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拿大男子因为不刷牙,一个吻就夺取女友的性命

 平地木ccm 2017-11-08

· · · · ·

外媒报道,加拿大蒙特利尔一名20岁女子勒梅(Myriam Ducre-Lemay),从小就对花生过敏,但男友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吃过花生后和她接吻,导致她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送医后宣告不治。


报道称,勒梅当时到新男友参加派对,并且留下来过夜。男友在吃过一个花生酱吐司后,便跑到房间亲吻勒梅,但没想到勒梅却出现过敏反应,而她却没有携带任何药物。男友随即打电话报警,救护车在几分钟内迅速抵达,但勒梅最后仍然回天乏术。这个吻最后变成了“死亡之吻”。医生指出,当人进食之后,食物过敏源仍会残留在唾液长达4小时。



最不为人知的流行病

 

当我们谈及现代社会的文明病时,你会想到什么?癌症?艾滋?又或是各种慢性疾病?其实过敏症才是真正的代表。在百年前过敏症还很少被提及,但当来到二十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它列入重大公众健康问题。而各国公共卫生部门无不在这种疾病上耗资如流水。然而这仍然没能阻止过敏症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发生。

 

过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仍然是一种“不治之症”,当发生过敏反应后我们所采用的医疗手段也只是缓解症状,而不是根治源头。过敏症虽然不是传染病,但却比大多数传染病都要流行。1980年的时候,过敏影响的西方人群约有10%,然而现在已经翻了三倍不止了。按照这种趋势,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过敏症将成为未来最大的医疗难题之一。



那么到底是我们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

 

或许有人饱受过敏的折磨,但能够清楚的说出什么是过敏的却并不多。那么什么是过敏呢?早期的医典中有关于湿疹和哮喘的记录,花粉症也早就为人所知。但直到上个世纪初,这些形形色色的毛病们才被联系起来,并归结于一个共同的原因。


过敏(allergy),一系列由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损害而引发的症状。而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将那些无害的异物当作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展开了一系列的免疫炎症反应,以期望消除这些外来的异物,但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身体也受到了伤害。


过敏反应有很多种,如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同时过敏反应的症状也是各种各样,瘙痒,荨麻疹,肿胀,湿疹,打喷嚏,哮喘,腹部疼痛,血压骤降,腹泻,心脏停搏以及一系列严重过敏反应都有可能发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有人能够在春花烂漫时春游赏花,而另一些人就只能迎风流泪打喷嚏。在大快朵颐天下之美食,也有一群人连鸡蛋花生也不能吃,一遍又一遍的确认食物成分,胆战心惊的吃下三餐。



 一粒花生就能让人挂掉,食物过敏中的花生过敏不容小视。在众多的过敏中食物过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其中花生过敏又是食物过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90%因食物过敏引发的死亡都是由花生导致的,仅在美国,每年就有约100人死于花生过敏引发的过敏性休克。

 

花生对于过敏的人来说就是一种过敏源,当进入体内后,免疫系统产生了相应的IgE,而再次进食花生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严重的将会威胁到生命。

 


但似乎在生活中总能看大片欧美人发生花生过敏的报道,但是关于中国人过敏的报道似乎就没有看到过,是我们中国人免疫花生过敏吗?

 

大多数人可能接触到花生过敏这个概念就是通过国外的影视作品,而国内的影视作品中少有提到所以给我们感觉花生过敏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在国内也有许多人有花生过敏。而且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但由于国内对过敏的长期缺乏关注以及过去经济的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就很少有听到关于食物过敏的报道。大多数人起了皮疹会去医院看皮肤科,哮喘回去呼吸科,其实这类症状都可以去看变态反应科。而大多数国人都很能忍,同时也要求孩子忍。



小孩子有时吃了什么东西不舒服但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不清楚,但家长往往会认为一定是小孩子太挑食并逼着孩子吃。如果经常长湿疹或者发生哮喘就应该去做过敏原检测,避免在生活中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因此总结一下其实中国人也对很多东西过敏,只不过国人习惯与归纳为一句话:不舒服!



同时也有说法认为中国作为花生的主要原产国,特别是在明朝,我国进行过大规模的花生种植,是一种重要的口粮,按照进化论来分析的话,很可能是那些对花生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孩童被忽视了(古代儿童死亡率相比现在非常高),从而导致那些会引起严重花生过敏反应的人群遭到了大量的自然选择。


同时,虽说过敏反应很严重可能要命,但小剂量慢慢摄入后是可能会脱敏的。我们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应该会进食过花生以及其衍生物,长久以来相当于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脱敏,从而形成了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是指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免疫耐受在免疫系统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于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造成的抑制状态,免疫耐受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只有正确的区分敌我,免疫系统才能够在不损伤自身细胞的情况下进行免疫反应对抗感染。正常的免疫系统能够很好的耐受自身的组织细胞,正确的区分敌我,以及避免免疫反应过于激烈。

 

早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就发现,在胚胎时期或新生儿时期,引入外源抗原,很容易诱导个体发生对该抗原的耐受。不过人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这其中的奥秘。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与外部抗原刺激是隔离开的,它的淋巴系统只会遇到自身抗原,从而导致了自身免疫反应的消除。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学会了耐受,它的任务是通过T 细胞和B 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重排下产生随机的结构多样性,识别不期而遇的分子并作出反应,因而是一种获得性现象,需要抗原诱导才能产生,即便是对自身抗原的耐受也是如此。

 

太爱干净却更容易生病?

 

有意思的是发达国家产生过敏反应的人群比例远高于第三世界国家。在日本,约有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花粉过敏,英美人也更多地遭到食物过敏的侵害,以至于出现了学校和家长不鼓励孩子分享餐食,将花生酱请出餐厅,航空餐也不提供任何含有花生的食物等等举措。甚至有学校还设有专门的无花生教室。但实际上即使这么做发达国家的过敏症的发病率依然高的可怕。

 

而在我国发达地区的过敏症发病率也高于落后地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更少受到过敏症的困扰。难道真的是太爱干净的错吗?

 


其中一种解释是过度清洁论也就是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随着生活条件变好,我们出于保护的目的,使得孩子尽量少地接触有害物质,童年时的过度清洁使得能接触潜在过敏原变得很少。美国就曾为这付出过代价,2000年美国儿科科学院曾建议,母亲在怀孕和哺乳期间不要吃花生、孩子在3岁以前不要接触花生,以预防花生过敏,但事实是,花生过敏率不降反升。于是这一建议随后遭到废除。

 

不仅是花生过敏或者其他食物过敏,发达国家的孩子建立完善免疫系统的时间比暴露在更多刺激性微生物中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孩子,都要晚很多。因此当成年后接触到过敏源后就会出现极其强烈的过敏反应威胁生命。



最后想说的是目前对过敏的了解还远不够,,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初步表明,遗传与环境因素都影响着过敏症的发展。包括感染、香烟、污染物、母子饮食等在内的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表观遗传的DNA甲基化修饰,进而改变基因表达,使免疫系统的成熟进程发生改变,最终表现为可观察到的临床症状。


对治疗过敏的突破不知何时能出现,但也许是时候改改我们的卫生观念了。下回看到小孩子在泥地里高兴的玩泥巴时,先别急着勃然大怒,也许长大后,那泥猴会比许多一尘不染的洋娃娃更健康些。



现双11大促活动

即日起至11月14日23时59分


 单人检测:449元/件

 双人检测:429元/件

 三人及以上检测:399元/件 

(原价:499元/件)


点击下图直接进入活动页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