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启蒙:要不要阻止娃掰手指算加减?如何用应用题学会加减法?

 wangreg 2017-11-17

01

该不该阻止娃掰手指算加减呢?

掰手指头学习数学,多数是出现在学前的娃身上。我们都知道学前的娃抽象逻辑思维没有发展,他们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代表数量的数字,还是代表逻辑关系的加减符号,在我们眼中熟悉简单,在他们看来,犹如天书。

看不懂、不理解抽象的数学,那娃要学数学怎么办?这时,娃需要一根拐杖来帮他迈向理解抽象数学的道路。这根拐杖,就是具体的事物。手指头,是具体事物中的一种,也是娃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

所以,娃都会有一个掰手指,依赖动作算加减的阶段。假若我们在这个阶段握住娃的手,让他口算加减,那就会得到一个手指头忍不住跳动、一脸痛苦、死活算不出正确答案的可怜娃。

但一直掰手指算加减怎么可能有进步、学会口算呢?不少当爸妈的,都担心这个。是的,假若娃一直只会掰手指算加减,甚至在学了20以内、50以内的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就不妥了。

所以,当娃能顺溜地用十个手指算出加减,就得引导娃学用其它具体物品(感兴趣的乐高、扑克牌、绘本等)和其它方式(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口述应用题等)算加减啦,这才会让他对抽象的数学关系有更多了解,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在这过程,不需要阻止娃用手指头算加减,当他会更多方式算加减,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自然会舍弃掰手指算加减的方式,提前阻止,只会影响他进一步掌握数学。

另外,通过多种的具体物品和方式,娃才可以慢慢从掰手指算数到口算。没有各种计算方式方法的积累,想娃马上学会口算,这不亚于让瘸脚的人,放弃拐杖,像正常人走路那样困难。

数学启蒙:要不要阻止娃掰手指算加减?如何用应用题学会加减法?

02

我在前几篇数学启蒙文章中,就分享到如何先用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来帮大班的娃学习加减。而在上篇数学启蒙文章,分享到该如何帮娃学会和理解什么是口述应用题。这次,我就分享如何用口述应用题学习加减法

娃按上篇文章学会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经验后,那接下来就是:借助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也就说是让娃知道“加法”、“减法”等专业数学名词,懂得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

一、学习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这个概念,我们熟悉得很。但别看娃早早学习了加减法,我们熟悉的加减概念,他们在四年级下学期才能在数学课本中学习。在这之前,娃只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加减法运算过程。至于原因,是四年级孩子的思维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培养,抽象逻辑能力终于发展起来了。

在学前,我们不需要告诉娃抽象的加减法概念,但我们需要跟娃说明:加法,就是把两个代表数量的数字合在一起,求出一共(总数)是多少,加法得出的数量是变多的

所以,当娃能熟练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有加减的经验后,我们就要通过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的含义,帮他理解抽象层面上的加减法。

用上篇文章举过的口述加减法例子为例:我们先拿起1颗糖说:我手上有1颗糖,等下我要把它给你吃。接着再拿起另1颗糖,说:我又拿多了1颗糖,也想分享给你,那你一共可以吃几颗糖?有了加减经验的娃肯定能回答出2颗。之前我们教他描述和自编口述应用题时,都是到娃回答出答案这里就停止了。现在,我们给娃讲加法,就得加多两步:第一步,提问,问娃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一般娃会回答不知道,调皮些的会给我们千奇百怪的答案,无论娃的答案是什么,我们都要进行第二步,通过实物和动作展示说明什么是加法

譬如,一边将一颗糖和另一颗糖放在一起,一边对娃说:“我们想算出糖一共有几颗,就把所有的糖放在一起,就是1颗糖加上1颗糖,一共是2颗糖,用的呢,就是加法,加法得出的数是变多了。”这样娃既看到了两个数合并的过程,又看到了合并的结果.那娃在大脑中就对加法有了印象和理解。

这种方式其实大家都会,很多家长也是这么教,就不多说。不过之后有一步,多数家长没有做的,但又对娃学习加减十分重要的。这一步,就是家长在娃这样学习加减之后,一定要让他自编加法口述应用题,并问他:“一共(总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算的?”、“加法是什么意思?”、“加法得的数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等问题。为什么上述方式大家都会,也这么教,却很多孩子还是不懂加法呢?就是没有用口述应用题加深他对加法的理解。

数学启蒙:要不要阻止娃掰手指算加减?如何用应用题学会加减法?

