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世上最昂贵的奢侈品

 昵称535749 2017-11-13


01

我第一次找工作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学们说什么工作好,我也试一试。

在高盛,有个面试官问我,「你follow股市么?」

我并没有。

对方很温和地问,「你刚才说,你对资本市场感兴趣,那总会有些表现吧?」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面试前也准备过,多少有跟金融沾边的经历,但要卖一个「热爱资本市场」的人设,还是经不起推敲——我当时既不follow股市,也不关注财经新闻,没考过CFA,也不懂投资银行到底做什么。

后来在Wharton念书时,同班有个神人,每天凌晨三四点才睡,因为要等到亚太区股市闭市。他说,「在北美读书,不看亚洲市场,两年后回去就废了」。我自愧弗如。

我若声称自己有热情,别人就相信了我,对这些真正倾情投入的人,岂不是很不公平。

这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昂贵的证据。

02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被誉为信息经济学文献中最为重要的研究。

简单概括一下,

在二手车市场上,同样光鲜亮丽的待售车辆,也许价值100万元,也许经过重大撞击、里程表被修改过,价值仅仅10万元。

信息不对称,意即车主比买家更了解真相,买家难以区别良莠。如果买到好车坏车的运气各50%,理性的买主应该只愿意出个平均价格,55万。

这样100万的一些车主们就不愿意卖了,退出市场;后果是,买到坏车的概率更加高了,理性的买主只愿出20万了……

渐渐地,好车都退出了,市场上充满坏车。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阿克洛夫用数学模型推演出,「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整个市场萎缩甚而崩溃。

当然,打破这种低效率,也有办法。

一种方法,当然是消解信息的不对称,帮助买家鉴别好车。例如买家自学成才,去蓝翔学个修车课程。或者找个权威机构、懂车的朋友,帮助判断好坏。

不过,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专业机构或许要收费,找朋友要欠人一顿烧烤。从研究一辆二手车,到花时间看幼儿园监控视频,都是我们为信息不对称付出的代价。

另一种方法是,卖家可以释放一个「我是好车」的信号。在经济学上,这个「信号」越昂贵,越有说服力。

例如,卖家可以一脸诚恳地吆喝,「我是好车,我是好车」!可是,假装好车主的坏车主也可以跟着喊。

那么,好车主可以承诺「终生免费保修」或是「你先开走,满意再给钱」。这个信号就很昂贵,坏车主给不起。

当年我面试高盛的时候,一脸诚恳地说,「我对资本市场特有兴趣」,是个很廉价的信号。我想把自己卖给一个鲜花着锦的雇主,我有动力掩饰,我其实是台不怎么好的车。若我为这份工作,天天起早贪黑、乐此不疲地关心资本市场,才是一个代价昂贵而有说服力的信号。

03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谁不曾让别人提交证明?谁又不曾向别人证明过自己?

我们为经过时光检验的品牌付出高价,我们为孩子四处打听学校的口碑,我们考级考证来抛光自己的简历,我们加班加点来示意我们工作卖力。

信号,越稀缺、越昂贵,则越有效。

两周前上海一所幼儿园的家长,为竞选「家委会」成员,而纷纷在群里晒简历。

看到朋友圈里有文章说:

这世上最昂贵的奢侈品

我对这个评论非常无语——

晒简历,用「前半生」来证明自己是靠谱的。

这样的做法low在哪里?

若想在陌生人面前,用30秒就证明自己靠谱,不晒简历,难道是用空洞的决心「我一定好好干」,还是堆砌形容词「我干练靠谱又热心」呢?

家委会是要干活的。我女儿班级的家委会,敦促学校安装空气净化器、及时更换滤芯,协助老师组织活动,集体采购、收钱算账,教师节给老师们送上鲜花……这都需要思考协调沟通,需要周到得体细心。

仔细看看那些家长的言语,至少大部分都不算不得体。透明的学历、稳定的工作、专业的岗位、有用的技能,还有更简短有力的信号么?

这30秒读完的短短信息,是半生许多的容忍与坚持,是杀出高考重围的青涩少年时,是折腾不息的职场奋斗史,是在漫长时光中打磨的实力。

我读到的,不是晒身份的洋洋得意,而是终于能证明自己时,松一口气。

04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反感别人晒身份呢?

其一,我们讨厌「用力过猛」。

我女儿班级的家长群,有一次征集儿歌作品。有份作品里,赫然写着,「作者XXX,是某某机构XXX之子」。

我就不理解了,孩子父亲儿歌写得好不好,和孩子爷爷的背景有毛线关系啊。

在无关的事件上,发出无关的信号,那种无聊的优越感,才惹人反感吧。

哎,谁的群里没个把戏精呢。

其二,我们害怕「趋炎附势」。

我们大约都会同意,无论孩子的父母是谁,孩子都应该被公平、悉心地照护与教养。我们担心,晒出「简历」的家长,会感染到周围的成年人,例如幼儿园的老师。

我们恐惧,因为父母更「优秀」、更有「资源」,他们的孩子也会得到更多的倾斜。

其三,我们讨厌「stereotype」(刻板印象)。

基于身份的信号,有时是不公正的。

我反感「职场妈妈」就被判定对孩子不够尽心,对工作不够全心全意;我反感「人到中年」就被判定学习能力差、创新能力低。

哪里人都是骗子,哪种人就是花瓶,「中年」就须谨防油腻,「90后」就必然自我中心,「凤凰男」就必然有一群不讲道理的穷亲戚……

每一个因为身份被冤屈过的灵魂,都曾在内心呐喊,「你凭什么这样想我」。

人在江湖漂啊,哪能不挨刀啊。

简单说,我们反感根据「信号」决定一切。可是,每一个理性经济人,都会这样做出决策,信息太过昂贵,所以我们发出信号,也采纳信号。

05

我不喜欢这个信息不对称的世界,它极大地增加生活成本,降低幸福感。

我不喜欢那个「假设对方可能是坏车,要求提供证明」的自己,让我觉得内心阴暗、神经过敏、刻薄功利。

我也不喜欢自己被审视、被质疑的感受,会愤怒、会委屈。

所幸,这世上也有许许多多为「信息不对称」而付出的努力,也有因为这些努力而终究获得回报的奖励。

信息不对称,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请谅解我的不信任,就如我要继续为证明自己而谦卑前行。

信任,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奢侈品。时光铸就的东西,从不便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