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烈文其人其事

 七彩阳光3109 2017-11-18

每天一片文章 解放你的好奇心




赵烈文从他的知识系统出发,预言了清王朝的覆灭。

 

   在晚清政局当中,曾国藩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所编练的地方武装帮助清王朝转危为安,度过了回光返照的几十年,好不夸张地说,没有曾国藩的湖南土兵,清王朝或许真的会早死一些。但是,就连这么一位对清王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大臣,其实也会有打鼓的时候。我们接下来要叙述的一件事,就是曾国藩面对天下糜烂,忧心如焚的时节与手下谋士的一番对话。曾国藩手下有诸多对其事业很有帮助的幕僚,而作为首席幕僚的赵烈文与其在1867年的这场对话,即便是今天看来,仍然让人拍案叫绝。让后世读书人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江浙学者感到心向往之。


这位倒三角眼的大爷创办了湘军,挽狂澜于既倒,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太平天国起兵的时候,各个地方无不是望风披靡,太平军进展神速,特别是在1853年攻陷南京,李开芳等人率领的北伐军兵临天津,炮声隆隆,大有改朝换代之概。咸丰皇帝一筹莫展,无奈之际下令全国各地编练地方武装,于是曾国藩的湘军趁势而起,成为清王朝后期镇压太平军的绝对主力。但是刚开始的时候镇压可不是那么顺利的,曾国藩因为屡败屡战,有好几次想要自杀(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他没死成),就在这个时节,赵烈文被人推荐到曾国藩的账下做幕僚。曾国藩本人很讨厌说大话的书生,但是这位赵同学偏偏是一位有个性的读书人,于是曾帅先来了一个下马威,让他去参观自己编练好的各支部队,本来以为赵同学会乖乖地夸自己,没想到这位赵烈文同志还真的不给面子,当场即说:“樟树营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恃。”虽然一席话说得曾国藩很不高兴,但是其后的战争结果真的如赵烈文所说,曾国藩不得不对这位江南书生另眼相看。后来在战役和军中杂务中赵烈文越来越展现出自己的杰出才能,逐渐为曾国藩所倚重,竟至于无话不谈。


赵烈文老先生的《能静居日记》,这段话就是后人从他的日记当中发现的


  一天,公历1867年721日的晚间,曾国藩在按习惯和赵烈文聊天,曾国藩说道:“京城中来人说,都城里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于妇女也裸身无裤可穿,民穷财尽,或有异变。为之奈何?”


  赵烈文回答:“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无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国藩眉头紧皱,说道:“然则当南迁乎?”


赵烈文摆摆手说道:“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


曾国藩反驳道:“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赵烈文继续解释:“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这一段话,现在翻译过来就是:清朝到如今承平太久了,而且满人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明朝内部不断的纷争,得来全中国的政权毫不废功夫。在当初入关的时候,杀人又太多,后来的皇帝享受了很多的福报,已经足够了。大清命不久矣。甚至在谈话中赵烈文还给出了清王朝灭亡的姿势:中央王朝覆灭,中国瓦解,各地军阀互相作战。并且,他还斩钉截铁地说,清王朝不可能南迁,中国不会出现划江而治的局面。


预言帝赵烈文。(图片来自百度)


  果然,在44年后的1912年爆发的革命将清王朝推向了坟墓,而中国也开始了数十年的军阀割据状态。只不过,那个时候的赵烈文已经作古,他甚至正好死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893年,没有看到古典中国被日本硬生生打折的情景,也算是死得其时了。


不过这位清朝预言帝,就算是今天看来,也真的是让人不得不叹服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