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膜拜像皆是幻想”

 minye98 2017-11-15




1

杜大恺水墨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07/21– 2017/08/31

展览城市北京市

展览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展出了杜大恺先生近几年创作的水墨及水彩作品,涵盖风景、人体、静物等多种题材。山水瓦屋、花卉果蔬、林木动物、各色人物等,经艺术家之慧眼与妙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杜家”水墨图像学。杜大恺先生不拘泥于固有的古典图式,直面生活而开拓出一个“入画”的新境界。展出的这些日常的形象记录,既反映了艺术家平淡天真的生活趣味,又彰显了他对大千世界的敏锐观察。


杜大恺先生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早年曾从事装饰艺术创作,在陶瓷、金工、纤维、木、漆等各种工艺门类中均有所斩获。略嫌驳杂的艺术起点,反而形成了杜大恺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1990年,年届中年的杜大恺因心性所致,投身于水墨画的探索与实践当中。他秉持“因为平凡,故有恒长”的理念,以平常之心,画平凡之物。他说:“画眼睛看见的世界,不为别的,惟因其真实,没有什么比真实更可宝贵”。杜大恺以赏鉴之眼沉静地观察,将自身融入其中去体验、寻找、发现美,由此以笔、墨、色淋漓尽致地将之表现,化凡俗以非凡,熔平常以新奇。他孜孜以求地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令人印象深刻。他的作品在提供审美享受的同时改变了观看世界的方式,具有审美的智性力量。





2

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于向溟的绘画、戏剧、人类学研究



展览时间2017/07/23– 2017/09/06

展览城市上海市

展览地点普陀区莫干山路97号

主办单位盈艺术中心



于向溟的个人艺术项目“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于向溟的绘画、戏剧、人类学研究”将于7月23号在上海盈艺术空间正式向公众开放。这一进行中的艺术项目为期近两个月,将完整地展示艺术家于向溟的绘画、戏剧以及围绕人类学研究主题的现场装置作品。“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的主题 这一主题取自于向溟2012年的同名油画作品《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反映出艺术家在追问被膜拜的偶像是如何用神性的光环控制人们意志的同时,更反思人们趋于某种意识下的主观选择。同时,艺术家为观者留下图像、文字或是其它形式的线索,引领观众向这些包裹在模糊又真实的事件之下的契合点逐步靠近。


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及装置鉴于艺术家近年的学术研究和探索,于向溟将和两位北大的青年学者组成一个研究小组,用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项目主题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比较法、概念分析法等方式针对特定形象进行深度的剖析与解构。他们的研究文献成果将汇集成册,以飨大众。随着项目中文献研究的展开,艺术家还将以人类学的视角现场创作一件装置作品,通过艺术的语言形式深化对“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的主题阐释。进行中的创作及布展除了持续创作的装置作品,艺术家还将驻地进行架上绘画的创作,丰富其近10年以来的绘画成果。这种展示节奏的设定不同于常规布展后的完好陈列,将全程邀请观众进入展厅,时刻体验不断变化的展厅内容和环境。不设开幕式闭幕华彩呈现项目在节奏布局上充满戏剧性,跳出了开幕的常规模式,选择闭幕式作为项目效果的最终呈现,并配合戏剧表演推向高潮,期待鼓乐齐鸣的闭幕盛会,并借此来完成艺术家心中对于“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主题的最终阐述。艺术项目在完整成型后戛然而止,这样的编排也再一次印证了艺术家内心深处对于一切看似理所应当的警惕与自我克制。

 

多元的互动环节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展览的一大亮点是融入各版块的高新科技手段,通过打造数字化的全新观展方式,叠加虚拟场景和现实画作,产生动态变幻的观看效果,以帮助观众了解作品及创作背后的故事。此外,项目将策划数场公众活动,通过引入合乎时代潮流的大众文化,更好地搭建艺术家、作品及观者间的沟通桥梁,向公众介绍于向溟多元化的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成果。



