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60首诗,说清楚5000年中华文脉(典藏)
2017-11-07 | 阅:  转:  |  分享 
  


60首诗,说清楚5000年中华文脉





易之为书本占筮,周人以定吉凶事。其蓍之德圆而神,其卦之德方以智。

仰观俯察知生死,显微阐幽谁人制?群经之首由来久,传闻圣人更三世:

伏牺当年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立象尽意亦难明,又与周公系文字。

孔子晚年尤喜易,夫子传之门人记;彖象系辞与文言,说序杂卦凡十翼。

易道广大且精微,包举人物与天地;首自乾坤与屯蒙,终于既济而未济。

始则分二且挂一,再则揲四复归奇;如此四营便成易,万事万物乃当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三才之道往来通,六爻之动安危系。

阴阳交感乃元亨,穷变通久为一气。生生之意现天德,日新之德无不利。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箕子曾为武王谋,洪范大法共九畴。首用五行将本立,二用五事把身修。

三用八政设官吏,四用五纪知时序。五用皇极树准则,六用三德好驾驭。

七用稽疑卜灾祥,八用庶徵观气象。九用五福劝寿康,又用六极诫惩创。

五行水火木金土,水润作咸火炎苦;曲直酸木革辛金,乃爰稼穑甘为土。

欲将五行定四方,东西南北与中央;还以五行分四季,春秋冬夏转柔刚。

宇宙时空一语尽,天地人物万事详。中华精神全在此:原来五行亦阴阳!

《洪范》原是商代贵族政权总结出来的统治经验。“洪”的意思是“大”,“范”的意思是“法”。“洪范”即统治大法。。今人或认为系战国后期儒者所作,或认为作于春秋。



周公姬旦何辉煌,多才多艺为栋梁。西讨独夫定天下,东征三叔建洛阳。

封侯建国安社稷,制礼作乐成典章。殷鉴不远天可畏,小民难保命岂常?

敬德保民勤稼穑,明德慎罚启成康。有德有才始能久,无德无才焉可长!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管子名仲字夷吾,辅相齐桓成霸主。礼义廉耻称四维,儒道名法共一祖。

仓廪实兮知礼节,衣食足兮知荣辱。稷下诸公托其名,众人著书一人署。



李耳伯阳即老聃,其人其事俱难言!或云春秋老莱子,或云战国太史儋。

闻道东周守藏史,愁杀西汉司马迁!挥笔留书令尹喜,骑牛西出函谷关。

论道论德立根本,相反相成说妙诠;长生久视为宗旨,贵柔守雌是机关。

试问此道何处在?道在有无恍惚间:可名可道非常道,谈牝谈玄亦太玄。

有生于无无为本,子生于母母在前;周行不殆天地人,朴散为器一二三。

祸福吉凶皆来往,大远逝反自循环;负阴抱阳冲和气,少私寡欲得真元。

大音希声最耐听,大象无形不可抟;塞兑闭门方有见,涤除玄览始能观。

战将得之难败北,人君得之可面南;不战而胜为上策,无为而治可久安。

我今为尔献三宝,慈俭莫为天下先;绝仁弃义固根柢,绝圣弃智法自然。

知足不争无死地,小国寡民胜桃源;邻国相望自乐俗,鸡犬相闻好耕田。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





华夏谁人称第一?姓孔名丘字仲尼。三教九流皆致敬,千秋万代不能移。

自述平生经岁月,时年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壹心守,四十不惑群疑绝;

五十知命天然具,六十耳顺来不拒;七十无可无不可,从心所欲不逾矩。

盛年列国好周游,如其用我为东周。晚岁回归修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发愤忘食理万事,乐以忘忧知百世。损益斟酌三代礼,夫子不知老将至。

因材施教学不厌,有教无类诲不倦。贤人七十尽狂狷,弟子三千少乡愿。

后生登堂且入室,门人学而优则仕。三军虽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上智下愚不可移,中庸无过无不及。小子何莫学乎诗?若不学诗无以立!

温故知新一反三,侍于君子有三愆。巧言令色鲜矣仁,意必固我太主观。

至圣先师称素王,全凭道德及文章。博施于民能济众,述而不作自流芳。

父子君臣子称许,怪力乱神子不语。不过祭神如神在,敬而远之最可取。

君子三畏须知晓,获罪于天无所祷。父子之间是天伦,君臣之际亦人道。

颜渊曾问何谓仁?夫子答曰能爱人;仁者能爱亦能恶,克己复礼即为仁。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兴善不劝,刑罚不中恶不惩。

君子小人可分辨,性相近也习相远;求生害仁岂有德?杀身成仁义无反!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者无忧诚坦荡,勇者不惧且弦歌。

歌咏而归吾与点,直道而行人与天。四时行焉谁作主?百物生焉天何言!

圣人之道与谁共?夫子之言有何用?熟读儒经二十篇,何须佛典三千颂!



复圣颜回字子渊,其过不二怒不迁。三月不违守仁者,克己复礼归仁焉。

用行舍藏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堪;唯有孔颜能自得,不改其乐总能安。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孔子言谈曾子传,今本大学出秦汉。但见阳明致知说,何劳晦翁格物传。

大学之道三纲存,明德亲民止至善;大学之德八目中,修身为本一道贯。

格致诚正圣贤成,修齐治平仁德现。内圣外王人道行,如此何愁天下乱。



子思述圣作中庸,孔子曾生一脉通。不狂不狷君常用,不偏不倚自从容。

喜怒哀乐存心里,学问思辨在行中。化育终始天地在,天下大本古今同。



战国雄风墨侠起,当年巨子称墨翟。崇尚人力强为功,尊奉大禹苦为极。

摩顶放踵利天下,非攻止战来何急?以兼易别难为用,赴火蹈刃死不惜!

