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是最自由的一种书体,具备两大特点,一是笔法最丰富,二是造型(结构)更富有变化。正因为行书极尽变化不可捉摸,所以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行书行世之广,与真等,篆隶草皆不如之,然而有此体以来,未有专论其法者。” 行书笔法总结起来有五点: 一、顺势起笔顺势运笔,就是顺着毛笔运行的方向,来完成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顺势行笔是行书所有笔画的共同规律,如横画: 横画的楷书写法是起笔藏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而行书的横画是顺势向左下入笔,略停或者不停即向右行笔,至尾端稍顿笔将笔锋收住,或不顿笔直接出峰收笔。 以《集王圣教序》中的字为例,百、方、要、五的横画的写法,《行书八讲》选页举例 《集王圣教序》中的华、中、神、常字 《行书八讲》选页举例 二、使转呼应同楷书相比,行书所有笔画都存在增加使转的问题。一般行书的点画呼应比较多,使转较少。实际上作为行书,只有实现了运笔的外在使转,才有了点画萦带呼应的前提。有使转才产生呼应,呼应是靠使转来实现的。在行书中,笔画的呼应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点画的呼。 三、方圆兼用行书由于顺势用笔和使转呼应,大大增加了圆曲的线条,从而变得流传而有活力。但是,一味的圆曲会使写出的字圆滑无骨力。因此必须在圆曲中掺以方直才能增加骨力和神采。 四、轻重变化轻重变化不仅指点画和萦带关系,也指点画与点画,部首与部首,字与字之间的对比。 五、以邪取正张旭光《行书八讲》
以上关于行书的笔法特点,是当代著名行书大家张旭光先生在《行书八讲》中提出的观点,《行书八讲》是一部行书学习指点迷津的教材。
张旭光先生以《圣教序》为例为学员讲解行书学习法。 一本书在手,轻松解决行书学习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