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园前辈:京剧老生孙菊仙为啥叫“老乡亲”(图)

 雲泉 2017-11-07

梨园前辈:京剧老生孙菊仙为啥叫“老乡亲”(图)

题记:孙菊仙(1841年1月23日-1931年7月29日),名濂,一名学年,字菊仙,号宝臣,外号孙一啰。祖籍奉天承德县,天津人。京剧老生。

孙菊仙八岁读书,十七岁习武,兼赴票房学戏。十八岁考取武秀才,再考武举人落榜投军从戎投奔清军陈国瑞部下,参与镇压太平军。1867年转到英西林的军队服役,因功获三品衔。二十八岁,随至两广总督任,充武巡捕。三十岁转业至上海。与友合开升平茶园,亏累闭歇。三十四岁又与英商韩某合开大观茶园,二年大获利。旋将大观园让与黄月山、周凤林。

梨园前辈:京剧老生孙菊仙为啥叫“老乡亲”(图)

老生前辈孙菊仙

三十六岁入都,与程长庚之子程章溥及谭鑫培相友善。冬月因庞太监刘太监等有一嵩祝成班,唱四年,甚红。四十岁值孝贞后(慈安)国服。四喜班班主梅巧玲因甫经发给春季包银即逢国服止戏,遂串病而死。其徒余紫云、李砚侬接充班主,年余以营业不佳报散。四十二岁壬午,适该班值事人姚增禄、汪立中、玉五等邀退庵居士接倒该班,由时小福充班主,仍赔累不堪。四十三岁癸未,遂由退庵居士要求菊仙由嵩祝成班改搭四喜班,与王九龄、张胜奎、杨贵云、罗寿山、叶中定、杨隆寿、庆春圃等原有角色,并添约谭鑫培、吴燕芳、穆凤山、余玉琴、朱桂元、吴顺林等同演六年。孙、谭曾合演《斩黄袍》于庆和园,孙饰赵匡胤,谭饰高怀德。

梨园前辈:京剧老生孙菊仙为啥叫“老乡亲”(图)

孙菊仙用过的烟荷包

1886年,孙菊仙被招入清宫升平署,在宫廷内演戏同时兼任教习达十六年之久。孙菊仙的京剧表演艺术甚受慈禧太后的称赏,被赐予三品顶带。五十一岁,正月十五日在内庭、五月初三初四日在颐和园,与总管太监李莲英、刘得印及时小福、罗寿山、穆凤山等反串《探亲》《双摇会》《贪欢报》《打面缸》等戏。

梨园前辈:京剧老生孙菊仙为啥叫“老乡亲”(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菊仙住宅在正阳门内东城根花园、楼房均被毁,两妻相继而死,遂南下,全家迁往上海,从事演出和经营剧班十余年。1902年,在沪有潘月樵邀开天仙茶园,又同李春来共开春仙茶园,又同夏月恒开新舞台。孙菊仙的演唱受到旅沪的天津商人的赞赏,因为同里关系,亲切地称呼他“老乡亲”。1917年,孙菊仙回到北京,热心水旱赈灾、养老恤孤之事,至老不疲。

梨园前辈:京剧老生孙菊仙为啥叫“老乡亲”(图)

孙菊仙剧照

晚年,孙菊仙回到天津。始终关注京剧艺术的发展,重视培养京剧人才。1920年逢孙菊仙生日,天津教育家严范孙专门做诗庆贺。1926年天津东门里文庙修缮完毕,应严范孙、林墨青等人之邀,拜谒文庙并合影留念。孙菊仙与当时主持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的天津教育家林墨青在戏剧改革方面志趣相合,曾在草厂庵共同组织京剧团体——鹤鸣社。收马连良为徒。

梨园前辈:京剧老生孙菊仙为啥叫“老乡亲”(图)

孙菊仙曾经唱过戏的地方

1931年,天津大同学校为筹募办学资金,在春和戏院举行募捐义演。孙菊仙不顾九十岁高龄,坚持参加。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场演出,剧目为《李陵碑》。演出过程中,年迈的孙菊仙,唱念仅是吐字,音已不能成声,在台上步履蹒跚。观众为之而感动,频呼:“老乡亲辛苦!”,舞台上下情融一片,三个月后孙菊仙在津病逝。

梨园前辈:京剧老生孙菊仙为啥叫“老乡亲”(图)

物克多老唱片,1908年

孙菊仙的唱腔唱法世称“孙”派,是清末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与谭鑫培、汪桂芬合称老生“新三杰”。孙菊仙嗓音宽厚高亮,音量极大,每一放歌,浩瀚洪阔有如雷鸣。以大气磅礴、不拘细节为主要特色,真挚朴实感染力强,令听者动容。孙菊仙的念白,吐字饱满,有棱有角,间有天津方音,又吸收了王九龄既上口、又接近口语的念法,铿锵有力,爽朗风趣,无作戏痕迹。常演剧目有《雍凉关》《七星灯》《搜孤救孤》《搜府盘关》《完壁归赵》《马鞍山》《卧龙吊孝》《胭粉计》《善宝庄》《雪杯圆》《骂杨广》《洪羊洞》《三娘教子》及《四进士》等。

妻刘氏,天津人;次妻蔡氏,苏州人。三个儿子皆为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