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股事: 新希望六和:再造一个温氏? 摘要:养猪产能规划1000多万头,接近温氏目前的产能 说到新...

 zhaode 2017-11-14

摘要:养猪产能规划1000多万头,接近温氏目前的产能


说到新希望,刘氏兄弟创业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网上关于刘氏兄弟创业的介绍也很多,这里简略介绍一下,想了解详情的自行搜索哈。刘氏四兄弟的名字是: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

80年代初,刘氏兄弟一开始是养鸡养鸭补贴家用,发现同质化严重不赚钱,1982年转向养鹌鹑卖鹌鹑蛋,赚了不少钱。附近的人看到刘氏兄弟赚了钱,于是上门请教鹌鹑的养殖技术,都是乡里乡亲,刘氏兄弟不好意思藏着掖着,于是在刘氏兄弟的带动下,当地的鹌鹑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刘家所在的四川新津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在养鹌鹑,整个县在最高峰时养的殖鹌鹑达到了1000万只。

刘氏兄弟看到鹌鹑市场即将饱和的风险,同时发现市场上给猪增肥的饲料卖得特别好。于是在1987年,刘氏兄弟卖掉了所有的鹌鹑,把卖鹌鹑所得的1000万投入更有技术含量饲料业务。饲料的核心技术是配方,没做过饲料完全是小白怎么办?刘永行泡图书馆翻阅了各种资料,请教农技人员,很快从小白成为了一名养殖和饲料专家,自己搞定了饲料配方。有了配方,生产和销售就不在话下了。

饲料卖的越来越好,和巨头的战争不可避免。1989年,新希望与正大(赞助正大综艺的那个正大)正面碰撞。新希望的主要市场在成都,而正大已经是饲料行业的老大,拥有整个中国市场。和正大这样的巨头比起来,新希望就像狮子老虎眼中的小猫小狗,应该不堪一击。两家公司在成都市场打起了价格战,你降100元我降120元,这样亏本促销下去新希望一定会输吧。然鹅,有时候优势也是劣势,正大在成都降价后面临着是否要在全国降价的问题,几次降价之后,正大为了保住全国市场,和新希望谈判,退出了成都市场,新希望反而赢了。经此一役,新希望基本垄断了成都的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希望的饲料业务越做越大,常年稳居国内第一。根据2016年报,新希望的饲料业务是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全年销售各种饲料1488.82万吨,占有国内7%的市场。

刘氏兄弟的产业不止于农业。1995年兄弟四人分家,每人分到全部财产的25%,各自开公司在新的行业开疆拓土,于是新希望的产业延伸到电解铝、房地产、化工、银行、建材、机械制造、制药、新能源、互联网、轻工、金融服务等。兄弟四人的公司如下

2017年的胡润富豪榜,刘永行家族以570亿排名第30位,刘永好家族以425 亿排名第44位。刘氏兄弟的实力可见一斑。

上面说了这么多,主要为了说明一点:刘家的市场眼光很独到,经营管理公司的能力很强,刘家想做的事基本都能进入行业前列。

刘永好掌管的新希望集团,涉及多个行业,每个行业的业务由一家或多家公司开展,组织架构图大致如下(只列了一小部分)。

这些公司里面的新希望六和是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876,简称新希望。有一些网友没有分清楚新希望集团与新希望六和,经常把新希望集团与新希望六和混为一谈。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帖子:新希望的牛奶在四川很受欢迎,最近推出了巴氏奶,对新希望的股票是利好……乳制品业务是新希望集团下面新希望乳业的,牛奶卖的再好,和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也没有一毛钱关系。为了方便理解,本文说到上市公司的时候都使用“新希望六和”。

顺便说一下,新希望乳业是2011年从新希望六和拆分出来的,当时拆分的大致原因是连年亏损。新希望乳业经过多年发展和一系列并购,终于有了盈利,即将独立上市,业务是牛奶、酸奶等乳制品,与新希望六和的业务是完全分开的。

新希望六和2016年报披露的股权结构如下:

新希望乳业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股权结构如下

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到,这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刘永好和他的女儿刘畅,但六和与乳业之间没有相互参股。股权结构和业务划分很重要,在对公司进行分析、解读新闻报道的时候,区分哪些业务和财务数据是上市公司的,哪些是集团或集团中其他公司的,还是很有必要的。

