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准备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来说,强大的学术实力、厚重悠久的校史、名声显赫的校友以及在美国院校中的年度排名大概是选择留学院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不过,很多人在申请大学时却忽略了另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大学自身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其实,在美国学生心目中,校园文化的分量要远远高于一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它在大学排行榜上的地位,而美国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兄弟会”或“姐妹会”文化。“兄弟会”和“姐妹会”通常是美国大学同公寓或同院系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自发结成的社团,在学业和生活中互帮互助,男生组成的社团称为“兄弟会”,女生组成的社团则称为“姐妹会”,意为彼此间如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的第一年,我很幸运地加入了一个兄弟会,从而让我在被知名教授们百般刁难的大一学习生活中获得了一丝喘息。
充满刁难的入会之路
加入任何一个兄弟会的第一步叫作“rush”,可以解释为“求职会”。兄弟会为了吸引新成员加入,通常会举办多场“rush”活动邀请校园里的菜鸟新生参加。“rush”的活动内容一般都是以电子竞技或是露天烧烤等形式进行。新生会在这些社交场合向资深会员了解兄弟会的“特殊价值和丰功伟绩”,而学长们则会在交流中留意哪些新生具有成为“兄弟”的潜质。如果有幸得到了兄弟会成员的赏识,那么恭喜你,你会收到一封有模有样的邀请函,里面欢迎你入会的词句热情洋溢。
在接受兄弟会的邀请后,新成员将进入一段大约两个月的“考察期”,这段时间是用来测试对兄弟会的忠诚度。在这个阶段,原本亲切友好的学长们会指定一些艰难任务让新人们去完成。我在今年春天亲身经历的则是清理一锅已经在冰箱里放了两年的“老汤”——在我掀开锅盖的那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会在考察期半途而废,选择逃离。
不过,经历了两个月的“煎熬”后,你就可以自豪地对外宣布自己是兄弟会的成员了。
疯狂背后的严肃正经
从好莱坞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美国大学的兄弟会派对的疯狂场景,这的确是兄弟会派对真实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有着长达两个世纪的历史传统和分支无数的校园组织,美国兄弟会还是有着其相当正经和严肃的一面——它提供了一个能够让志同道合的学生们互相交流的平台,而交流的内容从针砭美国时政,到谈论古希腊哲学,从吐槽政界名流,到分享交友心得,无所不有。
此外,兄弟会成员多是学霸,短暂的“不同寻常的周末聚会”仅仅是为了释放出在图书馆里奋战一周积攒下的压力,让长时间绷得紧紧的神经得到放松。事实上,在霍普金斯这所遍地精英、学术气氛浓厚的校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学习派对两不误的斗士。其实,兄弟会能在美国大学里如此风靡,受到众人追捧,是因为加入兄弟会将会对美国大学生毕业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大学兄弟会是美国人建立和拓展人脉关系的稳固基石。
新成员会在学业和生活方面受到老成员的照顾,并将这种“团结互助精神”延续下去。很多兄弟会的成员都是专业内的“厉害角色”,当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尽可以大大方方向他们请教。
兄弟会成员的身份就仿佛一张高含金量的名片。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求职者通常要依赖人际关系。为了获得实习机会或是找到一份好工作,你会向四面八方“海投”简历,但获得面试的机会通常微乎其微,但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人”,一个简单的电话就可以搞定面试。在求职过程中,兄弟会的人脉优势彰显得格外淋漓尽致。以一个目标进入商界的大三兄弟会成员为例。他可以翻阅兄弟会的历年名册,或是直接借助往届成员推荐,结识已经毕业并在华尔街立足的学长们,而这些学长,本着尽己所能帮助同门师弟的准则,必定会把招聘部门人员或是有发言权的主管介绍给这位大三学生,为其获得面试机会创造条件。按我们兄弟会一个兄长的说法,同门兄弟会的这层关系要比“海投”100份简历更靠谱,更容易提供你热衷的实习和工作机会。
(作者:汪英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