3

吴强个展“烟云供养”



展览时间2017/07/22– 2017/09/02

展览城市北京市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陶瓷三街E02

主办单位東京画廊+BTAP(北京)


本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近5年来精心创作的20余幅作品。吴强的水墨,画风工整细腻,意境幽逸玄远;其青绿又用笔严谨、设色古雅,层次变化微妙。他的笔墨方法、程式运用、位置经营都出入于传统,在意境上刻意营造洁净空寂、清幽高逸之感,竭力保留传统意趣。


纵观中国绘画史,新水墨艺术家们使用的是唐宋技法,而这种技法在明清时期是并不被重视的。最近几年,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开始重新关注古代中国画技法,并开展了新水墨运动。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吴强的作品是颇富新意的。


吴强,字润松。1977年生于福建长汀,祖籍福建莆田。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创作《云壑》被评为优秀毕业创作奖,并获崇丽奖学金,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永久收藏。2003年,作品《空山新雨后》参加第2届全国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他充分地理解前人的思想和技法并加以结合,不以技术感人,在喧嚣繁华的尘世,脱离实利,关照内心的平和,追求高远的古意,且做出符合当下时代的变通,于是他的作品与传统一脉相承间更富有当代性,文学性也大大增强。吴强也在不断感悟积累中自成一派,其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悠深。



4

LADY DIOR AS SEEN BY 



展览时间2017/07/22– 2017/08/18

展览城市台北市

展览地点台北101购物中心4楼都会广场

主办单位台北101


适逢品牌创立七十周年,Dior 除了以一系列展览与书籍为庆祝之外,也将2011年开始的”Lady Dior As Seen By “艺术展览带至台北,透过艺术家的视角,展现他们眼中对于Lady Dior的延伸创意发想空间,破碎的、诙谐的、叛逃的、撩拨的、蛊惑的、遗忘的…,可以是对于抽象的表达,或跃于眼帘中呈现的画面张力,每一件作品都保有丰沛的原创性与生命力。


旅经北京、东京、米兰、香港、巴西与首尔,Lady Dior As Seen By 展览每驻留一个城市,即与当地极具才华的艺术家们合作,共同激荡出天马行空的创意火花。从法国摄影巨擘Patrick Demarchelier到中国新生代影像翘楚陈漫、瑞士新锐艺术家Olympia Scarry到此回应邀的台湾艺术家邵亭魁、吴季璁与刘致宏等人,以艺术为名,向风格致意,同时呼应创始人Dior先生藉由剪裁展开与艺术的深切对话,这种对艺术的热诚不仅仅来自于Dior先生曾为画廊经营者的经历,更是因为Dior的品牌核心特质在于此,因此无论是衣服或是配件,都能感受到Dior先生与继任设计师们这股由艺术而来的丰沛能量。

作为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名女人之一,英国威尔斯王妃黛安娜从生平记事到穿着风格,时至今日依旧是人们关注且谈论不断的话题,而作为Dior最著名的包款之一,Lady Dior 光是背景故事就足以为人津津乐道。




5

黄周妥—可触摸



展览时间2017/07/16– 2017/09/03

展览城市北京市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北二街

主办单位魔方画廊


画布在黄周妥手下像一个立体的容器,所有的笔触都被他装入其中,这里有可控的,也有自然生成的,而这些都留在了画面上。在交叉推进的线索中,绘画从一个物跳向另一个物,从一个动作派生下一个动作,是好奇心在推动,也与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切都在流动之中,包括绘画的方式。而绘画语言是通过反复的涂抹而出现的,无关具象和抽象,都是某种痕迹而已,它需要浸在时间里,黄周妥只是尽量让作品看上去不那么确凿,而富有弹性。无论是将物当人画,还是将人当物画,他感兴趣的是这些形体转换成画面之后产生的陌生效应。寻常之物内在的仪式感,也会随着笔法的精进和画面的层层深入而显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