新希望六和在2011年进行过重大资产重组,2012年之前和之后的财务数据有数量级的差距,不具有可比性,所以使用2012年及之后的数据。

新希望六和的营业收入如下所示(单位:亿元)。

可以看出,从2012年到2016年总体是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这几年经历了禽流感、猪流感,市场恐慌引发鸡肉、鸡蛋、猪肉的购买量下降,从而导致养殖量减少,饲料的销量也随之减少了。

多说一嘴。禽流感和猪流感的命名不规范,新闻报道造成的恐慌对相关行业的负面影响很大,国家有关部门已规范命名,现在叫H1N1、H7N9等。其实禽流感、猪流感与鸡、鸭、猪没有关系,它们当时完全是躺枪背锅的。

净利润如下(单位:亿元)

在营收下降的同时,净利润不降反增。主要原因是公司持有的民生银行贡献了很多利润,这个后面再详细说。

营收和净利润传递了一个信息:2017年前3个季度的情况与2015年大体相当,那么2017全年也会和2015全年差不多。因此可以推算出2017年全年的营收大约615亿元,净利润大约29亿元。历史PE在15左右,由此推算出股价7.95元左右。

有人可能会说:前面铺垫了那么多,就只是给我看个价格!别急,这是中场休息的甜点。

新希望六和未来有多大的成长性呢?这要从新希望六和的业务说起。为了避免枯燥,我讲个故事。

注意,为了故事需要,对部分事实有改动。

新希望六和一开始是做饲料的。婴幼儿奶粉分为一、二、三、四段,因为婴幼儿在各个月龄的营养需要不同。鸡、鸭、猪这些动物也一样,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不同。对于养殖户来说,赚钱是第一要务,要考虑怎样利润最大化。在选择饲料这一块儿使用专业饲料,就可以用最少的饲料,最短的时间,长出最多的肉。新希望六和的饲料满足养殖户所需,价格又便宜,销路很好。

新希望六和在生产和销售饲料的过程中,发现养殖的产业链是细分为育种、养殖等环节的,其中育种的技术含量高,而且利润较大,于是进入育种领域。育种,简单来说,就是培育动物的幼崽,给市场提供优良的品种。经过杂交、筛选的母体,生育的幼崽具有长的快、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但是它们的后代无法继承这些优点,所以需要不断的育种。育种所需要的投入较高,一般是专业公司做的。

新希望六和从饲料拓展到了育种,在做售后回访的时候,发现农户的养殖技术很落户,于是开展了养殖技术的培训和咨询服务,给养殖户指导鸡、鸭、猪的养殖技术,内容诸如什么阶段用什么饲料,一天吃几顿、什么时间吃等。农户使用了新希望六和的养殖技术,购买饲料就顺理成章了。用现在的话讲,这就是一个商业闭环,依托服务卖商品。

有些养殖户的资金不够,银行不给贷款,但是根据合作关系知道他们是很靠谱的,于是新希望六和又做了一系列农业金融的服务,比如担保、直接给养殖户贷款、和农户签订养殖协议等。用现在的话讲,这就是供应链金融。

养殖这一块儿的风险比较大,周期长,需要投入的场地、人工等较多,新希望六和完全自有的养殖场不多,大多是控股、参股、协议养殖等方式交给养殖户去做的。在养殖过程中,新希望六和通过提供幼苗、饲料、养殖技术、监测等一整套体系把控质量。等鸡、鸭、猪出栏的时候,新希望六和统一收购过来再卖掉。

直接销售生猪、活鸡、活鸭的利润比较低。屠宰、分割之后再卖,利润比较大,以最终销售价格为例,活鸡的价格大约7元/斤,鸡翅中18元,鸡大胸10元,看到价格差了吧。屠宰属于农业加工,周转速度快。新希望六和顺手又把屠宰做了。

屠宰业务,自己养殖的动物有限,大部分是外购的(超过50%),这样一来动物外购价格高、品质不可控,生肉难以品牌化,利润还是有点偏低。于是新希望六和一方面加大自己的养殖规模,一方面把生肉加工成火腿等产品,比如“美好”火腿肠、“千喜鹤”肉制品、“倍有滋”鸭肉,进一步提高利润。在销售渠道方面,从传统的依靠批发商,转为直接供应餐饮企业、超市和电商平台,比如百胜、棒约翰、海底捞、家乐福等。这就是2014年起“冻转鲜、生转熟、贸易转终端”的战略转型。

