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方法王晓东,仇志峰,魏松 (山东省胶东调水局,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顶管施工是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文中通过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管道顶管穿越S302省道施工应用为例,介绍了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方法的优点,详细阐述了沉井施工、顶推力计算和顶管施工的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措施,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泥水平衡式顶管;穿公路;施工技术;胶东调水工程 顶管施工是一种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同时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施工不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近年来在管道施工中得到大量应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是一种以全断面切削土体,以泥水压力来平衡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又以泥水作为输送弃土介质的机械自动化顶管施工方法。下文通过该工法在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管道穿越S302省道工程中的应用,对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工艺及主要技术措施进行阐述。 1 工程概况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山东“T”字形调水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从滨州打渔张引黄闸引取黄河水,利用现有引黄济青工程输水至潍坊昌邑市宋庄镇,在该镇新建宋庄分水闸分水,经青岛、烟台部分区市至威海米山水库。工程自高疃泵站至米山水库段主要为管道工程,全长90 km。管道线路在牟平段桩号3+525处穿越S302省道,该道路是当地交通要道,往来车辆多,破路施工协调难度大。该段工程设计采用顶管方式,按照工程地质条件,顶管需穿越壤土、砂壤土,淤泥质中细砂、中粗砂土层,土质情况复杂,经综合比选,施工采用封闭式泥水平衡机头顶管工艺,顶管长183 m,地面至管底深6 m左右。该管段管材为螺旋钢管,钢管管径DN2 200 mm,壁厚20 mm。 2 沉井施工沉井由工作井和接收井组成,采用沉钢筋混凝土井工艺施工。工程工作井尺寸为7.5 m×4.5 m,接收井尺寸为4.5 m×4.0 m,沉井施工采用一次制作一次下沉的方法进行。沉井施工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的项目,且是24 h下沉,施工管理人员要现场值班,做好现场记录,对沉井下沉要做预先估算,同时考虑应变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协调,以保证沉井按要求下沉到位。 2.1 工艺流程 沉井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测量放样→平整场地→基坑开挖至地下水高程以上→砂垫层回填、密实→沉井制作→沉井下沉→沉井封底→钢筋混凝土底板→顶背安装、铸铁踏步等→工作井顶盖施工。 2.2 沉井制作 2.2.1 平整场地、测量放样 基坑开挖前先平整场地,随后根据设计井位座标将井位放出,利用周围环境做好井位控制点并加以保护,同时根据设计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根据施工需要,设2~3个水准控制点,并加以保护。施工中所设的座标控制点、高程控制桩需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2.2 基坑开挖 工作井开挖前应先查明工程范围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情况。该处工程位于辛安河坝基外侧,地下水埋深在4 m左右,沉井开挖需分步实施。水面线上基坑开挖以液压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并修整边坡,当开挖还剩20~30 cm时采用人工修挖坑底,以保证坑底不被扰动及保证坑底的平整度。在坡脚处设20 cm×20 cm盲沟,并设集水井以抽排明水,保证基坑干燥、稳定。基坑周围不堆放土方,基坑坡脚至井壁的空间要满足搭设脚手架、支模及扎筋等的处理空间。 2.2.3 垫层制作 垫层采用中粗砂回填,需分层回填、分层振捣密实,垫层表面应保持平整,平整度误差控制在±10 mm以内,在其上间隔铺垫枕木。 2.2.4 沉井浇筑 沉井浇筑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分层实施,每层厚度不超过50 cm,插入式振捣器按30 cm平面有效直径布置振捣,施工过程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完成该层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前在井的四角设置沉降观测点,以便及时发现沉井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如浇筑过程中发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浇筑的顺序和部位,避免造成偏差影响工程质量。 2.3 沉井下沉 2.3.1 准备工作 下沉前,在井壁外侧用漆喷涂高度标识,高度标示每50 cm设置1处,同时标示明确下沉完毕后标高。井顶设置测量中心位移的标识,井内壁上由刃脚至顶部也需设明显的高度标志。沿内外井壁安装爬梯,爬梯应有安全围栏,井上搭设工作平台。 2.3.2 下沉方法 沉井下沉采用人工挖土下沉,卷扬机吊土方式进行。沉井下沉前应计算沉井各阶段的下沉系数,沉井挖土的顺序和方位应根据下沉系数的不同,加以调整。 沉井下沉深度每次按50 cm控制,挖土下沉应遵循对称、均匀开挖原则进行。开挖顺序应先中间开挖然后向两边进行,逐步扩挖至刃脚附近,使沉井平稳下沉。中心深度应从严控制,并防止开挖深度过大出现突沉现象。 沉井下沉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观测,如发现偏斜应及时纠正。沉井下沉困难时,在井顶均布加荷或在沉井外壁掺入适量黄沙减少摩擦阻力;沉井倾斜时,可采取高侧多挖土、低侧少挖土或高侧增加荷载等方法纠偏。 