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纪录幼儿园发生的一切,看完我沉默了

 yushi823 2017-11-08

最近,小编被一个名为“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的帖子刷屏了。


帖子中有网友分享了一张朋友圈的截图,内容是一个妈妈在陪读时,深夜十点还在愤怒地大吼。



这张截图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


在评论区中,还有网友称:


@风吹雪落2: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


@婚姻倒霉蛋一枚:我是老师,总感觉没教过比我儿子更蠢的学生。


@蓬州小妖:我一直气愤老公为啥教娃儿作业那么凶巴巴……直到我辅导娃儿做作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凶巴巴还是克制的,我气急了直接下手拍。



感觉整个评论区瞬间沦为宝妈们互吐苦水,然后从对方的经历中找安慰的乐土。


还有许多父母分享当他们被折腾的暴跳如雷时,他们父辈的表现,也是惊人的一致:


@龚丽虹:小时候我作业写得不好,我爸直接把本子撕掉重新写。现在批评我对孩子没耐心,哎。



看到这热火朝天的评论,小编作为一只单身狗不厚道地笑了。


原以为生下孩子就能解放,没想到生着容易养着难啊。


好像忽然明白了,小时候做作业,我爸操起一张木凳子就从我头顶上飞过去,想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那时候他应该是真的起了“杀心”。



作为一个被打大,被逼着写作业长大的年轻人,小编曾发誓,以后我的孩子在读小学三年级之前,不想做作业就不做,我绝不会骂甚至动手。


不知道以后是不是真的能做到?


看着亲生父母教育自家的宝贝尚且如此,那幼儿园、小学乃至初中、高中的老师,岂不是天天都在炸毛?



尤其是对于一些柴米不进、不服管束的学生,他们怕是得时刻备着速效救心丸吧?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部电影,就是一部“熊孩子的纪录片”


导演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下了那群“曾经的我们”,许多镜头想必在你的记忆里还印象深刻呢——


《幼儿园》


这部2004年的电影拍摄于湖北武汉的一所全托寄宿幼儿园。


每个送来上学的孩子,都必须在学校里待够五天,才能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


这对于这些年幼的孩子来说,就像五年那么漫长。


所以影片开头,就是孩子们与父母分别时,声嘶力竭的哭闹。



小哭包是所有人里哭得最惨的,一直抓着妈妈的衣服,叫喊着“老师别抢我!”


那感觉,像是要上刑场一样绝望。



小马尾有些迷糊,好像自己莫名其妙地被送进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想到妈妈不见了,越想越伤心,终于“哇”的一声,仰天大哭。



第一顿饭,孩子们吃的那叫一个难受。


小红眼里噙着泪水:



小黄鼻涕挂了几尺长:



再美味的食物也安抚不了他们受伤的心灵。


看到萌娃们一个个哭得像泪人,小编觉得他们的确是很可怜啊。


谁知道镜头一转,一个个软弱的小生命又显出了他们“熊孩子”的本性。


吃饭时疯狂地挤到老师跟前抢鸡腿。



抢着去通报小伙伴的“恶行”。



洗澡的时候用尽全身力气挣脱。



还露出嫌弃的小眼神,去欺负自己看不顺眼的孩子。



在幼儿园里,害羞的孩子总是没有吵闹的孩子抢到的鸡腿多。


温和乖巧的孩子也总是被蛮横的孩子抓破脸。



这部纪录片经历了十四个月的拍摄,影片的粗糙和真实,让院长感觉像是重新经历了一次童年。


但如果说它只是为了记录下熊孩子的可爱和招人烦,那是远远不够的。


就像影片开头说的那样: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记录下孩子,更是为了反省自己。



其实幼儿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纯真的孩子们在行为上已经有了父母的痕迹。


导演问孩子们“我爱你”是什么意思?


有的孩子扭扭捏捏地说:“就是我把你抱着。”



当导演继续问“你会对别人说我爱你吗?”


所有的孩子都摇头否认了。


小胖说,“因为不好意思说。”


再问“为什么不好意思”,回答是“因为恶心”。



为什么爱一个人会变得”恶心“呢?


这显然是父母曾经这样告诉他。


中国的文化本来就是克制、内敛的,所以老一辈人几乎一生也不会说一个“爱”字。



似乎爱必然与性有关,必然就是下流低俗的,必然是要抵制的毒药。


但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渐渐了解到,学会表达爱,树立正确的三观其实非常重要。


不过,距离这部纪录片拍摄已经过去13年了,现在的孩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小毛特别恨日本人,他在采访中骄傲地昂着头说:“有一次我恨得都流鼻血。”


小丁也是一样,他不仅恨过去的日本人,也恨现在的日本人,只要是日本国籍的,似乎都跟他有仇。



但当导演问小毛有没有见过日本人时,他尴尬地笑笑:“没有见过。”



小小年纪,却对一个自己未知的事物充满了这么大的仇恨,真是让人又好笑、又无奈。


“你这么恨日本人你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呢?”



小丁想了一会儿面露难色,转过身去认真地挖起了鼻孔,顺便感叹了一句“这就是个难题。”



父母教会了他恨,却没教会他其他的答案。


历史如何不失偏颇地传承?或者说如何将历史的情感化作现世的动力?


其实靠的不仅仅是史学家,不仅仅是历史老师,更是父母茶余饭后的闲谈。



小圆脸是心算班的优等生,聪明又懂事。


作为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他已经会做两位数的加减了,赢在了起跑线上。


在采访中导演问了他许多算术题,小圆脸撅起嘴,翻着白眼,小心翼翼地报出答案,有时候生怕自己答错了,小嘴撅上半天也不敢说话。



这让小编想起小时候上数学课,我们的数学老师凶得打断过好几根教尺。


有时候一些胆小的女生,心里明明有了答案,却被吓得不敢开口。


为什么?因为害怕犯错。


导演又问小圆脸:“什么是日本鬼子?”


这下小圆脸轻松了许多,给出了教科书一般的回答:


“日本人并不是全部都是日本鬼子,只有日本人中最坏的,才是日本鬼子。”


你看,他是唯一采访时把手放好的孩子


小小年纪,却有着超正的三观。


难怪小圆脸是这部纪录片里,最受观众喜爱的孩子。


但在小编看来,这个小朋友活得很辛苦。


因为他有着和年龄不相匹配的成熟,他的思维都是成人式的。



“成熟”本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而他却提早做到了。


严格的家教会给他的成长带来很多限制,从他回答心算的过程中就能看出,他的成长是无法容忍失败和错误的。



这个优秀的、充满夸赞的童年,或许会让他将来碰到挫折时怀疑人生。


影片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案例,小编不再多说。


有时甚至只是孩子一个小小的举动,我们都能看到成年人的影子。



究竟该如何“驯化熊孩子”,其实谁也给不出标准的答案。


小编只是想说,孩子们就像一块可塑的泥巴。


你使多大的劲儿,方式正不正确,都会渐渐改变他的形状。



当你教育他、打骂他,觉得他半点都听不进去时。


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有些话语已经无形中伤害了他的内心。


所以,请你想想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来自父母,又有多少缺点沿袭了他们。


你或许会更加珍惜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


毕竟长大后,他们就成了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