故事完。

综上,新希望六和已经实现了肉制品的全产业链完整闭环:自己育种->交给养殖户协议养殖->提供技术指导->提供饲料->回购->屠宰->加工为肉制品,实现了从饲料到最终肉制品的完美转换。

下面对各项业务逐一分析。

新希望的业务是国内为主,国外也在稳步推进,从下图的营业收入(亿元)可以明显看到,国外的营收与国内的营收差了一个数量级,所以国外的营收就忽略不计了。还有一点,就是内部抵消很多,这个内部抵消,没有披露更详细的内容,600多亿的营收、100亿的内部抵消,直觉上好像哪里不太对,但具体说不出来。

再从各行业的角度来看一下营收(亿元),如下图,饲料和肉食品(含屠宰)是主要的营收

重点看饲料和肉食品,先看饲料

根据年报数据计算出来的平均售价为3000元左右一吨,换算为一斤的价格是1.5元左右。我在网上查了几种鸡饲料的价格,差不多在一斤1.6元。考虑到新希望六和的饲料有很多种,平均价格1.5元勉强算是在正常范围。

饲料未来的增量会有多少呢?根据相关数据,国内的饲料需求量在4~5亿吨,大部分还是农户自己配的饲料,使用工业饲料的只占了一半左右,理论上饲料行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实际情况怎样呢?过去15年全国的饲料产量如下图所示,每年大概增长0.05~0.1亿吨,因此未来每年的增长很有可能仍然在0.05~0.1亿吨,新希望六和的市场占有率大约7%,对应的量是35~70万吨,和现有的1500万吨的销量相比就是毛毛雨,可以忽略不计。

销量稳定,难有大幅增长;市场占有率7%,市场上有正大、大北农、双胞胎、温氏等一众竞争对手,不太可能通过提价的方式提高利润。

有人预测新希望六和在2019年的生猪出栏量将达到700多万头,带动饲料增加100多万吨。这个100多万吨和1500万吨比起来,不到1/10,平均下来每年增长3%,也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饲料这一项业务,未来几年的销量大致是在1400万吨~1650万吨之间,营业收入在400亿~550亿之间,很稳定。

再看肉食品

根据年报数据计算出来的平均售价不到10000元一吨,换算为一斤的价格不到5元。一斤猪肉的价格在15元左右,一斤鸭肉的价格在10元左右,一斤鸡肉的价格在7元左右。根据年报数据算出来的肉食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我不确定是年报数据有误,还是我的计算方法不对,总之,这里需要引起注意。

国内的居民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膳食结构都是比较稳定的,短期之内不太可能发生大的变化,例如多吃肉,更具体一些,就是5年后肉类的消费量不太可能是现在的2倍,甚至1.3倍都不太可能。如下图是猪肉的消费量。

另一方面。随着健康饮食的新理念,牛肉、鱼肉等的消费量会增加,猪肉、鸡肉、鸭肉的增幅会逐渐下降,而新希望六和销售的正是猪肉、鸡肉、鸭肉。

同时 ,在消费升级和电商入户的大环境下,超市和电商的肉更放心,在菜市场买肉的人会减少,在超市和电商买肉的人会增加。新希望六和开拓了餐饮、商超、电商等销售渠道,销量应该会有增长。

上面两项相互抵消掉一部分,未来的情况就不太好预测了。

新希望六和还有“美好”火腿肠等肉制品。这里类比一下双汇,双汇的母公司万州国际收购了美国的高端火腿Smithfield,今年在国内各处都能看到Smithfield广告,但是国内的市场还没培育起来,销量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那种买买买的场景。新希望的“美好”火腿肠,主要在四川销售,网上的评价很好,预计会逐渐拓展到西南、再到全国,但这个过程是稳步推进、还是某一天突然爆发式增长,现在还不可知。

综上,新希望的肉食品,会有增长,但是具体增长多少,现在还无法推算。这对于企业经营预测和财务预测,是一个硬伤。

分析完营收占比最大的两个业务,再看一下比较有想象空间的养殖业务。产能和产量如下

鸡和鸭的产能规划没有披露,假设保持现状。

猪的产能规划,先是在2016年报里面说2019年达到1000万头,后来在2017年11月2日投资者调研时总裁提出2021年实现1800万头的出栏量。扩大养猪产能的大背景,是国家对养殖业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散户和小规模养猪厂退出,大公司进入养猪产业,建设大型的养猪厂。