2.3.3 终沉控制 当沉井刃脚踏面下沉至离设计标高还剩1 m左右时,沉井进入终沉阶段,此时应切忌“深锅底”,因为过深的锅底,可能导致刃脚下土体大量向井内涌入,易发生突然下沉或超沉。应先挖刃脚附近的土体,形成“反锅底”,然后视情况再挖中心部位土体,控制好下沉速度,务求沉井缓缓挤土下沉到位。 2.3.4 封底 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经24 h观测累计下沉量小于10 mm时,即进行沉井封底。封底前,应对井底进行修整,出现超挖部分回填碎石至要求标高,井底排水干燥后,浇筑C15素混凝土垫层。在底板施工前,先对与底板连接处井壁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完成封底。 3 掘进设备选型3.1 顶力计算 推力的理论计算:(按DN2200 mm管径计算) 式中:F——总推力,t;F1一—迎面阻力,t;F2——顶进阻力,t。 式中:D——管外径,m;P——控制土压力,kPa。 式中:K0——静止土压力系数,一般取0.80;γ——土的湿重量,t/m3;H0——地面至掘进机中心的高度,m。 式中:D——管外径,m;f——管外表面平均(根据顶进距离)综合摩阻力,取0.45 t/m2;L——顶距,m。 3.2 装置选型 通过计算得出,该段顶管理论总推力为430 t。根据总推力、工作井所能承受的最大顶力及管材轴向允许推力比较后,取最小值作为油缸的总推力,工作井设计允许承受的最大顶力为400 t,管材轴向允许推力250 t,主顶油缸选用4台200 t(2 000 kN)级油缸。工作井和钢管强度不能满足200 m顶管,因此中间需要额外增设顶进系统,减少对工作井和钢管压力,施工中按每70 m设立1个中继间。 4 顶管4.1 施工准备 4.1.1 地面准备工作 在顶管顶进施工前,按常规完成施工用电、水、道路、排水及照明等设备的安装。施工材料、设备及机具须备齐,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管材应有足够的余量。坑上、坑下建立测量控制网,并经复核认可。 4.1.2 坑下准备工作 工作坑后部采用方木、钢板组装成座,工作坑后靠背与钢板之间用砂填充密实。 顶管导轨安装,按测量放样的顶管设计轴线吊入坑下就位焊接。顶管机吊装就位,千斤顶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轴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圆形顶铁与管道和千斤顶的轴线平行。顶铁与管道之间设连接垫,使顶力均匀地分布在管端,避免应力集中对管端造成损伤。 4.2 顶进施工 4.2.1 顶进穿墙 顶进前所有顶进设备须全部安装就位,并试运转。在穿墙前通过沉井井壁上的预埋螺栓安装好橡胶板、圆环板、扇形后板等止水装置。将掘进机机头顶进至工作井墙面,拆除封门板后,启动主顶千斤顶和顶管掘进机开始顶进工作。 4.2.2 顶管轨迹控制 初期顶进顶管掘进机先行入土,然后在其尾部拼接特殊纠偏段。初期顶进应均匀出土,控制好初始偏差,并及时调整后座千斤顶合力中心来控制初始偏差,确保工具头初始状态稳定和轴线顺直。 4.2.3 顶管外周空隙注浆 对于长距离顶管,为了减少土体与管壁间的摩阻力,在管道外壁压注润滑泥浆。注浆一般选用优质的触变泥浆材料,并取样测试,主要指标有造浆率、失水量和动塑比。为减少管道外壁的摩阻力,需保证润滑泥浆在施工期间不失水沉淀、不固结,合理布置压浆孔。每个注浆断面设置4个压浆孔以采用多点压浆,相邻注浆断面的孔位平行布置。在管节断面一侧安装压浆管,每6 m处接三通阀门至管节注浆孔,总管与阀门用软管连接,压浆时须坚持“先压后顶,随顶随压,及时补浆”的原则,泵送注浆压力控制在0.1~0.6 MPa。 4.2.4 顶管纠偏 纠偏应在下管后尽早进行,纠偏操作方案的依据为测量提供的机头折角、倾斜仪基数和走动趋势、前后尺读数比较、机尾处地面沉降量等。须尽量避免0.5°以上的大动作纠偏,不得已时应安排在非重要地段进行并加强观测。纠偏动作后,如无折角变动应立即停顶,检查电路和液压管路,尽早排除故障,严防轴线超差。注意观察纠偏仪读数的纠后趋势及光点滞后变化,同时通知地面和地下压浆人员加大同步压浆量。 4.2.5 管道轴向测量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结束后,按工作井穿墙孔与接收井接收孔的实际坐标测量放线,定出管道顶进轴线并将轴线投放到工作井测量平台上和井壁上。在工作井四周建立测量控制网,并定期复核各控制点。泥水平衡段施工管道轴向的测量采用高精度激光经纬仪,测量主要用导线测量法,测量平台设在顶管后座处。测量光靶安装在掘进机尾部,测量时激光经纬仪直接测量机头尾部测量光靶的位置,并根据机头内的倾斜仪计算机头实际状态。 4.2.6 顶管接收井进洞 当顶管掘进机接近接收井洞口时,应加强测量精度和频率,减少轴线偏差。在顶管到达距接收井10 m左右时,应减慢顶进速度,在接收井内做好接收的准备工作,复核洞门中心坐标及高程,对洞口槽壁混凝土进行凿除,在接收井内搭设接收平台。掘进机顶进到井壁后,停止压浆,拆除接收井的封门,顶管掘进机穿过井墙上接收架,马上采取临时措施止水堵漏,并继续顶进,待完全上架后对出洞口采取永久性止水封堵。 4.2.7 加强施工监测 在工作井制作和顶管施工阶段,应注意实时对邻近建筑、道路及地下管线水平和垂直位移进行跟踪监测,如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发生工程和环境事故。 5 结语在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管道施工过程中,采用顶管施工技术穿越S302省道,减少了基坑开挖破路施工对当地交通的影响,降低了施工协调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施工方案也大大节约了征迁和专项设施补偿费用,降低了综合造价。管道安装完成后,一次性充水打压成功,安装质量满足规范要求。目前工程一直安全运行,实践证明该工艺是一种先进和有效的施工方法,在非开挖方式管道施工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陈镇松.西江引水工程大直径钢管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J].给水排水,2011,37(2):97-100. [3]张政田,刘延军,狄大鹏.大型顶管施工工艺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16(16):11-12(10). [4]高峰,高志国,汤平.沉井在泵站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6):312-315.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624(2017)06-0005-03 [收稿日期] 2016-12-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