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是怎么放假的?和您一起细数历代中国的“假期”!

 好了明理 2017-11-13

老年日报  点击关注后

您将免费得到一位夕阳助手

年长者的精神家园

古代是怎么放假的

晋南北朝时代

涌现官吏间相互“轮休”。轮休制度,因为契合人性化治理,开始被各个朝代采取。

唐代

因为大局部官员和他们的家人住在一起,因而没有必要每五天作一次短期的休假。

唐代《假宁令》规则,休假制度从5日休一天改为10日休一天,称“旬假”,即每月第10天、第20天和最后一天,各休假一天。

宋代

休假制度基础沿袭唐代,然而比唐朝宽松一些。那时的休假,提早要“告假”,假期满后要“销假”,否则便会罚俸甚至罢官。

唐宋时代除了这几天一休的“旬假”以外,还有许多的节庆假日。

在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学生有专门的田假和授衣假。

宋代有54个各类节庆假日。

唐代重要人物的诞辰也要放假,重要人物重要有三个人:老子、释迦牟尼和皇帝。老子寿辰、佛诞放假1天,皇帝寿辰放假3天。

到了宋代,老子寿辰、佛诞的假日取缔了,只剩下皇帝一人。

除了以上这样的假日外,假如皇帝哪天心境好或许遇上喜得贵子等愉快的事件,也会放假。

宋代过于宽松的休假制度形成了吏政松懈

元朝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

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残忍~

明朝

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个工作狂:

每年只有18天假期,元旦五日,冬至3日,元宵节10日。

朱元璋过世后,增加了月假3天,加上原来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天。

清朝

再说到清朝,假期就更少了:

除夕封印,初六开印办公,总共假期只有5天。

直到慈禧太后颁发新政后,与西方接轨,公职人员星期天可以休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