这么宏伟的目标,实现起来的难度不小。新希望六和2016年共销售种猪、仔猪、肥猪116.69万头,注意,这里面是包含种猪和仔猪的;2017年的半年报披露的数据,上述三项共111.39万头,基本与去年全年持平,预计全年达到223万头,差不多翻一番。这里面,有一些是收购杨凌本香得来的产量。

类比新希望乳业的成长过程,新希望六和的养猪业务,很可能也是收购其他养猪场实现快速的规模增长。通过收购可以快速做大,但是会有整合等问题,这个就不展开讨论了。假设2021年真的实现了1800万头产量的目标,这个数量和温氏股份现有的产量持平,也是很不得了的事情。

这么大的产量会增加多少营收呢?种猪、仔猪、肥猪的单价不同,合并在一起计算不太合理,但是新希望六和没有披露分量,只能混在一起做个大概的估算。

种猪、仔猪、肥猪的价格变动幅度也比较大,以肥猪价格为例,2014年行业低迷期生猪大约11元/公斤,2016年7月达到了20元/公斤,接近翻番。

2016年,正好是猪肉价格高的时期,新希望六和的猪卖的不错;2017年价格有所下降,卖猪的收入也下降了。

结合猪肉的价格波动,对新希望的猪价取900~1500的均价区间。1800万头出栏量,对应的销售收入是162~270亿元,基本能赶上现在的肉食品营收。因此养猪有可能成为营收的第三大支柱。

养猪的利润如何?且看下图

行情不好的时候,比如2014年,会亏损,最多的时候亏损400元/头;行情好的时候,比如2016年初,能赚500元。保守估计100元/头,1800万头是18亿的利润。

农业的种植和养殖都是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在之前说牛奶的时候提过,这里再次提一下,万一碰到重大疫情导致猪大批死亡,会赔得很惨。

万一再遇上猪瘟、猪流感、食品质量事件,导致大家都不买猪肉了,也会损失很多利润甚至赔钱。

以及,大公司都在布局养猪,比如正大、双胞胎,几年之后可能供大于求,导致猪肉价格上不去。

养猪的产能规划很可观,产量能否达到,也是要打问号的。这都是潜在的风险。

综上,稍微乐观一点,假定最坏的情况是不亏损,预计2021年养猪的利润在0到18亿之间。

这些利润能将整个上市公司的利润推高到多少呢?还需要考察一下利润构成

公司的利润,主要是来自投资收益,投资收益里面绝大部分又来自民生银行。当年民生银行成立的时候,新希望六和是股东之一,截止2016年底,新希望六和持有民生银行例4.176%的股份,每年给公司贡献了70%左右的利润。用新希望六和去入股民生银行,不知道刘永好有没有后悔过,如果是我肯定会后悔,这么多利润,当年用集团里的一个非上市公司入股多好。

新希望六和的主营业务,或者说自有业务是饲料、养殖等,这些业务产生的营收高达600~700亿,但利润不高只有不到10亿元,在利润中的占比不到1/3。农业的利润有点低啊。

看到这里,是不是突然有种被骗的感觉:买了新希望六和的股票,实际上很大程度等同于买了民生银行的股票。有个术语叫影子银行,套用到这里就是新希望六和是民生银行的影子公司。

回到养猪,假设其他情况都不变,2021年1800万头猪产生0~18亿的利润,公司的利润将达到32~50亿。考虑到其他业务的增长,以及民生银行从小微企业贷款的泥潭中走出来,利润会更多一些。

现金流什么的就不用分析了。还有一点风险,就是养猪业务做起来之后,新希望六和会不会把养猪拆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上市呢?新希望乳业是这样操作的,虽然当时多年亏损。

在研究新希望六和的过程中,TL姐提供了很多饲料、养殖、疫情方面的专业知识,非常感谢。

PS:为了研究新希望六和,我把养猪、养鸡、养鸭的相关知识学习一遍,把饲料的主要原材料玉米、豆粕等的价格查了一遍,把猪流感、禽流感重新复习了一遍……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结果却是农业项目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我发誓,以后尽量不碰农业的企业。


$新希望(SZ000876)$

$温氏股份(SZ300498)$

本文发布于雪球和微信公众号号“闲说股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