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盛宴 精彩纷呈 ——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课堂流程实录(二)

 全老师志愿填报 2017-11-10

2017.11.1    下午    灵宝文化中心


《邓稼先》    ( 授课教师:张亚鱼 )


1.导入: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老师诵读挽诗,引出课文。

2.明确目标:  

   ①理解邓稼先的精神情怀。

   ②朗读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3.邓稼先去世时,杨振宁说:'……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邓稼先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  

   ①阅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信息,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人生经历。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邓稼先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4.用'√'勾画直接表现邓稼先性格与品质的词语。→学生交流→师点拨: 哪一部分集中评价了邓稼先的精神与品质?(第6部分)

5.作者说,邓稼先一生喜欢用'纯'所代表的品格。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②杨振宁如何评价他的无私品质?

    →原句,提炼→最高奉献精神,理想党员

③从哪件事最能看出他的无私与奉献精神。

   <指导朗读体味'我不能走'所表现的精神>

6.文中对工作环境有怎样的描写? 有何作用?

7.教师小结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完成课件图示(无私、坚定、求实、忠诚→纯)。  

   老师点拨: 抓住关键词句,……这叫做精读。

8.这是篇人物传记,一般的传记文章都是记叙人物事件,但是作者却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请关注第1、3段部分,作者站在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 全球视野、历史视角、传统文化="">

9.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有许多震撼,那就拿起笔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吧!

    (写作提示:   28年戈壁滩风沙肆虐,……<人物事件>    。他是中国核武器的开拓者,……<对人物的评价>。)

    <学生展示>

    <教师诵读展示:>

10.老师小结收束全文。


亮点:  设计巧妙,完成了长文短教;  从人物经历到精神情怀到行文高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精读的方法。






《最后一课》  (授课教师: 张春旺)


1.课前放音乐,展示目标: 

   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②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2.直接导入。

3.(课前已预习)这是谁的最后一课?结合故事情节,说明理由。(参与者叙述 者是小弗郎士)

4.浏览全文,用横线勾画描写小弗郎士心情、态度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生交流>

5.这既是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课,也是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课,小弗郎士是如何描述他的老师在最后一课上的表现呢?

   (要求: 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勾画描写韩麦尔先生服饰、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说说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情感。)

   <师生交流>

6.老师补充海德格尔和钱理群的两段关于'语言评价'的话,小组结合补充材料,讨论交流理解文中'……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师生发流>

7.小结明确文章主题情感,完成板书。

8.文章以小弗郎士的角度叙述故事,有何好处?

   → 儿童视角,巧妙独特。

   →以小见大,高度凝炼。

9.老师总结,推荐作业: 阅读莫泊桑的《米隆老爹》。


亮点:  以儿童视角,观察人物,分析形象,体会情感,以'谁的最后一课'拎起全篇。





《最苦与最乐》   (授课教师: 栗世娜)


1.课前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①通过略读、研读,把握文章严谨的思路。

  ②通过品读关键词句,理解'责任'的内涵及其与苦乐的辩证关系,体悟作者情怀。

2.美语导入,从题目看,文章会写什么?

   <学生: 最苦的事、…乐事、苦乐关系="">

3.略读   梳理

   要求: 读关键词语,画出表达作者对最苦和最乐的观点的句子。

   明确:苦事  →背负差任,乐事  →完了责任,苦乐关系→循环往复

4.比较品读,思考: 

☆作者认为责任是什么?画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