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中医来调理身体,这两天找大夫开了点中药,因为是初次煎药用的是煮面的铝锅,结果把药煎糊了。 汗!吃中药可不像吃饭,中药如何煎煮,颗粒剂如何服用,服法是否恰当,都对最终疗效有一定影响。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中药怎么吃才最有效、最正规。 “自己煎药注意啥”自己回家煎药,许多人往往束手无策。在此给大家提几点注意事项。 1中药不能洗 有的患者觉得买来的中药有点脏,喜欢回家先洗一下再煮。中药饮片最主要的就是植物药,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几类。此外还有矿物质药、贝壳类药和动物药。这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炮制工序,因此只要药剂师根据处方调配好了,患者回家直接煎煮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冲洗。另外,有的患者打开包后觉得有些可能是脏东西,就挑出来,这样可能也把有效成分给剔除了。 2反复煎要加热水。 煎第一次前,通常要用凉水浸泡,然后直接煎就可以了。但建议第二煎的时候最好用温水或者热水。 3最好用砂锅。 按照传统,我们一般推荐用砂锅来煎药。不建议用铁锅、铝锅,因为其中含有一些金属元素,对药效会有影响。 4火候要掌握。 一般煎药都是用大火烧开后调成小火,然后再用文火熬。但解表药(有风寒解表药和风热解表药,一般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等)需要武火直接煮开,然后再煎煮10~20分钟,随后把药汁滗出来,再加水煎第二煎。第二煎也要用武火煎煮,煮沸后保持5~10分钟。 “服药时间有讲究”中药抓好拿回家,正确的煲法很重要,选对服用的时间同样重要,有的药物因其本身特性的要求,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服用才能发挥效果。按时间分 清晨:宜服补肾药、行水利湿药、驱虫药及催吐药。 午前宜服发汗解表药及益气升阳药。古代医家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不但汗药如此,亦有医家认为大凡走表透邪之药,均宜午前服用。古医对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益气升阳药,都强调午前服药。午后或入夜宜服泻下药。入夜宜服滋阴养血药。古人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有一显著特点,强调入夜时服用;当归六黄汤医治阴虚盗汗,亦主张入夜时服用。夜卧夜卧:宜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以用于治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用,有利于次日清晨吸收。 按饭前饭后分 饭前服饭前服: 由于大多数的食物会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影响,饭前一小时胃处于空虚状态,有利于药物进入胃肠道被吸收,补虚药宜饭前服。饭后服有些药物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健胃消食药及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用。 这里要提醒的是,急病、重病不拘时服用。月经期服药注意 月经期该不该服用中药困扰很多女性朋友,为避免中药产生不良影响,一般在月经期间要停止服用中药。但是有些疗效的中药需在月经期服用,如治疗女性不孕症时的活血调经中药,治疗痛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多、月经量少、出血不规则等调经中药,治疗月经期偏头痛的疏肝行气化瘀的中药。 “服药方法有规律”即便是常规服药法,也有必须要遵循的法则,包括以下4点: 1冷服 不是所有的中药都要乘热喝。比如治疗热病所用的寒凉药,即我们所说清热药物,一般就需要在汤剂冷却后服用。 为防药物成分发生变化,建议滤出药汤,小碗盛装冷却。 2热服 属性为温热的药物需热服。但要注意,趁热吃不是让你把滚烫的药汁一口闷,正确的热服是指将药液滤出到小碗中,待药液温度合宜,不致烫伤时稍稍震荡后服用。 另外,温热药通常为了发汗,例如着凉感冒后服药,常需要在服药后盖上被子取汗加强药力。 3饭前服?饭后服? 中医一般认为: 病在上部的疾病,如心、肺病,要选择饭后服。 病在下焦,即肝、肾疾病,就需要饭前服,例如补肾药。 病在四肢,例如驱虫、消水肿之类的中药要求清晨空腹服用。 4顿服?频服? 顿服频服指的是用药的频率。 病在下部的,往往多量一次喝完,这是顿服。 病在上部,如咽喉口腔的疾患,往往少量多次饮用,慢慢咽下,这叫频服。 此外,适合于发作前服用的,主要是疟疾,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建议是在发作前2-3小时服用。 |
|
来自: 昵称36412783 > 《中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