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尾连环的顶针诗

 老刘tdrhg 2017-11-07

五、首尾连环的顶针诗

                         

“顶真诗”又称“连珠体”。在我国的传统诗词文学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所谓“顶真”,就是下句的首字与上句的尾字重复;各句之间以相同的字串连在一起,有如珠之联缀。上递下承,结构紧凑,语意连贯,声韵流畅;于庄严中略见恢谐,于严谨中稍显活泼。

过细分来,“顶真诗”大约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一字顶针诗

    顶针诗中,此种形式最为多见。前一句的最字,就是后一句的开字。每前后两句诗的中间,就有一个字顶针环。

例如:清嘉庆年代华广生编纂的《白雪遗音》中有一篇《桃花冷落》: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红泥分外娇。
                  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结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西河有断桥,
                  最后还有一句:桥边种碧桃。达到与篇首的“桃”字相联。

 

这首诗共二十句,每两句有一字重复,首尾蝉联,循环往复,给人以流畅回环的美感。全诗如行云流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晚春盛景。

又如:清代传奇诗人万树的《渔父辞》:

               

               芦花菖叶满平湖,湖月泾风一钓徒。
                   徒有严陵匡世略,略无唐宪访贤图。
                   图书鸡犬闻歌棹,棹桨鸥静伴晚晡。
                   晡日欲斜聊作咏,咏成依样画戎芦。。

 

全诗五十六个字,每两句一字相连,整首诗首尾用一“芦”字相连。除个别字词外,格律严整,平仄和谐,俨然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的是一幅秋江独钓图。


                      〈二〉、两字顶针诗

 

前一句的最后两个字,就是后一句的开头两个字。每两句诗的中间,有两个相同的字顶针连环。

例如: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首由无名氏创作的打油诗《天下文章》:

                 

               文章天下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向我学文章。

 

这首诗每句的最后两个字,都和下句的头两个字重叠。最后一句的最后两个字“文章”,又和首句的头两个字重叠。

 

                    〈三〉、三字顶针诗

 

    前一句的最后三个字,就是后一句的开头三个字。每两句诗的中间,有三个相同的字顶针连环。

    例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中,东吴主帅周瑜曾口吟过这样几句诗: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四〉、四字顶针

 

这种诗虽然很少,但下面无名氏所作的一首七绝,就是这种四个字的前后顶针诗:

 

                 悠悠韵梦醉红楼,梦醉红楼又听秋。

                 又听秋风吹牧笛,风吹牧笛乐悠悠。

 

                    〉、半字顶针诗

    字顶针诗又称拆字诗。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可以拆分为两半,变成两个单独的字;后一句的第一个字,就是其中的半个字。

例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游紫霄宫》就是这样写的:

                  

                  水洗尘埃道味甞,甘于名利相忘。
                      心怀天洞丹霞客,各诵三清紫府章。
                      早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这首诗总共八句,每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甞”、“忘”、“客”、“章”、“旦”、“香”、“觅”、“浆”都分为两半,其中的一半“甘”“心”“各”“早”“一”“日”“见”“水”就是后面一句诗的第一个字。第八句的最后一个“浆”字也被分为“将”和“水”两半,其中的“水”字回头又是第一句诗的第一个字。

这种半字顶针诗,由于头尾顶针连环,古人为了阅读方便,一般是以图案形式列出。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古代又将其称为石碑体。如果可以倒读,便又称其为回环体。对于此种诗体,本书另有专节介绍,此处不予详述。

    

      

                         〉、花式顶针诗

 

    下面这首诗,每两句之间都有顶针,但顶针的字数多少却不一样。第一和第二句之间是四字顶针;第二和第三句之间是三字顶针;第三和第四句之间又是四字顶针

                探君归来步缓慢,来步缓慢醉梦微。
                       醉梦微醒鸡报晓,醒鸡报晓探君归。

    

     例如清人吴承勋有一首叠字词鬓云松令有的句子顶针,有的句子不顶针。

 

掩纹纱,开宝鼎。一树梧桐,一树梧桐影。络纬啼烟秋欲暝。

翠玉楼前,翠玉楼前井。

风衾寒,鸳帐冷。好梦无端,好梦无端醒。离别团圆今夜并。

愁依阑干,愁依阑干等。

 

例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顶针的位置和字数都不固定,人们称其为“交错顶针诗”。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再如唐代诗人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整句顶针诗

 

这种诗不是用个别的字词作为顶针连环,而是用整个的句子来作为上下两首诗的顶针连环。因此这种诗又叫“连环体诗”,“辘轳体诗”或者叫“首尾环诗”。
    例如王安石的《金陵三首》: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中五龙堂。
                 相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荒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尘迹故难忘。

                 追思尘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旧艎。

 

                      〉、隔句顶针诗

 

这种顶针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她不是每一句的最后几个字,都用来作为下一句的顶针连环;而是在间隔一两句以后,才有一次顶针连环。
    例如汉代乐府诗歌《平陵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这首乐府古辞,属于《相和歌辞相和曲》,她是联珠体诗的初级形态。全诗控诉了贪官暴吏敲百姓的恶行,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再例如《北平歌谣老张》

 

            老猫老猫,上摘桃。摘桃两筐,送给老张。
                老张不要,气得上吊。上吊不死,气得烧纸。
                烧纸不着,气得摔瓢。摔瓢不破,气得推磨。
                推磨不转,气得做饭。做饭不熟,气得宰牛。
                宰牛没血,气得打铁。打铁没风,气得撞钟。
                撞钟不响,气得老张乱嚷!

 

最后要提到,由于顶针诗要求句末字与其他字重叠,所以多出现在古诗、古乐府、打油诗及民间小调中。格律诗的句末字多半属于韵脚,不允许与其他的字词重叠,所以顶针诗极少出现在格律诗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