尚贤尚同治昏乱,节用节葬治贫瘠;非乐非命治湛湎,尊天明鬼治淫僻。

兼相爱兮交相利,其为彼兮犹为己;衣食养葬俱能得,祸篡怨恨不复起。

本之天鬼圣王事,原之百姓耳目习;用之国家人民利,察类明故三表立。

滔滔雄辩裂为三,墨经千言在六篇。可叹中华逻辑学,竟成绝学谁人传!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人道阳生阳子居,一毛不拔遭人忌。重生轻物竟无君,全性葆真不求利。

贵生重己欲难违,为我养形物不累。读罢列子杨朱篇,始知生命诚可贵!

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杨朱倡导一个“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的社会。



春秋孙武字长卿,知己知彼善用兵。阖闾夫差皆重用,西破强楚天下惊!

战国孙膑斗庞涓,田忌赛马始推荐。围魏救赵出奇兵,减灶诱敌成典范!

两部孙子两兵法,两代孙子两兵家。有将无德焉能胜?有计无道岂可嘉!



老聃大道庄生受,天地未形道先有;无为无形无对待,有情有信有来头。

自本自根自然在,无朕无封无可求;神鬼神帝行变化,生天生地见周流。

通天之下一气耳,道生德畜万物骤;腐臭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臭。

秋毫为大泰山小,彭祖为夭殇子寿;得其环中应无穷,缘乎道枢莫得偶。

谁知天地为稊米?无怪毫末为山丘!即异即同万物齐,亦此亦彼是非休。

大乱之本在尧舜,大乱之末至千秋;圣人不死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侯。

吾生有涯知无涯,膏火自煎木自寇;无可奈何安若命,不如坐忘且在宥。

形如槁木忘生死,心如死灰莫勾留;离形去知蝴蝶梦,安时处顺逍遥游。

当学真人且养生,莫如庖丁善解牛:处乎材与不材间,曳尾泥涂得自由!



荀子名况字曰卿,赵孝成王闻议兵;祭酒主持齐稷下,著书终老楚兰陵。

隆礼尊贤王道立,重法爱民霸道行;礼法王霸能兼用,儒墨名法集大成。

阴阳接而变化起,天地合而万物生。圣人不求知天也,天人之际要分明。

何惧鬼神及怪异?管他星坠与木鸣!人定胜天制天命,措人思天失物情。

天之立君以为民,天之生人非为君;离而不待必穷竭,群而不分必纷纭。

如欲救患与除祸,莫若明分而使群。贫富贵贱皆有等,礼义势位自能分。

人之性恶其善伪,必须礼制与人伦;注错习俗以化性,化性起伪始成仁。

人性可以知物理,天君天官治万民;虚壹而静能解蔽,中心悬衡万物陈。



孟子当年决然起,打开儒学新天地。游说诸侯无小成,私淑孔丘成大器。

倡言仁政重德治,仁政必自经界始。制民之产必使足,以事父母畜妻子。

有恒产者有恒心,何必曰利亦有仁。得其民者得天下,得其心者斯得民。

应知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省刑薄敛行王道,保民而王天下平。

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仁义礼智非外铄,扩而充之当自勉。水之流也无不下,人之性也无不善。

不虑而知良知也,不学而能良能焉;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

万物皆备于我矣,求其放心求诸己;存心养性以事天,浩然正气谁能抵?

圣人与我皆同类,伟岸丈夫莫自卑;王者不兴五百载,当今之世舍我谁!



商君卫鞅公孙鞅,任法壹刑有主张;世变道异不法古,适时恃势岂守常?

褒奖军功戒私斗,抑制商旅重农商;废除井田一度量,推行郡县开封疆。

以刑去刑战去战,商鞅变法秦国强。不幸遭逢孝公死,自古英雄多感伤!



楚国隐者鬼谷子,黄老心术为其始。

后来演作纵横家,苏秦张仪承其旨。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恩师荀况本儒家,弟子韩非推法制。黄老刑名集大成,其道兼综法术势。

名之所彰士死之,利之所在民归之。君臣之交以计合,父子夫妇亦如斯。

矛盾之说不两立,杂反之学不两治。不期修古不法常,守株待兔岂明智?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彼儒乱法侠犯禁,以法为教吏为师。

吾知贤智不足慕,而知势位诚足恃。事在四方臣子效,要在中央圣人事。



吕某不韦本商贾,奇货可居用心苦;竟然相国文信侯,乃至始皇称仲父。

当年邯郸千金客,传食洛邑十万户;门下纷纭食客多,集腋成裘多缝补。

八览六论十二纪,儒墨名法九流述;有道无为纲纪存,吕氏春秋帝王术。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流十家

诸子群雄起,纷纭谁可遵?

四方九流竞,六合十家吞;

孔孟天行健,老庄地势坤。(儒、道)

褐衣行墨侠,白马怪公孙。(墨、名)

七国凭三寸,九州妄一尊。

内容转自网络@海天神龙编辑制作



献花(0)
+1
(本文系海天神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