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师自曝虐童内幕,触目惊心!一招识别孩子有没有被虐

 长沙7喜 2017-11-12

回复“约吗”,送你一份见面礼



1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引起国人震怒。视频中的一个画面,令青榄君十分困惑——


完整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最左侧的老师在虐童时,有其他两位老师在场而且亲眼目睹全部过程。这两位老师,为什么不劝阻?又为什么不举报?


即便考虑到亲子园的声誉,她们不便向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举报,为什么不向园长作内部反映?


反过来讲,为什么在其他两位老师眼皮底下,这位老师也敢肆无忌惮地虐童?她就不怕同事们谴责、举报进而丢掉饭碗吗?


无独有偶,一周前,南京也发生了一起幼儿园老师殴打3岁男童的事件。视频中的红衣老师,同样是在其他同事在场的情况下,对男童拖拽推搡、拳打脚踢。


南京某幼儿园虐童事件,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根据常理,一个人在干违法乱纪的事情时,因为怕被抓住把柄,通常是偷偷摸摸的。比如一个官员在收受贿赂时,肯定不会当着其同僚的面收。上面视频中的幼儿教师为什么就敢公然虐童呢?


青榄君推测,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虐童事件在某些幼儿园已经成为常态。


我们普通人看到虐童视频时,一方面感到愤怒,另一方面也感到吃惊——一名老师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少见,所以多怪。而从视频画面看,当看到同事虐童时,幼儿教师们的反应是平静、木然、无动于衷。大概是因为这类事情他们经历得多了,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第二,虐童的不只是某一个老师,而是集体作案。


因为大家都这么干,谁的屁股都不干净,所以谁也监督不了谁,谁也举报不了谁。

2


一名当过幼儿教师的网友曾给教育学者尹建莉写过一封信。这封自爆幼儿园内幕的信,证实了青榄君的推测。


篇幅限制,这里只引用这封信的一小段(想了解更多的读者,可以回复“内幕”获取信件全文)


“再说说孩子挨打和受体罚。老师们每天会相互传授经验,怎么打孩子看不出痕迹。比如说,捏手腕,很疼,但是不会有任何痕迹。中午对付不睡觉的孩子,会让孩子蹲在厕所里面不准起来。最残酷的是,挨打的孩子,会被叫到老师面前:


问:老师打你了吗?


打了……一巴掌打在嘴巴上……


再问,老师打你了吗?


打了……再打嘴巴……


再问,打你了吗?


没有……孩子真的完全不敢反抗,不敢哭,不敢说。”


“最后说说幼儿园的老师们。大部分老师都是20岁左右的女孩,没有孩子,学历不高。她们每天中午休息时候都会交流,你今天又搞了几个(孩子)?相互传授经验。至于吼孩子,骂孩子是猪什么的,那还真是每时每刻的。”


青榄君宁愿相信这封信反映的“群体作案”是假的,但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幼儿园虐童案件,又让青榄君很难相信是假的。


尹建莉老师本人也曾讲过一个真实的幼儿园群体虐童事件:“二十多年前,我曾听一位幼儿园园长闲聊时说,她这个幼儿园老师们很会省事,嫌孩子们乱动得麻烦,就天天让孩子们蹲尿盆。当时可能她所在幼儿园没有下水马桶,孩子们每人自带尿盆,一人一个,老师就命令孩子长时间坐尿盆,不许起来,以致于许多孩子得了痔疮。”


携程亲子园事件中,根据该园小朋友的讲述,也能够确认,不止一位老师往孩子嘴里塞芥末。


孩子亲口证实被喂芥末,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3


更要命的是,一些孩子在学校挨打,父母却压根不知道。


央视曾经报道过山西运城华晋学校学生张超凡被同学打死。直到儿子被打死,他的父母才知道他在学校“几乎天天挨打”。


无论是被老师打,还是被同学打,孩子常常会向父母隐瞒被打的事实。


为什么隐瞒?


一方面,就像上述幼师所揭露的那样,施暴者会恐吓、威胁挨打的学生。另一方面,有些孩子觉得被打是很屈辱的事,或者怕给父母添麻烦,不敢也不会向父母坦白。此外,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些年幼的孩子,因为有自我保护本能,他会本能的过滤、忘记不好的事。


因此,怎么发现孩子被欺凌,及时给予帮助,就成为父母的重要任务。


这里分享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原则——和“孩子的朋友”交“朋友”。


鼓励孩子交好朋友,最好有哥们、闺蜜。


鼓励孩子邀请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加深感情。


家长自己也要结交“孩子好友”的家长,双方家庭时不时吃个饭聚一下。


这样,一旦孩子被老师虐待、被同学欺负,一定会有人(孩子好友,甚至他的家长)给你打小报告。


当然,鼓励孩子交朋友,不是让他们去拉帮结派,搞小团体,打架斗殴。而是形成安全圈,危难时挺身而出,相互告知,关照彼此。


在老师相互隐瞒、校方包庇袒护、孩子不敢声张的情况下,孩子朋友们的“通知”就愈显重要。


而且,有过这样铁打的友谊,就算没遇上虐待和霸凌,也是一辈子的财富,因为人生就是“组战队”。


福利时间

让孩子复习语文更简单的

《小学1~6年级语文教材详解》

(高清视频)

发送“语文”给青榄家长地带

即可免费领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