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谓的读书,很多时候只是粗略地翻了一遍书而已

 昵称43640939 2017-11-15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将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通过这四个层次的阅读,读者对一本书的理解将发生由浅到深的质变。

在分别介绍了书籍信息,如何增加阅读的主动性,如何做笔记之后,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精读才算是进入了关键点,这次我们聊聊关于阅读的层次。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阅读的几个层次并不是相互孤立,而是循序渐进,你中有我。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次的阅读又包含在第三层次之中,而最高层次的阅读——第四层次的阅读包含了所有的阅读层次。

一.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第一层次的阅读,是一个人最最基本的识文断字的能力,只有你上过学,哪怕是小学也能完成这一层次的阅读。

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层次,更无需要掌握的技巧,唯独想要提醒读者的是,如果你想尝试阅读不同学科的内容,就得准备一本词典及相应的学科基础介绍,避免卡壳在专业术语上。这也就是什么“每个字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看不懂”的原因。

总之,基础阅读就是一个检验词汇量的方式。你掌握的越多,就越能完成对不同类型读物的基本理解。

基础阅读是几乎人人都掌握的阅读的基本能力,有基础阅读能力的人并不见得就喜欢阅读,愿意花时间阅读,因此对于他们,提高对阅读的兴趣比提高阅读的技巧更有用。

当一个人对阅读有了兴趣,从不读到读,想要提高其阅读能力的时候,方才能够进入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顾名思义,它是指在逐字逐句的阅读前先要对书有一个初略的认识,通过对目录、序言、封底等文字的阅读(这里用到的便是基础阅读的能力),搭建一个框架,以此来决定是要继续阅读还是放弃,或者选取其中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要知道,并不是每本书都值得我们花时间来细细读完,提高阅读的效率就得有断舍离的魄力。

在书里,作者提供了检视阅读的两种方式。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

略读的要义是:快速,抓重点。“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内核。”

关于如何略读,作者提出了六个建议。

1.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标题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标题(如果有的话)是对标题的补充。序言里往往都会有对书的介绍(作者的主要观点,故事内容等)。

2.研究目录页:好的目录页即是一本书的骨架,读者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啃起走。

3.如果书中有索引,要检阅一下:索引犹如书单,是关于你正在阅读的书的相关书单,它涵盖了哪些议题,一目了然。

4.也请读一下书衣上的作者介绍:小说家的作品当然以小说为主,他的风格、内容几乎也延续了上一本,上上一本的的风格、内容。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如今很多作者的介绍文案不仅仅是在书衣上,书的腰封上也会有。

以上四个步骤算是略读的第一个阶段,此时的读者已经基本了解书的大致内容,他可以选择放弃不读,也可以翻开,进入略读的第二阶段。

5.选择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看看它的精华是否精彩。

6.随意的翻开阅读,可以读几段,也可以读几页:如此这般将全书翻过一遍。记得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一定不能忽视,因为“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即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

通过以上有系统的略读,少则几分钟,最多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你对一本书已经了解很多。这其中就包括是否有你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这将是是否继续投入时间与精力的原因。

检视阅读二:粗浅地阅读

对于一本难读的书,一本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阅读的书,如果你抱着一遍过的心态,只会将自己推入阅读的深渊中,在挣扎数次后,选择放弃。半途而废的阅读体验会让人失掉下一次阅读“难读的书”的勇气。

因此,你要学会粗浅的阅读。即“头一次面对一本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粗读是提醒读者不要纠结在细节,而是从大局出发去了解一本书。

将书从头到尾的粗读一遍,你至少已经掌握了50%的内容,要是选择放弃阅读,你对该书也有了一半的了解,若是选择继续,那些已经理解的内容将帮助你更好的理解那些困难的部分。

当我们阅读时,很多时候都只是完成了一次粗读。

三.一些手抄

许多书其实是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读。

专心并不一定等于理解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