看到老年人打太极。那您能大概跟我们讲一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武术?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开始接触武术? 马成起: 无论是从电视还是电影当中,我们看到的武功高强者,经常刺喉、徒手劈砖、飞檐走壁,甚至有些都能在空中飞了,有些东西都是属于夸张的了。我生长在北京,北京不止是武术之乡,因为历代帝王在这,所以藏龙卧虎,各方英雄豪杰都聚集在了这里。我是1943年出生的,今年75岁了,从小我附近就有好多练功的人,比如我的大哥,他是摔跤的,我俩差十几岁。在我小的时候,我大哥就在地上撑墙、打城砖,还让我给他扣砖,打城砖练完,他就耍城砖,还有耍铁链子,那都是很沉的,所以我大哥摔跤也很厉害。 在我附近还有很多太极高手,走个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到了,比如醉鬼张三(在北京是赫赫有名的人)、他的弟子剪刀贾(他的形意拳非常厉害,一出手就给人家打过去了)、学陈氏太极拳的一个大弟子田秀成(这是我后来知道的),还有学习张氏拳的那些弟子,都是离我很近很近的,这些人我都接触过。因为受这种环境的熏染,所以我对这些东西情有独钟,从小就开始很喜欢。 我从小体质比较虚弱,小时候又没有别的事,不像现在有很多电影,那时候看场电影简直是难如登天,所以我就经常去做健身活动,后来在一定年龄段就开始慢慢模仿着去学一点动作,在十六七岁就开始接触这方面了。我是住在花市崇文门那一块,确实能看到有的人像你刚才谈到的那样,飞檐走壁,上城墙很快,城墙那么高,他蹭蹭两下就窜上去了,但即使他有轻功,他也不会像电视里一样在空中飞起来,那是不可能的,那只是一种艺术的夸张表现手法。所以环境的熏染对我影响很深。 中医家记者: 以前有听过很多练武的名人,但是现在好像很少听到这样的人,您觉得现在像您这样练武术的人,跟以前比的话,还多吗? 马成起: 以前的话练武的人很多,比如陈发科,他是在北京传的陈氏太极拳,他的弟子田秀成,我曾经跟着他练过;还有刚才说的醉鬼张三的徒弟剪刀贾,他打的是形意拳,我也跟着他练过桩功,练了一段时间。但因为他老让我摆一个姿势,或者教一两个动作让我自己比划去,我就觉得这个没意思,所以我只是跟着他练了两三个月,断断续续的,后来就扔下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他的功力非常深厚,教的功法对身体也有很多好处,但是由于当时年纪轻,我对他的理解不是特别深,现在感到很可惜。 现在就在北京市来看的话,就练功夫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人才的,不过比起原来那会儿,真是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原来那会儿娱乐的东西少,不只是在北京,在很多其他的武术之乡都是这样,娱乐项目也都是以练武术为主。现在就不行了,现代年轻人的活动项目多的让人眼花缭乱,能挑花了眼,很多人就把武术这类东西偏废了。现代人只是动脑,动眼睛,趴着看手机、网络,头脑都非常发达,但是从身体上来看,很多人都是亚健康状态,身体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睡眠不好,颈椎、腰椎的毛病,生活压力大。这些问题,其实困扰着大部分人,据我知道的(不见得准确),恐怕有70%-80%的年轻人,都有颈椎、腰椎的毛病。 坐不正则督脉病 中医家记者: 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低头玩手机,在公司也是经常对着电脑坐一整天,非常容易出现颈椎、腰椎的问题。 马成起: 说到坐,不得不提一下。我们人的身体后面有一条督脉,就是咱们的颈椎、胸椎、腰椎、尾椎上下整个连起来的这一条,督脉如果出了问题以后,五脏六腑都会出问题,很多疾病的问题都从这出。咱老祖宗说过这句话,“站如松,坐如钟”, 一到学校以后,老师说,“站好了”、“同学们要坐好了,坐端正”,为什么要让你“坐如钟”呢?咱们过去说的“钟”就是老钟,老钟的样子是有一个钟摆,钟摆就是一晃一摆的,在老钟的底下还有个定心的尖东西,要先把钟摆跟底下的尖尖对正了再上弦,这样钟才走得准。所以我们把人的颈椎、胸椎、腰椎跟尾椎这一整条比作为老钟的钟摆和对正的这一个整体,如果没有对正它,那它就走不准,要出问题了。 咱们知道督脉属于阳脉,阳脉是阳气,往上升的,后面为阳,前面为阴,阳升阴降。