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2.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边坡与地质灾害研究治理分中心,西安 710065) 摘 要: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文章论述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提出以建设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企业研发中心为突破口,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为最终实现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实践依据。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转型;研发中心;科技创新 0 前 言科技创新作为人类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体现为一种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渗透于整个经济活动,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经济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需要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为生产服务的总体思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公司业务拓展,从而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企业研发中心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代表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汇聚了企业尖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成为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基地,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良好平台,建设好企业研发中心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主要论述了以企业研发中心为突破口,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实践依据。 1 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催化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企业在进行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竞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努力进行技术方法的创造与革新,变革原有产业、兴起新生产业,特别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企业开拓了新型业务领域,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协调、运用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寻求到新的市场和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已成为加快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多元化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催化剂。本文以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西北院)转型升级步伐的对策为例。近年来,西北院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充分利用 “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边坡与地质灾害研究治理分中心”和“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2个研发中心,坚持科技为公司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业务拓展、人才培养服务的整体思路,聚焦传统业务的重大技术和新兴业务的集成技术,更好地培育和拓展了公司业务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不断践行“服务生产经营、引领业务发展”的科技创新方针,已经从单一的勘察设计逐步发展成为以勘察设计、总承包、投资运营于一体的科技型工程公司。 2 研发中心是科技创新的平台面对新世纪经济竞争科技化的趋势日益突出,科技创新方式和科技资源呈现高速发展和流动趋势,研发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科技创新方式,汇集了优势科技资源、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满足了企业发展诉求,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平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工业革命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形成了“大企业建设大科研,大科研支撑大企业”的相互融合格局。据有关资料统计,70%的研发机构来自企业,例如通信业的贝尔实验室、汽车业的福特实验室、化工业的拜尔实验室以及微软研究院等,都是企业与其研发中心的互动代表[1]。企业研发中心作为凝聚人才、集聚创新资源进行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整合优化内部科技优势资源,围绕企业核心业务领域及未来发展方向,开展重大技术研发,满足企业重大创新需求和新兴业务的“孵化”,为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提供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释放与生产力转化,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3 企业研发中心的发展及对策3.1 企业研发中心的发展现状 目前,陕西省共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0多家。总量虽多,但普遍存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经费不足、软硬件平台缺乏、“高、精、尖”人才匮乏、“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有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等问题,直接造成企业研发中心发展滞后。甚至有些企业研发中心实际运作和企业生产脱离,安排有效的研发活动较少,形同虚设,形成“两张皮”现象,很难带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西北院经国家能源局批准, 2009年、2012年先后成立了“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和“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边坡与地质灾害研究治理分中心”,自成立以来,主要依托重点水电工程项目,研发、巩固、整合传统的水电技术优势;围绕风电及光电和生物质能等战略性新兴能源发展需求,进行风电、光电以及其他新能源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攻关,进行前瞻性技术以及新业务领域探索,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更好地促进了公司转型升级。目前各项工作运行良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平台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研发投入较少、成果转化能力较弱、“高、精、尖”创新人才匮乏等,导致公司转型升级步伐略显缓慢。因此,如何把西北院研究发中心打造成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高水平研发平台,加速公司转型升级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3.2 企业研发中心的发展对策 3.2.1 加强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升级,形成完整产业链 目前,由于研发中心依托项目数量少,促进技术升级的平台还未完全建立,无法形成完整的技术产业链。科技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动力还略显不足,无法形成有效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建设好研发中心并真正发挥其对技术升级的促进和开拓市场经营的带动作用,首当其冲的就是科技投入。只有采用多方式、多渠道筹措的科技投入体系,才能从经费上保障研发中心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因此,要根据公司水电、新能源以及新型业务领域发展,不断提升大型水电工程设计高边坡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优势技术,开展新能源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掌握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潮汐发电等新技术,拓展在新能源发电设计领域的优势,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重点领域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及前瞻部署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充分发挥研发中心的技术集成作用和工程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升级,形成咨询、规划、研发、设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支撑公司转型升级。 3.2.2 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企业研发中心检测和评价地区创新工程实施状况的监视器;是企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2-3]。应该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导向性原则,加强企业研发中心的科技创新人力、物力、资金以及软环境的科技创新资源及基础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环境。