二、学习减法

学习减法的步骤其实和学习加法差不多,主要向娃说明从一个数(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减法得出的数是变少的。这里就不仔细讲了,将加法的步骤换成减法即可。

三、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算式

当我们每次出一道口述应用题,娃能得出正确答案,并知道是用加法还是减法得出来的,理解加减的含义后,就可以用口述应用题教他认识加减符号、等号和算式。刚开始,我们先用4以内数,加减数不超过1的小数量进行,方便娃理解。

下面我以一位幼儿园老师教这些的过程为例,家长们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老师边述应用题边出示绒布教具,“花丛里有2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花丛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孩子回答一共有3只蝴蝶。老师接着问孩子:“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然后,老师出示数字2放在2只蝴蝶下面,问:“这是数字几?” “数字2”,又说:“我用2表示先飞来的2只蝴蝶,(再出示数字1放在1只蝴蝶下面),用1表示又飞来的1只蝴蝶,要算花丛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就要把2只蝴蝶和1只蝴蝶合起来算,要用什么方法?”“加法”。老师接着拿出符号“+”,问:”这是什么符号?”一般孩子各抒己见。老师接着介绍:“这一横一竖交叉起来叫加号,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随后老师把加号放在2和1的中间,说明加号放在中间是表示把左右两个数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并问:”2加1得几呢?”孩子回答后,老师出示数字3放在1的后面,说:“2和1合起来是3。”

再出示“=”号,说:“这个像一双横放的筷子叫‘等号’,等号是就是’的意思,我把它放在1和3的中间,意思是2只蝴蝶加1只蝴蝶就是3只蝴蝶。”然后告诉孩子“2+1=3”叫做加法算式,读做2加1等于3。

当然,如果单纯这样介绍加法算式,娃会很快忘记,所以幼儿园老师还会反过问孩子问题。

譬如指着数字和符号问:“这个3表示什么”、“这个1表示什么”、“这一横一竖是什么符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这像筷子一样的是什么符号?”、“等号表示什么意思?”、“4代表什么?”……

学会加法算式之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减法算式,由于减法算式是加法算式的逆运算,这个年纪的娃的逆向思维很弱,所以我建议娃先学会数的组成和分解,再通过口述应用题学习加减法算式会更容易理解。

其实以上的方式,是在教娃将数学中抽象的加减符号、等号和算式转化为孩子能理解的意思,也是在教娃如何列出算式来解答应用题。当然,娃刚开始只能懵懵懂懂的掌握,所以在日常,一定要多用各种实物、更大的数字做口述应用题转换成算式的练习,等娃都能将口述应用题顺利地转化为算式,就代表娃对加减法有自己的理解了,幼升小就不愁数学加减应用题了。

数学启蒙:要不要阻止娃掰手指算加减?如何用应用题学会加减法?

03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学习数学这一学科的目的有很多种,但对我们的娃来说,启蒙和学习数学最大的用处就是促进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关于学前的娃要启蒙的初浅数学系统知识中的数量关系,我前前后后写了将近十篇,加上今天这篇,已算结束了。而关于幼儿数学启蒙的另一个方面:空间形式(几何),我将在之后找个合适的时间再给大家分享,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些其它娃需要启蒙掌握的知识。

果果启蒙,专注学前教育,希望能帮助父母更多的了解孩子,解决育儿疑惑。欢迎各位宝妈宝爸关注我们:果果启蒙,一起共同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