如果说你老是歪斜着坐,你的腰椎、颈椎就歪了,顶不住了,顶不住以后你的阳气沿着督脉就升不上去,这就要出毛病了。很多人得病就是这个道理。年纪小的时候,腰椎、颈椎都很正常,长大后姿势不正确了就得病了,所以就要求你应该像钟似的,得坐正了才好。包括我在北京地铁上看到很多年轻人,不管是看网络也好,看手机也好,大家都是低着头猫着腰,累了以后也是折腰拉胯的。你说年轻人有点休息时间,为什么就不能不好好休息?你可以好好地坐一坐,端正地坐一坐,静养一下。可是他们就不这样,还是要低头看手机,那个颈椎还是不正,弯着。 中医家记者: 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平时也不会特别注意,上班的时候都是怎么舒服怎么坐的。 马成起: 你刚才谈到一个舒服的问题,那怎么坐才是舒服的呢?其实应该是坐正了以后才是舒服的。 中医家记者: 是吗?我现在好像不知道坐正了是什么感觉,基本上坐得都是比较拧的。 马成起: 那是因为你老歪着坐,已经把身体的结构给改变了,所以你就会觉得歪着坐才舒服,因为你已经扭曲了,不好正了。 中医家记者: 那像我们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马成起: 我现在有许多功法,我讲的“内功太极拳”里就有,一个是抻筋拔骨,一个是打坐,或者站桩,或者打拳,这些都可以帮助纠正改善。 太极操与太极拳 中医家记者: 一提到“太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公园里老爷爷奶奶练的太极拳。您教的太极拳,为什么叫做“内功太极拳”? 马成起: 其实 “太极”二字本身讲的就是阴阳二气,我加“内功”二字有点儿画蛇添足了。那我的太极拳为什么要加“内功”二字呢?因为现在大部分打太极拳的,都是像你说的,是在公园里练太极拳,而且只是在比划动作。其实练太极拳,如果你练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感觉身体里没有练出气来,那就说明你练得不对,那就成太极操了。我为什么要加一个“内功”,就是以示区别于太极操。虽然我觉得多此一举,但是没有办法,就是要区别。 甭管是谁发明的,有的认为是张三丰、王宗岳,有的还说是从陈家沟出来的,咱们先把这个搁在一边不谈,但我觉得太极拳其实应该是从《易经》、《道德经》中传下来的,是先有的道理,再有的太极这种行,太极就是阴阳二气,行就是打拳。所以要讲起由来,太极拳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不是几百年,可能是几千年的事情了。你看,《易经》里的“易”字,按现在的写法是上“日”下“勿”,实际上应该是“日月”,用过去的写法它就是上“日”下“月”这么写的,日月,日为阳,月为阴,所以《易经》讲的也是阴阳。 中医家记者: 那我要怎么知道我练的太极拳是内功太极拳还是太极操呢? 马成起: 比如说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了,练了十年也好,练了几年也好,甚至练了几个月也好,但是你练的对不对呢?我经常说,不是你说对就是对,它是有鉴别标准的。鉴别标准就是拳论,有张三丰的拳论,还有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它们就是标准,它们就是理,不管是打拳也好,还是做什么工作也好,你首先得明理。 《太极拳论》里就讲过这句话,“神宜内敛,气欲鼓荡”,这就让好多人听不太懂了,我来解释一下。“神”就是把神给收回来,养神;神内敛了,气就鼓荡,要求你做的是神内敛。咱们从事的所有社会生活,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只要一睁开眼睛,往外一看,神就都是往外放的,包括咱俩现在说话也是如此。我们只知道眼睛能往外放,但其实眼睛还有一个功能,它是可以收回来的,看内里的。神内敛,也可以说是神内收,是一种功夫,懂“神内敛”以后,你就能慢慢摸索通过守哪个窍位,内气才有鼓荡,“鼓荡”就是气在身体里面一种运动的形式。所以没有“神内敛”,你就不明白什么叫“鼓荡”。 太极拳论《十三势歌》里还有一句说“腹内松劲气腾然”,就是腹内你要松劲,“气腾然”是要求你做到的,什么时候做到“腹内松劲”了?“气腾然”就是在你体内出现的一种现象了。“腾然”讲的是什么呢?就好像眼前一个蒸馒头,它在冒气,气上来了,气是从馒头体内上来的,这就是有气腾然的一种现象。 