建立科研项目、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奖励、科技论文、科技著作的知识创造能力指标体系[4],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鼓励创新主体从事知识产权再创造活动,引导企业研发中心。通过成果推广、专利出售、技术转让、科技孵化等方式,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与经济价值,满足企业发展的诉求[5]。 3.2.3 完善科技创新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健全和执行严格、科学的研发中心相关规章制度。按照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的要求,实施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对研发中心科研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制及奖惩激励制。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构建以长期激励、专项奖励为重点的差异化、综合性的薪酬激励模式。将创新成果与创新人员的回报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改善薪酬激励为重点,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和改进研发中心各项科研工作的目的,营造和谐的科技创新氛围。 3.2.4 创建全新研究与应用合作机制,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 如果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实力雄厚的科研优势,创建全新研究与应用合作机制,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就能真正把科技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6]。因此,利用高校、科研院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研发中心的良好技术应用与市场营销平台,促成两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和生产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研发中心为主、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攻关,拓宽合作领域,系统安排技术攻关、工程验证,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分的技术和工程储备,积极做强优势技术,提升弱势技术,提高综合技术水平,推动科技与技术应用融合,开发多种合作形式,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示范或产业化,构建布局合理、创新协同、技术先进、产出高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高校院所科技链与企业技术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3.2.5 加强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 企以才立,业以才兴。企业研发中心凝聚了企业的主要优势技术力量,汇聚了绝大数科技精英,体现着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研究实力。我们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建使用人才的机制,加强制度创新,营造“重知识、重能力、重人才”的氛围。 海纳百川,广揽人才,对那些真正需要而自身又十分短缺的人才,应根据项目需要采用客座研究、专题聘用或招标的方式解决。同时,重视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对部分突出人才要重点培养。要为年轻科研人员搭梯子、压担子,把他们放到重点课题、重大攻关项目中去实践锻炼,真正使人才总量和质量同公司大发展的趋势、需求、速度相适用。为研发中心培养行业内具有国内知名的专家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7]。同时,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在科技领域内积极营造开放共享、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3.2.6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实现利润增厚 不断强化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认识。加强构建研发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提高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围绕高端水电技术、新能源关键技术、市政、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工程实际应用、降低工程造价为目的,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创新思路,使企业寓科技成果于产品开发和发展生产之中,推进重大技术研发。通过一项重大科研,培养一批人才,转化一项优秀成果,形成一整套技术,获得一系列专利,带动一片业务,为企业催生更多、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单元和利润增长点,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利润增厚的目的。 3.2.7 推进大众创新机制应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运用互联网和开源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内部和社会资源,推进大众创新机制应用。 建立企业众创空间,让市场和企业需求优化员工众创资源配置、决定众创成果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向,促进创新创意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广大职工集体智慧,鼓励创新团队、个人承担研究课题,鼓励员工个人利用公司职务发明成果、创造成果。面向工程、面向行业、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成果推广应用,设立“成果转化基金”予以支持鼓励,启发创新活力,提升科技成果效果。 4 结 语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科技创新带动业务发展和市场开拓,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不断加强研发中心的科技投入,开展重大技术和新兴业务的集成技术研究,促进技术升级,形成完整产业链。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的考核与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科技氛围,培养科技人才,培育新业务,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建设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成果的企业研发中心,才能实现科技创加速公司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跨越。 参考文献: [1] 张瑞.建设好研发中心,靠什么[J].创新科技,2006(12):8-13. [2] 沈菊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J].经济问题,2005(08):27-29. [3] 方旋,刘春仁,邹珊刚.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的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9):1-6. [4] 王晓洁.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档案管理[J].西北水电,2006(01) :68-70. [5] 李宗璋,林学军.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2(05):8-11. [6]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3-56. [7] 丁秀荣.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对人才造就的启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02):25-27. Study on Strategy for Expediting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with Enterprise Scientific and Development Center as Breakthrough LI Jicheng1, 2, SUN Yalian1,WEI Juanli1 (1.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Xi'an 710065, China; 2. High Slope and Geological Hazard Research Treatment Division of China Hydro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Facing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in the paper,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emonstrated. It raises that the enterpri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with high level,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quality shall be buil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shall be improved. These measures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final realization and expedition of upgrad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Key words: techn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文章编号:1006—2610(2017)01—0081—03 收稿日期:2016-09-08 作者简介:李继成(1981- ),男,陕西省咸阳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研究与科技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3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