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之声·杨宸工作室 腰痛、背痛、腿痛是中老年人常常遇到的困扰。对于腰、背、四肢等部位的骨骼疼痛,往往都会认为是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或关节炎在作怪。 而如果遇到长时间持续疼痛的情况,那就需要留意一下了。因为这种疼痛的背后,可能还有一种鲜为人知又易被误诊的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它也常常导致中老年人多部位骨痛。 今天《大医生来了》节目邀请到浙大一院多发性骨髓瘤中心主任蔡真教授,请她来跟我们讲一讲这种疾病。 浙大一院 多发性骨髓瘤中心主任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 蔡真 (主持人杨宸和蔡真教授合影)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而产生的疾病。这种恶性转化的浆细胞,一方面无节制地增生,另一方面又分泌单一的、无功能的免疫球蛋白(称为M蛋白)。
在抑制正常浆细胞增殖、分泌功能性免疫球蛋白的同时,导致广泛的骨质破坏、血液黏稠、血钙升高和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蔡真教授说:“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甚至与白血病不相上下。它是老年性的疾病,患病的患者一般在65周岁左右。”
而且与白血病相比,多发性骨髓瘤的指标特异性没那么高,所以容易被忽视。 (图为多发性骨髓瘤骨髓中的骨髓瘤细胞) 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伪装’表现 腰疼 多发性骨髓瘤正常情况下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并且40岁以上的人群经常会出现腰疼的情况,而多发性骨髓瘤也会伪装成腰疼的症状,一般腰疼都会选择去肾科,这样的原因导致有50%以上的误诊率。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里的肿瘤,它会伪装成腰疼。这是因为肾脏是由一个个的肾单位组成,一个肾单位包括有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连接血管的,我们的尿液通过血液滤出到肾小管里。 而多发性骨髓瘤代谢有害的物质它会损伤肾小管,肾小管损伤后会出现肾衰、腰疼、泡沫尿(蛋白尿)、食欲不振等情况。肾脏不好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酐就会特别高。所以说如果出现腰疼就一直去治疗肾脏,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找到原发病。 骨质疏松 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细胞是长在骨髓里面,它分泌的一些溶骨因子会通过血液循环走到我们全身,溶骨因子它会溶解我们的骨骼,形像一点说就是它会吃掉我们的骨头,如果溶解在椎体就会把椎体里面淘空、如果溶解在头上就会在头颅上出现一个一个的洞,叫做穿凿样骨质破坏。 如何早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 其实要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并不难,平时注意观察每一个身体健康细节。 早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关注体检报告上的几个指标: 首先是血常规的血红蛋白,肿瘤细胞破坏造血功能,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其次看肝功能,会出现球蛋白增高或者低于正常; 另外还可以看尿检和肾功能检查,可能会出现尿蛋白异常和肌酐增高。 如果体检指标出现这些异常,同时又感觉腰背疼痛,一定要重视。 我们强调早发现,就是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会对多脏器造成损害的血液病,如果早一点发现,对身体器官的损害就会小一些。像肾脏的损害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果在早期未发病前干涉,患者之后的预后效果会更好。 目前的治疗方法 目前来说,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唯一办法就是移植。化疗只能暂时延缓病情,但是不能治愈。
移植又分自体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两种。 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抽取血液里面的干细胞,通过干细胞过滤仪器,通过血液采集一定数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在输回体内,创伤比较小。自体干细胞移植需要患者年龄在65周岁以下,各重要脏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自体骨髓移植是抽取自身的骨髓,移植骨髓中的干细胞再回输。这种移植相对创伤比较大,需要穿刺得到骨髓原液。 另外,移植除了自体干细胞移植外,还有异体干细胞移植,不过异体的安全性要低很多,可能还会出现排异性等问题。 上线嘉宾预告 ![]() ![]() ![]() ![]() 周二(8月15日)10:00——11:00 浙江省人民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 陶小华 ![]() ©2017 浙江之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