再要谈到高级阶段,那就应该达到一种“无形无相,全身透空”的状态,在这我简单说一下。在打坐或者站桩的时候,如果出现一种“我空了,我都忘却了自己”的状态,这个时期就达到了“无形无相”的高级阶段,说明你的经络气血没有阻塞,全通了。 所以说打太极拳,练的是阴阳二气。你练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如果这种现象还是不出现的话,那就说明你练的是不对的。当然,你刚练几天是不可能这样的,就是你真练对了,也不见得能有。 中医家记者: 那您认为普通人大概练多少年就会出现“气腾然”这种现象呢? 马成起: 太极拳要是练不对,你练个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有,因为你练的只是拳脚功夫。你要练对了,很快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我练了这么多年太极拳了,总结出了一套很成熟可行的方法,有八个要点:第一、练出一颗平常心;第二、把身体练松柔;第三、把身体筋骨撑开了;第四、把气练足了;第五、把经络练通了;第六、把穴位激活了;第七、用神意气带着打拳;第八、出防身功夫。这前七要都是养生的。 这八要,我可以说我都练到身上去了,我教别人也要让他们把这八要练到身上去。跟我练的这些人当中,基本上大部分人都能做到这八要,但是境界不一样。比如平常心,这个太重要了,平时大家都特别需要,我给它放到首位上去了,无论你在工作、生活、学习当中,都需要一颗平常的心。那平常心怎么练出来?通过跟我练习,你就可以掌握什么叫平常心,我能帮你慢慢找出来一些东西。我讲的这些东西,是我练到身上的东西,实实在在的。 太极拳不能玩虚的 中医家记者: 您刚才说到教内功太极拳,这个功夫应该是言传身授的吧?可以通过网络的一些方法,比如看您的视频或者文章来学习吗? 马成起: 练内功太极拳,重点还是要靠口传身授,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尤其是往高阶段的修练。当然,在网络当中的话,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像建立一些“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的认识,或者可以在网络中说理,把道理给人讲明白。比如说我在网络上看了一篇文章,认为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那我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给你解释明白了。即使是练过太极拳的人,他也不见得能看懂那些文章,我可以在网络上给你解释清楚。而如果你是在我跟前练的,我只要用眼睛一扫,把你的手一调整,你的气就能下去。我不管别人跟不跟我学,这都没关系,但我说的这些话就是,丁是丁,卯是卯,一点儿不带虚的。 中医家记者: 对,您们练武术的人都是比较实在的。 马成起: 也不一定,我对现在武术界存在的一些现象很不能认同,我觉得说空话、说大话的人太多了。 中医家记者: 确实,现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骗子,搞的大家有点害怕气功、功法这类,印象可能不会太好。有些人看了会很怀疑,只有亲身经历了,才可能会相信。像气功这类东西,我们学习中医的,肯定都知道,也会相信,只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遇到真的。 马成起: 对,像有的人看了我的推手,都说我是个骗子。不过我不怕,因为我觉得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最好的东西,你不懂它,是你的损失,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我也没法堵你的嘴。你不懂,我还非得让你说懂,这也不合适。 现在还有各种各样打太极拳的比赛,比如套路比赛。套路比赛是有规定的,各种规定讲的都特别的细致,有详细的评判标准。比如说这一套拳打几分钟,势要下得多低,腿要抬得多高,用这些来分冠亚军。像这种情况,我就觉得这是“太极操”,追求的是外形的漂亮,不是太极拳。这种比赛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比如说,你可能是二十多岁练过体操,身形条件都特别的好,当你加入到太极拳的一个队伍里以后,学了半年,可能学了一两套吧,包括太极剑你也可能学好了,因为年轻人很聪明嘛,这时就有一场比赛,由于你各方面条件比较好,你腿抬得也高,劈叉也能劈得下去,没准你就能拿一个冠军。