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清則無朋

 江山携手 2017-11-17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朋。”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名言,應該是自有其深刻哲理的吧。

 

    水太清澈了,魚就不敢冒然去遊弋了。為什麽呢?因為太清澈的地方實在也太危險了,很容易被漁民發現而喪生於漁叉魚網之下。大凡魚是都懂得這危險的,所以沒有魚肯輕易犯險,除非迫不得已或者是昏了頭。

 

    人太清高了,就沒有朋友敢靠近你了,因為高處不勝寒嘛。你的學問太高深了,人家見了你都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人家活得該有多累呀!所以人家還是寧願遠離你這位高人的好。在高人面前,普通人就顯得特沒學問,因為你高人動輒滿口術語,深不可測,普通人立馬顯得相形見絀,被你照耀得仿佛人家是白癡似的,人家還怎願意跟你交往呢?就好比你是清水,人家是魚,跟你交往太危險了,於是人家寧願敬而遠之,都不願跟你做朋友。是否這就是人至清則無朋的緣故呢?

 

    人太清高了,往往下意識的看不慣別人的行為習慣。人家終日勞勞碌碌苦心竭力地掙錢以養家糊口,哪有時間和心情來歌詠風花雪月呢?自然人家沒有那些吟詩作賦的本事。生活的滄桑都毫不留情地寫在臉上,千溝萬壑也好,俗不可耐也罷,總之都是過往經歷積澱的結果。世道的本質是有得有失,有錢就沒有閑,有閑就沒有錢。勞心者獲得的是精神上的充實,勞力者獲得的是人情世故的熟識。隔行如隔山,道不同不相為謀。古人提倡禮賢下士,真正能做到不恥下問的能有幾人?

 

    人如果什麽事都非得弄得清清楚楚那就很沒有意思了。朋友相交,非得計較你請過我八頓我請過你十頓於是耿耿於懷那實在是很難相處的。再比如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吧,非得計較自己為社會做了多大貢獻而社會卻沒給自己相應回報於是憤世嫉俗以不同流合汙自詡,其實是不明智的。個人與社會,如同滴水與江海。離開了江海,滴水勢必蒸發。大家都在飲食男女,你卻非要存天理滅人欲,那豈不是與社會格格不入?就算是世人皆醉你獨醒吧,可一個人獨醒又能濟得甚事?所以,人還是不要太清醒的好,否則一定很痛苦,很孤獨。聖人都是孤獨的,釋加牟尼不是出家做了和尚了嗎?晨鐘暮鼓清燈古佛的一生,是不是太寂寞了呢?

 

    所以,人還是不要太清楚的好。有的人以為看透了世情,於是就悲觀厭世了。和尚們戒色,說女人終究不過是骷髏一堆。登徒子卻說,女人在化作骷髏以前,倒的確是可愛之極的,於是色不可戒。和尚們吃素不吃葷。可草木也是生命呀,難道吃素就不是殺生嗎?那些自以為清醒的人,其實倒是陷入了另外一種愚昧當中,所謂當局者迷。所以人嘛,還是難得糊塗的好些。

 

    混水好摸魚。一個混人,應該比較好混日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