可是在这个圈子里头,有很多人都是练了很长时间的,四五年甚至十几年的,如果按这个来说,我就觉得应该是四五年的和十几年的打得好。但他们不见得能拿冠军,这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了,就是因为他们的动作不漂亮。真正打太极拳应该是意在先,全凭心意下功。 中医家记者: 现在评判的标准可能高度不够,因为像您说的,太极就是阴阳二气,我觉得这跟中医一样,都是比较深刻的东西,没那么简单。但想通过这个帮助评判,也还是存在困难的,用动作来作为评判标准,可能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马成起: 对于这些冠军,我觉得不认可人家,有点委屈人家了,如果把它叫做“太极操”的冠军,那我一定是鼓掌恭喜的,但要说是“太极拳”的冠军,那我是不太认同的,毕竟人家练了这么多年都拿不了冠军,你一个刚连了半年的夺冠了,说不过去,我是这么想的。 “脚底扎根”之误解 还有,现代社会上练太极拳的人,不管是练陈氏、杨氏、孙氏、吴氏等等派别的太极拳,都要特别注意“脚底扎根”的问题,不只是站桩,打拳时也要注意。我认为很多人对“脚底扎根”有一种误解。脚底扎根对不对?脚底扎根对,但是必须要给它闹明白到底要怎么“脚底扎根”。 我认为,在前期就开始脚底扎根是非常不对的。如果脚底一使劲,一扎根了,你的脚底就要整个绷起来用劲了,用劲以后你本身的气血就不通了。很多练武术的人都说“要脚底扎根”,因为脚底使劲了就能站得稳。但同时,练武术的还有另一种说法,“练武术应该是上虚下实的”,这种说法也是对的。按太极拳来说,太极拳练的是阴阳二气,说一句简单的话,就是能把气练足了,让气在体内通畅地运行,这是练太极拳的目的。其实打太极拳的时候,你应该感觉自己脚底下像是踩在海绵上,身体里边的气沉到丹田,从丹田再沉到脚底下去,这个气是可以跟地气相接的,之后气还能从脚底下返上来。很多练太极拳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开始学就脚底扎根,导致只有上身在活动,打的都是半截儿拳。如果说你脚底扎根了,你就人为地阻塞了你的气血,这叫“其根自断”,这样脚底下一使劲,你的脚腕子活动不灵活,你的小腿活动不灵活,你的膝盖活动不灵活,你的大腿活动不灵活,当你上身转的时候膝盖没有转,就容易把膝盖给扭伤了。这样就造成了有的练太极拳的人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练,因为他们用的都是一开始就脚底扎根的错误练法。 现在很多练太极拳的人膝盖都有毛病,练了太极拳几年以后,原来膝盖很好的,练着练着膝盖就不好了。到医生那去看,说我这儿疼我那儿疼,医生问怎么回事,检查完一看,膝盖有毛病了,毛病还确实不小,有的还是半月板损伤的,得送去手术或者怎么着。反正只要医生问“你做什么活动啊”,回答说“我打太极拳的”,医生就说“你别打太极拳了”。其实不是太极拳不好,是你没练对。如果你按照错误的方法去练,你下的功夫越大,损失就越大。但要是真正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练,比如我的方法,你就不会出现膝盖的毛病。我们练太极拳也好,做任何活动也好,都是为了身体好,不能运用错误的练法反而把身体练坏了。 练太极三大功课 中医家记者: 原来太极拳练得不对还有这样的副作用,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保证我们是在正确地练太极拳,或者说我们要怎么把太极拳练好? 马成起: 一般情况下,要练好太极拳,有两个功课是必须要做的,一个是站桩或者打坐,再一个是打拳。但是真要练精太极拳,还有一个功课是必须要做的,这个就是推手。 推手在社会上分两种,一种推手是用身体的柔韧性来推,一般情况下,这就属于有点外家的了,也就是互相之间有点较力了,力大胜力小,一般就在圈里头互相争,你把我推出去了,我给你推出去,以推人出去为胜利。另外一种推手是内功推手,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大概一两年之内都是在找这个劲儿,就是找内气,看有没有练出内气来,用内里的东西和别人来推。这种推手的特点是身上一点都不挂力,互相帮着全身都是放松的,这种推手好。 推手跟打拳的关系我也稍微讲一讲。在京城老一辈的,包括我们这些人中间,一直流传着一句大家都认可的话,“打拳不推手,什么都没有”,就是没经过推手,你就不知道他的拳练得好不好。所以推手是为了检验打拳打得好不好。打太极拳讲究的是松,讲究的是一个内三合和外三合,但是这个人究竟打得好不好,我们就可以通过推手来检验他。推手中出现的那种用内劲儿,看着是用很轻的力把人推出去的动作,那种形态,那种精气神儿,是你应该用到打拳当中去的,这是推手跟打拳的关系。关于推手,我就这样简单的介绍一下。 还有人问“气功为什么能治病”的,通过我的推手你就知道了。我的推手不是说谁要打败谁,要是把问题完全放在谁胜谁负上,就有点太简单、太局限了。推手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内气的外放,内气能随着推手一起外放了,就证明气功能治病是真实的。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四五十岁的时候,我曾经在地下室工作了七八年,可想而知,我的湿气特别重,寒气也特别重,那时候我上楼梯都有点费劲了,但后来我就是通过这种真正的太极拳的练法,给它练好了。 不管相信不相信,当然相信更好,就是有不相信的人,只要他跟我学了,我就可以让他百分百地相信。但是他要是一上来就跟我试验,跟我动劲的,一般我还真不跟他动,因为我也不是特意为了显示这东西的。他必须先按照我的方法去练,不按照我的方法练,他全身都是一股子的横力气,整个人的气都是不通的,他就推不起来,要是气真能通了,他就推得起来了。 我还想说一个现代社会很普遍的现象,有的人十几岁、二十多岁或者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元气很足,但是由于练的始终不得法,没有真正按老祖宗气功的正确方法去练,反而把元气都给练没了。按照中医的说法,元气那是本,把本给丢了是很惨的。他练的都是别的硬的东西,练的都是力,他还是在练外在的东西,所以以后就不相信这个了。 中医家记者: 我还想问一些关于站桩的问题。您说太极拳三大功课是站桩、推手、打拳,之前还介绍了推手以及推手与打拳的关系,那站桩跟打拳又有什么关系呢? 马成起: 谈到站桩和打拳的关系,也有句话说“练拳不练功,到了一场空”。“功”就是站桩,比如起落桩、太极混元桩,这些都是功;“功”也是你练的内气,你要把内气练足了 。站桩就是为了让你能够把神收回来,能够静静地守着你身体的一个很重要的部位,这样的话气就可以练足了,练足了以后气就可以布散到你四肢上去,把身体里的各个部位都给窜到了。其实要说起来,太极拳的组成就是因为有了各种桩功,把这些桩功从中间衔接串联起来,以后就成了一套太极拳。所以太极拳的每一式都是一个桩,比如单鹤亮翅、海底针、打虎式,打起来以后每个式全是桩功。这么一来,我手里就有很多桩功了。 还有人说“我长期站桩就够了”,其实长期站桩只是站着静练的,打拳就不一样,你要真正做对了,打拳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都是在抻筋拔骨。抻筋拔骨就是给你把僵硬地方的筋骨抻开了,抻开了气就冲过去了。你要完全靠站桩是不会起到抻筋拔骨这么好效果的,得把打拳和站桩结合起来才行。 中医家记者: 那站桩是站的越久越好吗?还是说是有个时间限制? 马成起: 当然是时间长点比较好,应该站到40多分钟到1个小时。其实用正确的方法站桩,你会越站越舒服,有时候你站着桩,根本就不想停下来。 中医家记者: 但是很多人是越站越受不了,最后都不想站了。 马成起: 那是练的方式错了,我教学生,他们站的时候用眼神一看,就能知道身体哪里紧,再给一调整,就舒服了。 我的站桩方法 关于站桩,别人有别人练的方法,各有所长。我把我的方法说一下。 开始是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全身放松。首先是心态要放松下来,要安静下来,其实真正的放松应该是心的放松。这点很难,慢慢练,你要下功夫在心放松上。站直了以后(整个脚后跟与身体差不多成一条直线,不要站在脚尖上,一站脚尖人可能就歪了),略微的往中跪一下、往前跪一下。往前跪的同时,轻轻地把脚腕往上提,膝往上提,胯往上提。往前一跪,再往上一拿,是这样的顺序。脚底下,想它是踩在海棉上,五趾轻轻的吻地,让脚底下的涌泉穴空了,这样脚底下就站好了。脚底下为什么要这么站呢?因为我们要让腿上的气能够上下贯通。一般走路也好,站着也好,我们全身一百多斤的重量都是要压在我们腿上的,一般我们认为,轻松休闲的走路方式才是好的走路方式。但如果脚底下一使劲,你走起路来就很沉很沉,关节上的气也贯通不了。所以你要把脚腕的关节也往上给拿起来,让它离了缝,想着气是从这条缝通过去的。脚底下不能五趾抓地,就是不能全脚掌着地,而是要轻轻地吻地,轻轻地像点地似的,同时还要自觉能动地起来。这不是那么好练的,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这种状态的。 脚底下解决了,再说前边这一块。有句话说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这三句其实全是为了放松,为了撑开骨节的。为什么要含胸拔背?中医里,后背为阳,前壁为阴,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精神,或者是别的原因,比如背个书包,或者是在进行军训,再或者是练体操的时候,都需要挺胸抬头,但是你一挺胸,阴不就变成阳了吗?所以这都违背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情况,正常的应该是后背中间那弓,往两边伸展开去的样子。“拔背”就是舒背,把背舒展开来,舒展开后再往里一含,前面就变回为阴了,这样就符合人体生理了。 沉肩坠肘要怎么做呢?沉肩坠肘就是两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肘向下、向后、向外,再向前往里头一裹,这样两个胳肢窝也会跟着往里头裹了,然后想象这里进去了水似的,让它往下走,沉到丹田那去。 之前你含胸拔背,使得后背的骨骼拉开了,现在沉肩坠肘,就使得肩肘的骨骼拉开了,包括五个手指头一起坠下去,手的骨骼打开缝,让气冲下去,整个胳膊肘的气也都下去了。通过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带动胸部骨骼的微调,为意和气的下行打开通道,实现气沉丹田。 再来说“神”,神应该是眼神,眼神要平视,并且眼睛要稍微往下一合,这时候虚灵景境就出来了。这是形同什么呢?舌顶上鄂,眼微张,嘴微闭,面带笑容;眼观鼻,鼻观心,心观肚脐眼。当你这些做好了,你就真能气沉丹田了,气沉丹田的作用太大了。 这是前边的身体,其实你听我说了这么多东西,但做起来是很快的,你这么一想,这些动作就全做成了,但我又必须给你讲仔细了。 后边应该怎么办?后边有一个很重要的大穴位叫“大椎”。咱中医人都知道,颈椎、腰椎有毛病的时候,尤其是颈椎,跟大椎关系特别大,可能在大椎这里扎一针,拔一下罐,或者艾灸一下就好了。这主要是能够上下通络,颈椎跟腰椎的经络通了,气能够运行通畅了。我的“八要”里面,第六要就是激活穴位,后面就是把大椎激活,把大椎定位了以后,你的骨节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下响,像撩帘子似的,一直撩到尾闾这(尾巴骨最后一节),让它坠地,像千斤坠一样坠到地上去,这时候你的腰椎跟尾椎的骨节就都拉开了,你的整个腰椎跟颈椎的气也就通了。再加上眼睛平视,下颚微收,虚灵景境就出来了。有的人得血压高或者其他疾病,跟他不能气沉丹田,或者后边的督脉与前边的任脉不通都有很大关系。 中医家记者: 我觉得您讲得很明白,非常讲究,跟那些断章取义的讲解很不一样,一般可能就只强调一下动作,没有您讲得这么细致。您再继续给我们讲一下,刚才说的气沉丹田的好处? 马成起: 气沉丹田的好处太大了,你要真能气沉丹田了,你的任脉也就通了。现代社会上的人,可以这样说,因为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原因,气都浮到心口上去了,但其实只有气沉到丹田了,心口没有堵上的感觉,你才会觉得舒服。按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心放到肚子里头”,虽然说的不是特别准确,但这句话内涵很深。把心气放到肚子里头,肚子就是在下丹田。“顺者亡,逆者仙”,从小孩开始,小的时候心气是在下丹田的,慢慢长大了,心气就往上走了,一点点往上走,到了老人要断气的时候,就呼噜呼噜地喘,那就是气已经走到喉咙,在嗓子眼这了,气一断,人就走了,这就是顺。咱们练这些气功,其实就是要让气往下逆着走。 中医人要练太极拳 中医家记者: 听您之前讲的阴阳、督脉、任脉之类的,让我感觉武术跟中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们中医也在强调元气,中医里的藏象学说也是以五藏为主,以气为主。您觉得练太极拳跟中医有什么样的关系? 马成起: 中医是你有了病给你治病。你的经络不通了,你的穴位堵塞了,中医就利用针灸、方药等方法把你的穴位激活了,实现疏通经络,调动气血运行的作用。但这都是外力,只是帮你疏通一下这个气,但是如果你内气不足,下次就还会出现。而练太极拳或者练气功,则是帮你把气练足了,让你有足够的气去引导穴位,疏通穴位。可以说,这就是我练的这个“内功太极拳”为什么又叫“养生太极拳”的原因。比如说命门,我可以做到我一想我这命门,就可以让它动起来,把它激活。中医里的经络就跟咱们的交通道路似的,而每一个穴位就是十字路口,十字路口那有点堵塞了,你只要把它疏通了,那道路就通了。我为什么说“气沉丹田”这些问题,其实就是说,经络就是小中天,经络里的气运行通畅了,你就可以把小中天都练通了。那有的人就想了,“把小中天练通了,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啊”,确实是不容易的,但当你有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把它练通。另外,气功对针灸也很有帮助,针刺的时候如果医者能感受到针下的气感,那它的疗效肯定就优于一般的针刺。 我认为中医人练气功、练太极拳是非常有必要的。医生每天都在跟很多不同的病人接触,年轻气盛的时候,气盛就气旺嘛,我们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个时期你可能还感觉不到什么,但当时间长了以后,如果说哪天你体内的气不足了,那你以前积攒起来的病人的病气就很容易过到你身体里去了。但是通过练太极拳,中医人可以把自己的气再练足了,所以我一直强调,中医人一定要练气功,要练太极拳。你不练的话,给人看病时间久了以后你怎么办?我们有一句话说,“医者不自医”,就是说的医生治不了自己的病。再说你自己都病歪歪的了,给人看病病人也不相信你,“自己都咳嗽带喘、面黄肌瘦的了,你给我治什么病啊”?我说的话可能是不好听,但都是实话。 中医家记者: 确实是这样的,很多医生他接触了太多病人之后,他就会有病,而且他的病不是一般的病,一般都是很复杂的病,可能是他自己搞不清,别的医生也不太好搞清的病。 马成起: 再复杂的病,治疗基本上也离不开这几点:把气补足了;把经络疏通了;把整个身体筋骨都松下来了。你把这些根本的问题解决了,那就不只是治疗个体的病了。练了太极拳以后,将来你可以摸我的腰椎、尾椎这一块,或者是摸大椎,你一摸就感觉底下一节一节的骨头都在动,你都能感应得到。这些体会跟中医人说,中医人就能懂,知道这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你一摸能感觉到底下骨头都开了,那气肯定就能冲过去了。不光是我自己练可以达到这种程度,我教给别人正确的方法,别人也可以练到这种程度。 中医家记者: 如果说你跟一个普通人去说气功、太极拳这类的,他们可能会觉得无所谓或者不相信,但是你如果跟一个中医人说的话,一般都会很感兴趣,容易产生共鸣,甚至很想学习,因为他们知道阴阳,有传统文化基础。只不过他们可能当下还没有遇到合适的机缘,还没找到一位合适自己的老师跟着学习,这样的情况会多一点。 马成起: 我特别希望借助中医家的平台,让大家注意到我前面谈到的“脚底扎根”的问题。我这人不想保留,凡是我知道的东西,都尽我所能地往外传播。如果有人真对太极拳感兴趣的话,或者想看看我说的这些话到底是不是真的,欢迎你们考验。另外,我也希望中医人可以练点桩功,比如一字桩,那是比较简单的,可以好好练,对自己、对病人都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受中医家邀请,马成起老师11月中旬将来深传授内功养生太极拳,欢迎各位同道关注: 漫漫中医之路, 从以前的形影相吊, 到现在的惺惺相惜。 加入中医家, 你不再是一个人。 医路相伴,不孤单。 ■ 本文为中医家独家采访,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朱丽莉 记者 | 王香芝 我是一位中医 我有一个梦想 全世界的中医人, 可以在我们自己的社区里自由地飞翔、交流。 我梦想有一天, 每日精彩纷呈的社区、新鲜医案, 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品读互动。 我梦想有一天, 无论身在何时何地, 我都可以轻松管理我的患者和他们的健康。 中医家会承载您的梦想 起航,为您圆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